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0130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2)播种育苗;3)疏苗追肥;4)园间管理;5)采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整地时起梯形种植带和梯形带间沟,在种植带上浅施基肥保证苦参生长初期的营养供己。通过在沟内预施基肥,待苦参根系深入土壤后能得到沟内基肥提供的营养,以保证苦参后期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了后期追肥的次数,降低了种植劳动强度。采用恒温处理种子和保温保湿育种方式,使出亩率可保持在90%以上,用此方法育出来的苗生长力强,疏理出的苗成活率也95%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整地、种子处理、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通过该方法种植出来的苦参成活率高、产量高,可实现苦参人工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

A Method of Artificial Planting Sophora flavesce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rtificial planting method of Sophora flavescen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oil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asic fertilizer; 2) seeding and seedling raising; 3) seedling thinning and topdressing; 4) inter-garden management; 5) harvesting. The invention guarantees the nutritional supply of Sophora flavescens at the initial growth stage by applying basal fertilizer Shallowly on the planting belt through trapezoidal planting belt and trapezoidal inter-band ditch from the time of land preparation. By applying basic fertilizer in ditches, the nutrients provided by basic fertilizer in ditches can be obtained after the root of Sophora flavescens goes deep into the soil, so as to ensure the growth demand of Sophora flavescens in later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it reduces the number of Topdressing and the intensity of planting labor. The rate of per mu can be maintained above 90%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stant temperature seed treatment and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preservation breeding. The seedlings grown by this method have strong growth ability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eedlings dredged is over 95%. The method ha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tandardization in all links of land preparation, seed treatment, seedling raising, field management and harvesting, and has formed a complete planting technology. The Sophora flavescens planted by the method has high survival rate and high yield, and can realize the scal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ophora flavescens artificial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草药的种植,特别指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苦参,别名苦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治血痢、便血、黄疸、浮肿、小便不利、疥瘌湿疮瘙痒等病症。苦参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是多种中药处方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药材原料,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苦参的提取物——苦参素、苦参碱是很好的生物制药原料,在医药、生态无污染农药有很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已有研究表明苦参碱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作用,且具有抗瘤谱广的特点。同时苦参为落叶半灌木,种植对水土流失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苦参是一种多年生药材,生长周期长,野生苦参资源越挖越少,一些地方资源几乎面临绝迹,容易造成一年滥挖,十年难复。随着人们对该类药物需求不断增长,而野生资源又不足,因此,采取人工种植的方法培育加工苦参是一种有效途径。苦参人工种植不仅能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还有利于促进苦参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产业化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中,人工种植的苦参成活率低,很难实现苦参规模化规范化育苗与栽培,且苦参产量低,可供商品苦参数量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质壌土作种植园,清理园内杂物及生长物,亩施草木灰120-150公斤深翻2-3遍;然后整细整平土壤,理沟筑条状种植带,并在种植带和沟内施入基肥,所述种植带基肥浅翻入土,沟内施入基肥后铺一层秸秆层再填土平沟。2、播种育苗:播种前,先将选好的种子用浸泡液恒温50-55℃浸种8-10小时,然后置于30-35℃暗室催种2-3天,再行播种;采用种植带单排穴播的方式播种,播种后浇足水覆盖一层1-2厘米的谷壳后再盖膜育苗,且膜上均匀的开有透气孔;出苗率达到50%以上即可揭膜。3、疏苗追肥:当苗长出4-5片复叶,株高5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疏苗,按株距15-20厘米留苗;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逐株施用10%浓度的钾肥水溶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结合中耕逐株施用20%浓度的氮磷钾复合肥。