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5075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一边抑制接合部附近的加强帘线的错位一边对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对接接合。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体(10),其对埋设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P)进行支承;开口部(12),其沿橡胶部件(P)的端部而延伸且设置于支承体(10);以及一对接合辊(22a),其将橡胶部件(12)的端部拉近而对橡胶部件(P)的端部(P1、P2)彼此进行接合,接合辊(22a)通过使开口部(12)的内侧沿橡胶部件(P)的端部(P1、P2)进行移动,将橡胶部件(P)的端部拉近并接合,其中,具备支承部(23),该支承部(23)在接合辊(22a)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橡胶部件(P)的下表面进行支承。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tire par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ire Par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tire parts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ire parts, which can restrain the dislocation of reinforcing cord near the joint part while joining the ends of rubber parts. The manufacturing device of tire components includes: a support body (10), which supports the flaky rubber component (P) embedded with cord; an opening part (12), which extends along the end of the rubber component (P) and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body (10); and a pair of engagement rollers (22a), which draw the end of the rubber component (12) closer to each other and engage the ends of the rubber component (P) (P1, P2), through which the engagement rollers (22a) are enabled to engage each other. The inner side of the opening (12) moves along the end of the rubber component (P) (P1, P2), and draws the end of the rubber component (P) close and joins. The supporting part (23)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art (23) which supports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rubber component (P) in front of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engagement roll (2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169641(申请日:2017年9月4日)为基础,享受日本专利申请2017-169641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日本专利申请2017-169641而包含日本专利申请2017-169641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片状的橡胶部件例如胎体帘布而言,用于在成型鼓上将卷绕的始端部和终端部接合而成型出未硫化轮胎,此时,如果将端部彼此重叠地接合,则接合部变厚,其附近的刚性、重量局部性地变大。因此,如日本特再公表2012-124779号、日本特开2011-212858号所记载的那样,当前,需要利用被称作卡扣装置的接合装置对端部彼此进行对接接合。(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上述卡扣装置而言,是通过一对接合辊一边同步旋转一边沿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移动而将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对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但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接合,有时会以从上下将橡胶部件的端部夹入的方式在上下分别配置一对接合辊。在该情况下,将橡胶部件的端部配置于在对橡胶部件进行支承的成型鼓的周面设置的狭缝状的开口部,接合辊在开口部的内侧移动,由此一边利用上下配置的接合辊对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夹持,一边对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接合。然而,位于开口部的橡胶部件的端部未受到成型鼓支承,由于自重而容易下垂,如果在该状态下对端部彼此进行接合,则接合强度会下降。另外,在橡胶部件具有加强帘线的情况下,与其他加强帘线相比,接合部附近的加强帘线向下方错开配置,有时成为品质不良的原因。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在对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对接接合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中得到较高的接合强度。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11]的方案。[1]一种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体,其对埋设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进行支承;开口部,其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延伸且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以及一对接合辊,它们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所述接合辊通过在所述开口部的内侧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移动,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进行接合,所述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在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2]根据上述[1]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支承部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的辊。[3]根据上述[2]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辊和所述支承部的间隔小于构成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辊的直径。[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辊的上端和所述支承部的上端位于相同高度。[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接合辊具备通过向移动方向的一侧移动而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接合的一对第1接合辊、及通过向移动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而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接合的一对第2接合辊,所述支承部具备在所述第1接合辊的所述一侧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第1支承部、及在所述第2接合辊的所述另一侧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第2支承部。[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接合辊保持一定间隔地进行移动。[7]一种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在该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了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具备:支承体,其对埋设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进行支承;开口部,其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延伸且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一对接合辊,它们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所述接合辊通过在所述开口部的内侧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移动,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进行接合,在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8]根据上述[7]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承部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的辊,所述辊在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9]根据上述[8]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接合辊和所述辊的间隔小于所述辊的直径。[10]根据上述[7]~[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接合辊的上端和所述支承部的上端位于相同高度。[11]根据上述[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接合辊保持一定间隔地进行移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将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接合的接合辊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因此能够在抑制了橡胶部件的端部的下垂的状态下进行接合,能够得到较高的接合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从移动方向前方观察第1接合辊得到的图。图5(a)~(h)是表示胎体帘布的端部的接合工序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成型鼓、12…开口部、20…接合装置、21…按压辊、21a…下按压辊、21b…上按压辊、22…第1接合辊、22a…第1下接合辊、22b…第1上接合辊、23…第1支承部、24…第2接合辊、24a…第2下接合辊、24b…第2上接合辊、25…第2支承部、50…移动机构、51…导轨、52…滑动部件、53…驱动部、54…支承框、55…气缸、56…气缸)、57…气缸、P…胎体帘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涉及对轮胎部件进行制造的装置,该轮胎部件是以对接的状态对具有加强帘线的片状的胎体帘布P的两端部P1、P2进行接合而构成未硫化轮胎的一部分的轮胎部件,该装置具备成型鼓10、接合装置20及移动机构5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具有加强帘线的胎体帘布P的两端部P1、P2进行接合的情况,但本专利技术除了胎体帘布P以外,还可以应用于不具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埋设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成型鼓10是能够绕水平轴心旋转的旋转支承体,沿轴向L延伸的狭缝状的开口部12设置于外周面。成型鼓10在使开口部12位于上方的状态下,以使得胎体帘布P的两端部P1、P2位于开口部12的方式使帘布层帘线沿着成型鼓10的轴向L并将胎体帘布P卷绕于成型鼓10的外周面,而对胎体帘布P进行支承。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成型鼓10具备在周向上分割出的未图示的多个扇形体、以及使各扇形体沿径向移动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设置为能够扩径。接合装置20具备按压辊21、第1接合辊22、第1支承部23、第2接合辊24及第2支承部25。接合装置20通过移动机构50而使成型鼓10的开口部12的内侧沿着胎体帘布P的两端部P1、P2移动,即在成型鼓10的轴向L上移动。第1接合辊22具备在成型鼓10的轴向一侧L1与按压辊21空开间隔而设置的一对第1下接合辊22a和一对第1上接合辊22b。如图4所示,一对第1下接合辊22a是在成型鼓10的开口部12的内侧移动时位于胎体帘布P下侧的辊,具备与胎体帘布P的下表面接触的前端细的锥状的接触部22a1、及在接触部22a1下侧设置的齿部22a2,以使得齿部22a2相互啮合的方式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体,其对埋设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进行支承;开口部,其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延伸且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以及一对接合辊,它们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所述接合辊通过在所述开口部的内侧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移动,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进行接合,所述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在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04 JP 2017-1696411.一种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体,其对埋设有帘线的片状的橡胶部件进行支承;开口部,其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延伸且设置于所述支承体;以及一对接合辊,它们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所述接合辊通过在所述开口部的内侧沿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移动,将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拉近并进行接合,所述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支承部,该支承部在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前方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支承部具备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接合辊的移动方向的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辊和所述支承部的间隔小于构成所述支承部的所述辊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辊的上端和所述支承部的上端位于相同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部件的制造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接合辊具备:通过向移动方向的一侧移动而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接合的一对第1接合辊、及通过向移动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而对所述橡胶部件的端部进行接合的一对第2接合辊,所述支承部具备:在所述第1接合辊的所述一侧对所述橡胶部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第1支承部、及在所述第2接合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纪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