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拨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86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44
自行车拨链器基本上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和缆线交互结构。链接结构构造成使可移动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缆线交互结构设置在链接结构上。缆线交互结构包括链条阻挡部。链条阻挡部构造成防止链条接触链接结构。

Bicycle chain dialer

The bicycle chain dialer is basically provided with a base component, a movable component, a link structure and a cable interaction structure. The link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movable member can be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member. The cable interaction structure is set on the link structure. The cable intera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 chain blocking part. The chain blocking part is constructed to prevent the chain from contacting and link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拨链器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自行车拨链器。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上防止了链接结构的干涉的自行车拨链器。
技术介绍
总体上,自行车通常使用自行车传动系以将蹬踏力传递到后轮。自行车的传动系通常使用一个或两个拨链器以使自行车链条从多个链轮中的一个链轮选择性地移动到另一个链轮以改变自行车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总体上,本公开涉及自行车拨链器的各种特征。在一个特征中,提供一种自行车拨链器,其中基本上防止了链接结构与链条或缆线之间的干涉。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自行车拨链器基本上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和缆线交互结构。所述链接结构构造成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缆线交互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接结构上。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链条阻挡部。所述链条阻挡部构造成防止链条与所述链接结构接触。利用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可以通过防止链条接触链接结构使得降低链条与链接结构之间干涉的可能性来增加拨链器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链条阻挡部构造成在链条引导件定位在对应于最小后链轮的位置处的状态中防止在蹬踏时所述链条与所述链接结构接触。利用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可以通过防止链条接触链接结构使得降低链条与链接结构之间干涉的可能性来增加拨链器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缆线附接结构,所述缆线附接结构包括构造成固定缆线的缆线固定部。利用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由于缆线固定在设置在链接结构上的缆线附接结构上,因此经由缆线的拉力可以更可靠地作用在链接结构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自行车拨链器是自行车后拨链器。利用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可以通过防止链条接触链接结构使得降低链条与链接结构之间干涉的可能性来增加拨链器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缆线附接结构,所述缆线附接结构包括缆线固定部和构造成使缆线弯曲的缆线引导部。所述缆线固定部构造成固定所述缆线的弯曲部分。利用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可以通过降低缆线(内线)的自由端干涉链接结构的可能性来提高拨链器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根据第四或第五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构造成进一步包括由可移动构件支撑的第一衬套和由可移动构件支撑的第二衬套。所述链接结构包括具有纵向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链接轴。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可枢转地支撑所述至少一个链接轴。所述第一衬套和第所述第二衬套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链接轴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彼此对准。利用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拨链器,可以减小自行车拨链器的总重量。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自行车后拨链器基本上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和缆线交互结构。所述链接结构构造成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缆线交互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接结构上。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缆线附接结构,所述缆线附接结构包括缆线固定构件和缆线引导部。所述缆线引导部构造成使缆线弯曲,所述缆线固定构件构造成至少固定所述缆线的弯曲部分。利用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通过降低缆线(内线)的自由端干涉链接结构的可能性来提高拨链器的稳定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缆线引导凹部。利用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减小自行车后拨链器的总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第一弯曲缆线引导壁和第二弯曲缆线引导壁,以在所述第一弯曲缆线引导壁和所述第二弯曲缆线引导壁之间限定弯曲的缆线引导空间。利用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缆线的弯曲。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布置成限定弯曲的缆线引导空间的多个缆线引导凸起。利用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减小自行车后拨链器的总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粘性部分。利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提供了一种易于制造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同时减小自行车后拨链器的总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七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缆线附接结构还包括缆线固定板和包括所述缆线引导部的缆线附接基座。所述缆线固定构件构造成接合所述缆线附接基座以将所述缆线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缆线附接基座上,使得所述缆线在所述缆线引导部中设置在所述缆线固定板和所述缆线附接基座之间。利用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通过降低缆线(内线)的自由端干涉链接结构的可能性来提高拨链器的稳定性。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自行车后拨链器基本上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所述链接结构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衬套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支撑。所述第二衬套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支撑。所述链接结构包括具有纵向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链接轴。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构造成可枢转地支撑所述至少一个链接轴。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链接轴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彼此对准。利用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减小自行车后拨链器的总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衬套与所述第二衬套在所述轴向方向上间隔开。利用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减小自行车后拨链器的总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衬套接收部。所述衬套接收部包括第一衬套接收空间,所述第一衬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接收空间中,和第二衬套接收空间,所述第二衬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接收空间中。利用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提高接收空间的精度(圆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衬套接收部包括接触所述第一衬套的第一邻接部和接触所述第二衬套的第二邻接部。利用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组装者可以更容易地定位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从而提高组装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五或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衬套接收部包括限定在所述第一衬套接收空间和所述第二衬套接收空间之间的中间空间。利用根据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减小自行车后拨链器的总重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八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构造成使得所述链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链接轴固定部。所述衬套接收部定位在所述至少两个链接轴固定部之间。对于根据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可以提高接收空间的精度(圆度)。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公开的第十九方面,自行车拨链器基本上设置有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链条引导件和缆线交互结构。所述链接结构构造成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链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链接构件。所述链条引导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所述链接结构构造成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和缆线交互结构,所述缆线交互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接结构上,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链条阻挡部,所述链条阻挡部构造成防止链条与所述链接结构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22 US 15/683,0021.一种自行车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所述链接结构构造成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和缆线交互结构,所述缆线交互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接结构上,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链条阻挡部,所述链条阻挡部构造成防止链条与所述链接结构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部件,其中,所述链条阻挡部构造成在链条引导件定位在对应于最小后链轮的位置处的状态中防止在蹬踏时所述链条与所述链接结构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缆线附接结构,所述缆线附接结构包括构造成固定缆线的缆线固定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自行车拨链器是自行车后拨链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其中,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缆线附接结构,所述缆线附接结构包括缆线固定部和构造成使缆线弯曲的缆线引导部,所述缆线固定部构造成固定所述缆线的弯曲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拨链器,还包括: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支撑;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由所述可移动构件支撑,所述链接结构包括具有纵向中心轴线的至少一个链接轴,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可枢转地支撑所述至少一个链接轴,所述第一衬套和第所述第二衬套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链接轴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彼此对准。7.一种自行车后拨链器,包括:基座构件;可移动构件;链接结构,所述链接结构构造成使所述可移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可移动地连接;和缆线交互结构,所述缆线交互结构设置在所述链接结构上,所述缆线交互结构包括缆线附接结构,所述缆线附接结构包括缆线固定构件和缆线引导部,所述缆线引导部构造成使缆线弯曲,所述缆线固定构件构造成至少固定所述缆线的弯曲部分。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缆线引导凹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第一弯曲缆线引导壁和第二弯曲缆线引导壁,以在所述第一弯曲缆线引导壁和所述第二弯曲缆线引导壁之间限定弯曲的缆线引导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布置成限定弯曲的缆线引导空间的多个缆线引导凸起。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后拨链器,其中,所述缆线引导部包括粘性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山翔大江村笃裕中村谦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