4、园间管理:当苦参50%以上的茎芽开始开发结籽时,进行摘花打顶处理;天旱灌溉,雨季排涝,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并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采收:栽种2-3年即可采挖,于春秋季采挖,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种植带宽50-60厘米、高20-30厘米,沟宽80-100厘米、深30-40厘米,且种植带和带间沟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肥为有机肥、厩肥、氮磷钾复合肥按60%、25%和15%的比例使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种植带基肥施用厚度为8-10厘米,沟内基肥厚度为20-25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深翻深度为40-50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浅翻深度为10-15厘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盖膜为黑色地膜,透气孔的开孔率为全膜的30-4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整地时起梯形种植带和梯形带间沟,在种植带上浅施基肥保证苦参生长初期的营养供己。通过在沟内预施基肥,待苦参根系深入土壤后能得到沟内基肥提供的营养,以保证苦参后期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了后期追肥的次数,降低了种植劳动强度。采用恒温处理种子和保温保湿育种方式,使出亩率可保持在90%以上,用此方法育出来的苗生长力强,疏理出的苗成活率也95%以上。本专利技术从整地、种子处理、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通过该方法种植出来的苦参成活率高、产量高,可实现苦参人工种植的规模化、规范化。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质壌土作种植园,清理园内杂物及生长物,亩施草木灰120公斤深翻2遍,深翻深度为40厘米。2、整细整平土壤,按宽50厘米、高20厘米筑条状种植带,在种植带之间按宽80厘米、深30厘米开施肥沟,种植带和带间沟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在种植带上施厚度为8厘米的基肥,并浅翻入土,浅翻深度为12厘米。在施肥沟内施入厚度为20厘米的基肥,然后铺一层秸秆层再填土平沟。种植带和沟内施用的基肥均为有机肥、厩肥、氮磷钾复合肥按60%、25%和15%的比例使用。3、播种前,先将选好的种子用浸泡液恒温50℃浸种10小时,然后置于30℃暗室催种3天,再行播种。4、采用种植带单排穴播的方式播种,播种后浇足水覆盖一层1.5厘米的谷壳,再盖黑色地膜育苗,膜上均匀的开有透气孔,透气孔的开孔率为全膜的40%。待出苗率达到50%以上后即可揭膜。5、当苗长出4-5片复叶,株高5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疏苗,按株距15厘米留苗。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逐株施用10%浓度的钾肥水溶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结合中耕逐株施用20%浓度的氮磷钾复合肥。6、当苦参50%以上的茎芽开始开发结籽时,进行摘花打顶处理。天旱灌溉,雨季排涝,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并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7、栽种2-3年即可采挖,于春秋季采挖,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实施例2:1、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质壌土作种植园,清理园内杂物及生长物,亩施草木灰150公斤深翻3遍,深翻深度为50厘米。2、整细整平土壤,按宽60厘米、高25厘米筑条状种植带,在种植带之间按宽90厘米、深40厘米开施肥沟,种植带和带间沟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在种植带上施厚度为10厘米的基肥,并浅翻入土,浅翻深度为15厘米。在施肥沟内施入厚度为25厘米的基肥,然后铺一层秸秆层再填土平沟。种植带和沟内施用的基肥均为有机肥、厩肥、氮磷钾复合肥按60%、25%和15%的比例使用。3、播种前,先将选好的种子用浸泡液恒温55℃浸种8小时,然后置于35℃暗室催种3天,再行播种。4、采用种植带单排穴播的方式播种,播种后浇足水覆盖一层2厘米的谷壳,再盖黑色地膜育苗,膜上均匀的开有透气孔,透气孔的开孔率为全膜的35%。待出苗率达到50%以上后即可揭膜。5、当苗长出4-5片复叶,株高5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疏苗,按株距20厘米留苗。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逐株施用10%浓度的钾肥水溶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结合中耕逐株施用20%浓度的氮磷钾复合肥。6、当苦参50%以上的茎芽开始开发结籽时,进行摘花打顶处理。天旱灌溉,雨季排涝,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并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7、栽种2-3年即可采挖,于春秋季采挖,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质壌土作种植园,清理园内杂物及生长物,亩施草木灰120‑150公斤深翻2‑3遍;然后整细整平土壤,理沟筑条状种植带,并在种植带和沟内施入基肥,所述种植带基肥浅翻入土,沟内施入基肥后铺一层秸秆层再填土平沟;2)播种育苗:播种前,先将选好的种子用浸泡液恒温50‑55℃浸种8‑10小时,然后置于30‑35℃暗室催种2‑3天,再行播种;采用种植带单排穴播的方式播种,播种后浇足水覆盖一层1‑2厘米的谷壳后再盖膜育苗,且膜上均匀的开有透气孔;出苗率达到50%以上即可揭膜;3)疏苗追肥:当苗长出4‑5片复叶,株高5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疏苗,按株距15‑20厘米留苗;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逐株施用10%浓度的钾肥水溶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结合中耕逐株施用20%浓度的氮磷钾复合肥;4)园间管理:当苦参50%以上的茎芽开始开发结籽时,进行摘花打顶处理;天旱灌溉,雨季排涝,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并适时进行病虫害防治;5)采收:栽种2‑3年即可采挖,于春秋季采挖,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苦参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施基肥: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沙质壌土作种植园,清理园内杂物及生长物,亩施草木灰120-150公斤深翻2-3遍;然后整细整平土壤,理沟筑条状种植带,并在种植带和沟内施入基肥,所述种植带基肥浅翻入土,沟内施入基肥后铺一层秸秆层再填土平沟;2)播种育苗:播种前,先将选好的种子用浸泡液恒温50-55℃浸种8-10小时,然后置于30-35℃暗室催种2-3天,再行播种;采用种植带单排穴播的方式播种,播种后浇足水覆盖一层1-2厘米的谷壳后再盖膜育苗,且膜上均匀的开有透气孔;出苗率达到50%以上即可揭膜;3)疏苗追肥:当苗长出4-5片复叶,株高5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疏苗,按株距15-20厘米留苗;疏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逐株施用10%浓度的钾肥水溶液促进根系生长;以后结合中耕逐株施用20%浓度的氮磷钾复合肥;4)园间管理:当苦参50%以上的茎芽开始开发结籽时,进行摘花打顶处理;天旱灌溉,雨季排涝,每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立红
申请(专利权)人:桂阳县绿之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