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114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6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涉及炼焦工艺技术领域,以数字化煤岩自动分析系统得到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合理设计指标与指标的算法设计科学地量化配煤的煤岩反射率分布水平,以及计算配煤煤岩组成中的有机惰性物含量,达到稳定化配煤结焦性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配煤中参配煤的煤岩反射率分布来指导配煤结构并控制配煤结焦性的稳定,从而绕开现行配煤方法的弊端,有效解决参配煤为混煤时无法准确分类导致配煤质量的波动,尤其是结焦性的波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指导生产配煤方案的制定,稳定与提高配煤的结焦性与焦炭质量。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king Stability of Coal Blending in Produc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oking stability of coal blending in produc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k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the digitized coal-rock automatic analysis system, the coal-rock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level of coal blending is scientifically quantified by reasonably designing the algorithm of index and index, 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inert matter in coal blending rock composition is calculated to stabilize coal blending knot. The purpose of burning. The invention guides the coal blending structure and controls the stability of coal blending coking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coal rock reflectance in coal blending, thus bypass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coal blending method, effectively resolving the fluctuation of coal blending quality caused by the in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coal blending when coal blending is used, especially the fluctuation of coking property. The invention can guide the formulation of coal blending plan for production, stabilize and improve coal blending. Coking property and coke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焦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煤的结焦性是指煤在工业焦炉或模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下,结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的焦炭的能力,结焦性反映煤在加热干馏过程中软化熔融粘结成半焦,以及半焦进一步热解、收缩最终形成焦炭的全过程能力,可以用焦炭的强度指标来表示。现行的配煤技术存是一种依靠经验的配煤方法,以国家炼焦煤分类标准(GB5751-86)为基础,分为气煤、气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几个大类,按照不同类别进行配比设计的配煤方法,在中国炼焦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分类标准中,同一类煤的性质只是大体上相同,而且目前随着炼焦煤资源紧缺、劣化、新种类繁多、混煤现象日益严重频繁,将导致同一类煤的工艺性能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混煤现象会使这种不足更加凸显,这是目前配煤生产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就是不同配煤结构结焦性的不稳定导致焦炭质量波动。姚伯元在2008年的期刊《燃料与化工》《配煤反射率分布图在指导炼焦配煤中的作用》提出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可以作为指导生产配煤的方法,通过其开发的HD软件得到单种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再将单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按不同配比累加计算得到配煤镜质组数据,主观地通过配煤的镜质组分布的范围以及凹口数量来判断配煤结构的合理性。首先该方法没有具体指标来量化镜质组分布水平,其次在计算配煤镜质组分布时没有考虑不同煤的镜质组含量的差异,最后配煤的反射率分布只考虑镜质组分布,忽略了有机惰质组对配煤质量的影响。杜屏与周俊兰等人的专利CN201410299840.2,名称为《一种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预测方法及应用》中提出通过单种煤煤岩反射率预测配煤煤岩反射率的方法,步骤为:采用煤岩分析系统,检测参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镜质组含量,根据参配煤的镜质组含量、反射率分布和配煤比例计算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和含量;通过计算控制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区间、流动度和配煤的G值,进而控制焦炭的质量。上述方法纠正了传统方法不考虑不同单种煤镜质组含量不同,只根据配煤比例简单加和计算配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错误,可以精确预测配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同时结合流动度函数和G值,可以在较低的粘结指数条件下配出高强度焦炭。该方法较姚伯元方法考虑了不同单种煤镜质组含量不同的影响,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指标来评价配煤的煤岩反射率分布水平,而且也没考虑有机惰质组对配煤质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以数字化煤岩自动分析系统得到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配煤煤岩反射率分布指标的定义与算法的设计,提出一种控制配煤结构使其结焦性稳定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配煤的结焦性,提高生产配煤质量的稳定性。