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卷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118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卷帘由卷轴、具操作体的卷收装置及连动体组成而枢组于上梁,而帘体的下段预留一适长的延伸段,该延伸段向后弯绕而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于帘体的弯折处置设一垂重物,令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而形成一装饰段,于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藉由上述结构,可使帘体随卷轴的卷绕位置,令该帘体同时具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的隐私功能外,亦可呈现完全遮蔽状态,达最佳使用状态及具多重变化使用的乐趣。(*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帘体的下段设一延伸段而向后弯绕并往上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令该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形成一装饰段,而利用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互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即可随卷轴的卷绕位置,令该帘体同时具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的隐私功能外,亦可呈现完全遮蔽状态,达最佳使用状态及具多重变化的乐趣。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卷帘10,如图1所示,其帘体11大多是直接卷绕于卷轴12的下方,而于下垂端套设一垂重物13,故于卷收或卷放时,帘体11则仅能直接以单一片状垂放于卷轴12下方,致使该帘体11仅能设为透光性布体或遮蔽性布体,而无法于同一帘体上同时具备透光性及遮蔽性的使用变化,致使使用上较为单调。本设计人有鉴于上述公知结构的缺失,乃思及创作的意念,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帘体的下段设一延伸段而向后弯绕并往上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令该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形成一装饰段,而利用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互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即可随卷轴的卷绕位置,令该帘体同时具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的隐私功能外,亦可呈现完全遮蔽状态,达最佳使用状态及具多重变化的乐趣。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卷帘于卷轴的两侧分别设一受操作体控制的卷收装置及一连动体,于卷收装置及连动体的外侧分别凸设一枢转柱而穿置入上梁两侧板的组装孔内,令卷收装置及连动体可随操作体的拉动方向带动卷轴正转或反转以控制帘体的往上卷收或往下卷放,其中帘体的下段预留一适长的延伸段,该延伸段向后弯绕并往上平整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于帘体的弯折处置设一垂重物,令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而形成一装饰段,于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如上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中帘体的延伸段是以黏结或锁结方式固结于上梁。如上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中帘体的透光区可设为网孔状或透明蕾丝缎面。如上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中垂重物的两端设有限位挡夹恰可供帘体的侧缘枢容限位。如上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中帘体的遮蔽区略高于透光区。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20卷帘 21卷轴22卷收装置23连动体 221操作体 222、231枢转柱24帘体 241延伸段 242装饰段2411、2421透光区 2412、2422遮蔽区 30上粱31侧板 311组装孔 40垂重物 41限位挡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暨使用状态图),其卷帘20是于卷轴21的两侧分别设一受操作体221(可设为珠链)控制的卷收装置22及一连动体23,于卷收装置22及连动体23的外侧分别凸设一枢转柱222、231而穿置入上梁30两侧板31的组装孔311内,令卷收装置22及连动体23可随操作体221的拉动方向带动卷轴21正转或反转以控制帘体24的往上卷收或往下卷放,而帘体24的下段预留一适长的延伸段241,该延伸段241向后弯绕并往上平整固结(可设为黏结或锁结)于上梁30的内周缘面,于帘体24的弯折处置设一端部具限位挡夹41的垂重物40,令帘体24的前段与延伸段241呈平整状间隔相距而形成一装饰段242,并使帘体24的侧缘恰容限于限位夹41,于延伸段241及装饰段242的周缘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2411、2421(可设为网孔状或透明蕾丝缎面)及遮蔽区2412、2422,该遮蔽区2412、2422略高于透光区2411、2421。于使用时,当帘体24的装饰段242与延伸段241的透光区2421、2411均相对时,即可使部分的太阳光或月光由每一透光区2421、2411照射入室内,达到透光性的效果外,亦可由每一透光区2421、2411透视窗外而无须卷收帘体24,同时利用透光区2421、2411与遮蔽区2422、2412相互错置的设计,令光线受遮蔽区2412、2422的区隔,而可使刺眼的阳光变柔和照明的透光效果外,同时,于夜晚时,月光即与遮蔽区2412、2422的阴暗形成强烈的对比,促使透光区2421、2411的光线更为独特柔美。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当帘体24随操作体221的卷绕至装饰段242的遮蔽区2422与延伸段241的透光区2411相对时,装饰段242的透光区2411即受延伸段241的遮蔽区2412遮挡而将光线完全阻隔于室外,以达到全面性的遮蔽效果。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卷帘于卷轴的两侧分别设一受操作体控制的卷收装置及一连动体,于卷收装置及连动体的外侧分别凸设一枢转柱而穿置入上梁两侧板的组装孔内,卷收装置及连动体可随操作体的拉动方向带动卷轴正转或反转,其特征在于帘体的下段预留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向后弯绕并往上平整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于帘体的弯折处置设一垂重物,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而形成一装饰段,于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对设有多个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帘体的延伸段是以黏结或锁结方式固结于上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帘体的透光区可设为网孔状或透明蕾丝缎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垂重物的两端设有可供帘体侧缘枢容限位的限位挡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颖卷帘结构,其特征在于帘体的遮蔽区高于透光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卷帘由卷轴、具操作体的卷收装置及连动体组成而枢组于上梁,而帘体的下段预留一适长的延伸段,该延伸段向后弯绕而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于帘体的弯折处置设一垂重物,令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而形成一装饰段,于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对设有若干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藉由上述结构,可使帘体随卷轴的卷绕位置,令该帘体同时具部分透光及部分遮蔽的隐私功能外,亦可呈现完全遮蔽状态,达最佳使用状态及具多重变化使用的乐趣。文档编号E06B9/24GK2739336SQ20042009251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专利技术者许培祥 申请人:庆丰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颖卷帘结构,其卷帘于卷轴的两侧分别设一受操作体控制的卷收装置及一连动体,于卷收装置及连动体的外侧分别凸设一枢转柱而穿置入上梁两侧板的组装孔内,卷收装置及连动体可随操作体的拉动方向带动卷轴正转或反转,其特征在于:帘体的下段预留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向后弯绕并往上平整固结于上梁的内周缘面,于帘体的弯折处置设一垂重物,帘体的前段与延伸段呈平整状间隔相距而形成一装饰段,于延伸段及装饰段的周缘面相对设有多个错置的透光区及遮蔽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培祥
申请(专利权)人:庆丰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