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23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具体涉及一种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属于机械技术领域。一种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包括循环散热装置和水冷装置;该经编机既能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又能控制润滑油的温度。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Cooling Oil Pump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cooling oil pump, in particular to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cooling oil pump,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a cooling oil pump includes a circulat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a water cooling device. The warp knitting machine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circulation of lubricating oil, but als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于各种类型机械上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到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在润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会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机件之间的阻力,而油膜的强度和韧性是发挥其润滑作用的关键。由于润滑油主要作用在摩擦部位,因此润滑油会吸收摩擦产生的热量,导致润滑油的温度升高,润滑油温度升高会导致其粘度降低,使得其润滑效果变差。现有的经编机的润滑系统相对较简单,只是实现了润滑油的循环,在长时间循环使用后润滑油的温度会不断升高,导致其润滑效果大大降低,导致经编机内的传动系统的磨损增大,降低了经编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有的系统采用油箱不密闭的风冷方式,这样会严重污染润滑油,影响其粘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该经编机既能实现润滑油的循环,又能控制润滑油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包括循环散热装置和水冷装置;所述循环散热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回油管、油箱、冷却油泵和进油管,所述回油管和进油管与经编机润滑油回路连通,所述回油管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油箱的底部设置有一电热丝,所述油箱和冷却油泵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一截止阀;所述水冷装置包括一螺旋管、一进水管、至少一水泵、一水池、一出水管和复数根喷水管;所述螺旋管包裹于油箱的外侧,所述水泵、进水管、螺旋管、出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水泵的一端与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池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管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且该出水管对应于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架设于水池上,所述复数根喷水管并列横跨于水池上方,每根所述喷水管的一端均与出水管连通,另一端均为封闭设置,且该喷水管的管壁上设有复数排喷水口;所述冷却油泵,包括一进油管道、一出油管道、一泵体、一叶轮和一泵轴,所述进油管道上设置有一排进油引导磁块,所述进油引导磁块导流润滑油流进泵体,所述出油管道设置有一排出油引导磁块,所述出油引导磁块导流润滑油流出泵体,所述进油引导磁块和出油引导磁块通过一轴滑动固定在泵体上,当所述进油引导磁块和出油引导磁块表面附着一定铁肩时,可掀开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的上盖,将进油引导磁块和出油引导磁块通过提升机构提升出油面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关闭冷却油泵运行;所述叶轮包括有第一轮毂、第一叶片、第二轮毂、第二叶片、第三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毂的外周,第一叶片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轮毂的内周,所述第二叶片固定在第二轮毂的外周,所述泵轴通过离合器与电机相连,所述离合器通过一脚踏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叶片为可拆卸的磁叶片;所述泵轴上还设置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通过所述脚踏装置控制;在所述第二轮毂内侧设置有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与第一叶片间隔设置;所述进油引导磁块和出油引导磁块均为弧形引导块,润滑油通过弧形引导块的流动方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循环散热装置,能够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使用,并且结构简单;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迅速实现对润滑油的温度的感应,从而对润滑油的温度进行调整,使润滑油处于最佳状态;3、本专利技术的水冷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自然风冷,绿色环保,且水可循环利用,运行费用低,容易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油泵的侧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循环散热装置、2-水冷装置、3-冷却油泵、11-回油管、12-油箱、14-进油管、15-第一温度传感器、16-第二温度传感器、17-电热丝、18-截止阀、21-螺旋管、22-进水管、23-水泵、24-水池、25-出水管、26-喷水管、31-进油管道、311-进油引导磁块、32-出油管道、321-出油引导磁块、33-泵体、34-叶轮、341-第一轮毂、342-第一叶片、343-第二轮毂、344-第二叶片、345-第三叶片、35-泵轴、36-离合器、37-电机、38-脚踏装置、39-刹车装置。