(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数字化煤岩自动分析系统对各参配煤进行煤岩分析,得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有机惰性组分含量I%;S2、通过配煤中各参配煤的煤岩数据与各参配煤配比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配煤的煤岩数据指标;所述配煤的煤岩数据指标包括: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全组分反射率分布与各反射率区间比例统计、有机惰质组含量I%、镜质组结焦性指数VCP;S2.1、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不同单种煤镜质组含量的差异,计算方法如下:Ri(镜质组配比):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计算中代替实际煤配比;Ri(实际煤配比):配煤结构中的实际参配比;Vi%:各参配煤的镜质组含量,等于100-I%;S2.2、配煤的全组分反射率分布计算直接利用各参配煤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与实际煤配比进行加权计算;全组分随机反射率分布的区间统计范围为:0.0%—0.6%、0.6%—0.9%、0.9%—1.2%、1.2%—1.5%、1.5%—2.0%、2.0%—2.5%、2.5%—3.0%;S2.3、配煤的镜质组含量V%与有机惰质组含量I%利用各单种煤数据与配比进行加权计算,镜质组含量V%的计算方法如下:V%=100-I%;S2.4、配煤镜质组结焦性指数VCP用于整体评价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水平,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水平与配煤的结焦性密切相关,VCP与Rr的计算关系如下:i:范围为0.30—1.70,步长0.05,配煤的VCP计算方法如下:VCP=.VCPi×fifi:为每个Rri点所对应的频度;S3、通过对若干指标的计算并使其处于合理范围内,调节参配煤的配比,指导配煤生产,达到控制配煤整体结焦性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获取,数字化煤岩分析系统对待测煤岩压块拍摄高清图片,通过逻辑算法自动提取出图片中的镜质组再进行每一个像素点的反射率测定,得到一张图片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再进行下一张图片的提取与反射率测量并进行数据累加计算,最终得到该煤样的全组份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进一步地,所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获取,共进行500张图片的提取与反射率分布数据计算。进一步地,所述全组分反射率分布获取,数字化煤岩分析系统对待测煤岩压块拍摄高清图片,通过逻辑算法自动去除煤岩压块中的粘结剂组分,剩下的为煤岩全组分,对全组分进行每一个像素点的反射率测定,得到一张图片的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再进行下一张图片的提取与反射率分布测量并进行数据累加计算,最终得到该煤样的全组份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进一步地,所述全组分反射率分布获取,共进行500张图片的提取与反射率分布数据计算。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惰性组分含量I%,煤中的有机惰性物组分,通过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计算得到。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若干指标分别为有机惰质组含量I%、镜质组结焦性指数VCP,全组分反射率分布区间0.6%—0.9%、0.9%—1.2%、1.2%—1.5%、1.5%—2.0%的分布比例。进一步地,使生产焦炭的DI15150达到87以上,VCP范围为0.54-0.62;I%范围为22-28;全组分反射率分布0.6%—0.9%比例范围为18-28;全组分反射率分布0.9%—1.2%比例范围为21-28;全组分反射率分布1.2%—1.5%比例范围为18-25;全组分反射率分布1.5%—2.0%比例范围为12-18。(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通过配煤中参配煤的煤岩反射率分布来指导配煤结构并控制配煤结焦性的稳定,从而绕开现行配煤方法的弊端,有效解决参配煤为混煤时无法准确分类导致配煤质量的波动,尤其是结焦性的波动的问题,该方法可以指导生产配煤方案的制定,稳定与提高配煤的结焦性与焦炭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单种煤的煤岩反射率分布数据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图;图3为配煤结构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图;图4为配煤结构的全组分反射率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数字化煤岩自动分析系统对各参配煤进行煤岩分析,得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有机惰性组分含量I%;S2、通过配煤中各参配煤的煤岩数据与各参配煤配比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配煤的煤岩数据指标;所述配煤的煤岩数据指标包括: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全组分反射率分布与各反射率区间比例统计、有机惰质组含量I%、镜质组结焦性指数VCP;S2.1、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不同单种煤镜质组含量的差异,计算方法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数字化煤岩自动分析系统对各参配煤进行煤岩分析,得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有机惰性组分含量I%;S2、通过配煤中各参配煤的煤岩数据与各参配煤配比进行加权计算得到配煤的煤岩数据指标;所述配煤的煤岩数据指标包括: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全组分反射率分布与各反射率区间比例统计、有机惰质组含量I%、镜质组结焦性指数VCP;S2.1、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计算过程中考虑了不同单种煤镜质组含量的差异,计算方法如下:Ri(镜质组配比):在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计算中代替实际煤配比;Ri(实际煤配比):配煤结构中的实际参配比;Vi%:各参配煤的镜质组含量,等于100-I%;S2.2、配煤的全组分反射率分布计算直接利用各参配煤全组分反射率分布数据与实际煤配比进行加权计算;全组分随机反射率分布的区间统计范围为:0.0%—0.6%、0.6%—0.9%、0.9%—1.2%、1.2%—1.5%、1.5%—2.0%、2.0%—2.5%、2.5%—3.0%;S2.3、配煤的镜质组含量V%与有机惰质组含量I%利用各单种煤数据与配比进行加权计算,镜质组含量V%的计算方法如下:V%=100-I%;S2.4、配煤镜质组结焦性指数VCP用于整体评价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水平,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水平与配煤的结焦性密切相关,VCP与Rr的计算关系如下:i:范围为0.30—1.70,步长0.05,配煤的VCP计算方法如下:S3、通过对若干指标的计算并使其处于合理范围内,调节参配煤的配比,指导配煤生产,达到控制配煤整体结焦性的目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生产配煤结焦性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质组反射率分布数据获取,数字化煤岩分析系统对待测煤岩压块拍摄高清图片,通过逻辑算法自动提取出图片中的镜质组再进行每一个像素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维周胡德生曹银平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