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014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构建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模式,模拟养殖生物自然海区生态环境。通过养殖池内放养海马成体、海燕构建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它使得养殖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级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适应,避免饵料浪费及残饵对于水体的污染。海燕由于其底栖的生活习性以及广泛的摄食习性,在海马养殖水体中引入不仅可以承担清除池底残饵的作用,吸收水体中残留的碳源,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滋阴,壮阳,祛风湿,治阳瘘,风湿腰腿痛的功效,因此养殖海燕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A Method of Mixed Culture of Hippocampus and Swallow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mixing hippocampus and petrel, builds a model of mixing hippocampus and petrel, and simulat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natural sea area of cultured organisms. The circular ecological aquaculture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stocking adult hippocampus and petrel in the aquaculture pond, which makes the aquaculture objects suitable for each niche and trophic level in the aquaculture pond, and avoids the waste of bait and the pollution of residual bait to the water body. Because of its benthic habits and extensive feeding habits, the introduction of petrels in the seahorse aquaculture water can not only take the role of clearing the bottom bait, absorbing the residual carbon source in the water and purifying the water quality, but also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functions of nourishing yin, strengthening yang, dispelling rheumatism, curing Yang fistula and rheumatism lumbago and leg pain, so breeding petrels has certain economic value.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养殖
,涉及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
技术介绍
海马是重要的小型海洋硬骨鱼类,属世界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本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南方人参”之称。因此,如何进行海马天然资源保护和开展人工增养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海马对于水质、水温、光照强度及营养条件要求较高,尤其是海马幼体对于养殖环境要求更为苛刻。目前,已报道的人工增养殖海马的方法有多种,如网箱、聚酯纤维水槽、土池、水泥池以及水族缸等,上述方法通常需要频繁换水,劳动强度大。夏季和冬季,养殖水体的温度调节也是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海燕是海星纲有棘目海燕科的通称。板上有成簇的小棘或颗粒。口面间辐部大,骨板也作覆瓦状排列;板上有栉状或扇状小棘。本科包括属种甚多,中国约有8种。常见的有北方的海燕和南方的闽粵(林氏)海燕。多生活于沿岸浅海或潮间带岩石海岸,常裸露,或隐藏在石下或石缝中。有少数种潜伏在沙滩表面。体色一般较鲜艳。海燕可入药,性温寒。海燕食性较杂,取食各种无脊椎动物,能捕食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及蠕虫等。海燕除本身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之外,其环境价值同样重要。研究表明,海燕等棘皮动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关于海马与海燕混养的相关技术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构建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模式,模拟养殖生物自然海区生态环境。通过养殖池内放养海马成体、海燕构建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它使得养殖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级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适应,避免饵料浪费及残饵对于水体的污染。由于海马只摄取悬浮于水体中的饵料,一旦饵料沉底之后便会产生残饵,这不仅造成饵料的浪费,增加成本,同时残饵污染水质,长此以往海马死亡率增高。目前,海马养殖只能通过增加换水量以及换水次数来解决这类问题,这就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海马养殖的推广。海燕由于其底栖的生活习性以及广泛的摄食习性,在海马养殖水体中引入不仅可以承担清除池底残饵的作用,吸收水体中残留的碳源,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滋阴,壮阳,祛风湿,治阳痿,风湿腰腿痛的功效,因此养殖海燕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其具体技术方案为:—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充分清池:养殖池采用3mX8mX1.5m规格水泥池,清池曝晒后注入过滤好的海水,海水高度为2)生态系统构建:前期海马在育苗池中进行孵化、育苗,当海马自孵化后90d,平均体长达到5cm;海燕为自然海区捕捞,放入生态养殖池进行养成,养成水槽放入人造水草以便海马附着。优选地,步骤2)中,海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80只,饵料构成:70%冻虾、30%卤虫。优选地,步骤2)中池底铺设四角砖8-10块,所述四角砖的规格为25cmX25cmX6cm,作为海燕隐蔽场所,海燕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只,其饵料主要为养殖池中残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构建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模式,模拟养殖生物自然海区生态环境。通过养殖池内放养海马成体、海燕构建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它使得养殖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级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适应,避免饵料浪费及残饵对于水体的污染。由于海马只摄取悬浮于水体中的饵料,一旦饵料沉底之后便会产生残饵,这不仅造成饵料的浪费,增加成本,同时残饵污染水质,长此以往海马死亡率增高。目前,海马养殖只能通过增加换水量以及换水次数来解决这类问题,这就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海马养殖的推广。海燕由于其底栖的生活习性以及广泛的摄食习性,在海马养殖水体中引入不仅可以承担清除池底残饵的作用,吸收水体中残留的碳源,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滋阴,壮阳,祛风湿,治阳痿,风湿腰腿痛的功效,因此养殖海燕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建立人工生态养殖系统1)充分清池:养殖池采用3mX8mX1.5m规格水泥池,清池曝晒后注入过滤好的海水,海水高度为1-1,2m。2)生态系统构建:前期海马在育苗池中进行孵化、育苗,当海马平均体长达到5cm(自孵化后90d);海燕为自然海区捕捞,放入生态养殖池进行养成。养成水槽放入人造水草以便海马附着。A.海马放养密度及饵料:海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80只,饵料构成:70%冻虾、30%卤虫。B.海燕放养密度池底铺设四角砖(规格25CmX25cmX6Cm)8-10块,作为海燕隐蔽场所。海燕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只,其饵料主要为养殖池中残饵。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充分清池:养殖池采用3mX8mX1.5m规格水泥池,清池曝晒后注入过滤好的海水,海水高度为1‑1.2m;2)生态系统构建:前期海马在育苗池中进行孵化、育苗,当海马自孵化后90d,平均体长达到5cm;海燕为自然海区捕捞,放入生态养殖池进行养成,养成水槽放入人造水草以便海马附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马与海燕混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充分清池:养殖池采用3mX8mX1.5m规格水泥池,清池曝晒后注入过滤好的海水,海水高度为1-1.2m;2)生态系统构建:前期海马在育苗池中进行孵化、育苗,当海马自孵化后90d,平均体长达到5cm;海燕为自然海区捕捞,放入生态养殖池进行养成,养成水槽放入人造水草以便海马附着。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容
申请(专利权)人:潜江市尚娟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