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3,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包括循环散热装置1和水冷装置2;所述循环散热装置1包括依次连通的回油管11、油箱12、冷却油泵3和进油管14,所述回油管11和进油管14与经编机润滑油回路连通,所述回油管1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所述油箱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所述油箱12的底部设置有一电热丝17,所述油箱12和冷却油泵3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一截止阀18;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一螺旋管21、一进水管22、至少一水泵23、一水池24、一出水管25和复数根喷水管26;所述螺旋管21包裹于油箱12的外侧,所述水泵23、进水管22、螺旋管21、出水管25依次连通;所述水泵23的一端与进水管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池24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5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且该出水管25对应于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架设于水池上,所述复数根喷水管26并列横跨于水池24上方,每根所述喷水管26的一端均与出水管25连通,另一端均为封闭设置,且该喷水管26的管壁上设有复数排喷水口;所述冷却油泵3,包括一进油管道31、一出油管道32、一泵体33、一叶轮34和一泵轴35,所述进油管道31上设置有一排进油引导磁块311,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导流润滑油流进泵体33,所述出油管道32设置有一排出油引导磁块321,所述出油引导磁块321导流润滑油流出泵体33,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通过一轴滑动固定在泵体33上,当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表面附着一定铁肩时,可掀开进油管道31和出油管道32的上盖,将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通过提升机构提升出油面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关闭冷却油泵3运行;所述叶轮34包括有第一轮毂341、第一叶片342、第二轮毂343、第二叶片344、第三叶片345,所述第一叶片3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毂341的外周,第一叶片34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轮毂343的内周,所述第二叶片344固定在第二轮毂343的外周,所述泵轴35通过离合器36与电机37相连,所述离合器36通过一脚踏装置38控制;所述第二叶片344为可拆卸的磁叶片;所述泵轴35上还设置刹车装置39,所述刹车装置39通过所述脚踏装置38控制;在所述第二轮毂343内侧设置有第三叶片345,所述第三叶片345与第一叶片342间隔设置,以提高泵轴35附近润滑油的流速,防止润滑油中的铁肩杂质沉积并附着在泵轴35附近,润滑油变稠使流速过低,使冷却油泵3的运转效率降低;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均为弧形引导块,润滑油通过弧形引导块的流动方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散热装置(1)和水冷装置(2);所述循环散热装置(1)包括依次连通的回油管(11)、油箱(12)、冷却油栗(3)和进油管(14),所述回油管(11)和进油管(14)与经编机润滑油回路连通,所述回油管(1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所述油箱(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所述油箱(12)的底部设置有一电热丝(17),所述油箱(12)和冷却油栗(3)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一截止阀(18);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一螺旋管(21)、一进水管(22)、至少一水泵(23)、一水池(24)、一出水管(25)和复数根喷水管(26);所述螺旋管(21)包裹于油箱(12)的外侧,所述水栗(23)、进水管(22)、螺旋管(21)、出水管(25)依次连通;所述水栗(23)的一端与进水管(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池(24)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5)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且该出水管(25)对应于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架设于水池上,所述复数根喷水管(26)并列横跨于水池(24)上方,每根所述喷水管(26)的一端均与出水管(25)连通,另一端均为封闭设置,且该喷水管(26)的管壁上设有复数排喷水口;所述冷却油栗(3),包括一进油管道(31)、一出油管道(32)、一栗体(33)、一叶轮(34)和一栗轴(35),所述进油管道(31)上设置有一排进油引导磁块(311),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导流润滑油流进栗体(33),所述出油管道(32)设置有一排出油引导磁块(321),所述出油引导磁块(321)导流润滑油流出栗体(33),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通过一轴滑动固定在栗体(33)上,当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表面附着一定铁肩时,可掀开进油管道(31)和出油管道(32)的上盖,将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通过提升机构提升出油面进行更换,而不需要关闭冷却油栗(3)运行;所述叶轮(34)包括有第一轮毂(341)、第一叶片(342)、第二轮毂(343)、第二叶片(344)、第三叶片(345),所述第一叶片(34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轮毂(341)的外周,第一叶片(34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轮毂(343)的内周,所述第二叶片(344)固定在第二轮毂(343)的外周,所述栗轴(35)通过离合器(36)与电机(37)相连,所述离合器(36)通过一脚踏装置(38)控制;所述第二叶片(344)为可拆卸的磁叶片;所述栗轴(35)上还设置刹车装置(39),所述刹车装置(39)通过所述脚踏装置(38)控制;在所述第二轮毂(343)内侧设置有第三叶片(345),所述第三叶片(345)与第一叶片(342)间隔设置;所述进油引导磁块(311)和出油引导磁块(321)均为弧形引导块,润滑油通过弧形引导块的流动方向与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冷却油泵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散热装置(1)和水冷装置(2);所述循环散热装置(1)包括依次连通的回油管(11)、油箱(12)、冷却油栗(3)和进油管(14),所述回油管(11)和进油管(14)与经编机润滑油回路连通,所述回油管(11)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5),所述油箱(1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所述油箱(12)的底部设置有一电热丝(17),所述油箱(12)和冷却油栗(3)之间的管道上还设置有一截止阀(18);所述水冷装置(2)包括一螺旋管(21)、一进水管(22)、至少一水泵(23)、一水池(24)、一出水管(25)和复数根喷水管(26);所述螺旋管(21)包裹于油箱(12)的外侧,所述水栗(23)、进水管(22)、螺旋管(21)、出水管(25)依次连通;所述水栗(23)的一端与进水管(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池(24)的底部连通;所述出水管(25)具有一开口端和一封闭端,且该出水管(25)对应于所述封闭端的一端架设于水池上,所述复数根喷水管(26)并列横跨于水池(24)上方,每根所述喷水管(26)的一端均与出水管(25)连通,另一端均为封闭设置,且该喷水管(26)的管壁上设有复数排喷水口;所述冷却油栗(3),包括一进油管道(31)、一出油管道(32)、一栗体(33)、一叶轮(34)和一栗轴(35),所述进油管道(31)上设置有一排进油引导磁块(311),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潜江市尚娟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