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吐出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77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1:46
泡沫吐出容器的发泡机构(20)具有气液接触室(21)、供自液剂供给部(28)供给至气液接触室(21)的液剂通过的液剂流路(22)、及供自气体供给部(29)供给至气液接触室(21)的气体通过的气体流路(23)。气体流路(23)具有相对于气液接触室(21)开口的气体开口(23a)。液剂流路(22)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例如分支为第1分支流路(221)与多个第2分支流路(222))。多个分支流路分别具有向气液接触室(21)开口的液剂开口(22a、22b)。在夹着邻接流路(231)的延长线上的区域(26)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液剂开口(22a、22b),上述邻接流路(231)是气体流路(23)中邻接于气体开口(23a)的部分。

Foam spit container

The foaming mechanism spitting out the container (20) has a gas-liquid contact chamber (21), a liquid flow path (22) supplied by the liquid agent supplying part (28) to the gas-liquid contact chamber (21), and a gas flow path (23) supplied by the gas supply part (29) to the gas-liquid contact chamber (21). The gas flow path (23) has a gas opening (23a) relative to the opening of the gas-liquid contact chamber (21). The liquid agent flow path (22) has branches of multiple branches (e.g., Branch 1 (221) and branch 2 (222). A plurality of branch flow paths have liquid agent openings (22a, 22b) opening to the gas-liquid contact chamber (21), respectively. The liquid agent openings (22a, 22b) a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rea (26) on the extension line clamping the adjacent flow path (231), which is the part adjacent to the gas opening (23a) in the gas flow path (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泡沫吐出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泡沫吐出容器。
技术介绍
作为将内容物泡沫化而吐出的泡沫吐出容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专利文献1的泡沫吐出容器具有液剂泵及配置于液剂泵的周围的气体泵,且以如下方式构成:自液剂泵压送的液剂与自气体泵压送的气体经由配置于液剂泵的上方的球阀而流入至气液接触室(该文献的合流空间)并合流。自液剂泵压送的液剂自气液接触室的下方大致笔直地上升而流入至气液接触室,另一方面,自气体泵压送的气体自气液接触室的周围流入至气液接触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22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泡沫吐出容器,其具备:发泡机构,其将液剂泡沫化而生成泡沫体;液剂供给部,其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液剂;气体供给部,其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及吐出口,其吐出由上述发泡机构所生成的上述泡沫体;上述发泡机构具有:气液接触室,其供自上述液剂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液剂与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气体汇合;液剂流路,其供自上述液剂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气液接触室的上述液剂通过;及气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气液接触室的上述气体通过;上述气体流路具有相对于上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气体开口,上述液剂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上述多个分支流路的各个具有相对于上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液剂开口,在夹着邻接流路的延长线上的区域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上述液剂开口,上述邻接流路是上述气体流路中邻接于上述气体开口的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2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侧面图。图3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侧截面图。图4(a)至图4(f)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第1构件的图,其中,图4(a)为平面图,图4(b)为沿图4(a)的B-B线的截面图,图4(c)为侧面图,图4(d)为沿图4(a)的D-D线的截面图,图4(e)为下面图,图4(f)为立体图。图5(a)至图5(f)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第2构件的图,其中,图5(a)为平面图,图5(b)为沿图5(a)的B-B线的截面图,图5(c)为侧面图,图5(d)为沿图5(a)的D-D线的截面图,图5(e)为下面图,图5(f)为立体图。图6(a)至图6(f)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第1构件与第2构件相互组装的状态的图,其中,图6(a)为平面图,图6(b)为沿图6(a)的B-B线的截面图,图6(c)为侧面图,图6(d)为沿图6(a)的D-D线的截面图,图6(e)为下面图,图6(f)为立体图。图7是沿图6(a)的B-B线的立体截面图。图8是图6(a)的放大图。图9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沿图9的A-A线的截面图。图11是沿图9的B-B线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9的C-C线的截面图。图13是沿图9的D-D线的截面图。图14是沿图9的E-E线的截面图。图15是沿图9的F-F线的截面图,且是将较图10~图14小的范围放大而表示的图。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区域的一部分的立体截面图。图17是沿图9的G-G线的截面图,且是将较图10~图14小的范围放大而表示的图。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1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一部分的切断截面图。图20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侧截面图。图2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头构件的平面图。图22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发泡机构周边的侧截面图(沿图21的A-A线的截面图)。图23是图22的局部放大图。图24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发泡机构周边的截面图(沿图21的B-B线的截面图)。图25是图24的局部放大图。图26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发泡机构周边的截面图(沿图21的C-C线的截面图)。图27是沿图3及图22的D-D线的截面图。图28是沿图3及图22的E-E线的截面图。图29是沿图22的F-F线的截面图。图30是沿图23的G-G线的截面图。图31是沿图23的H-H线的截面图。图32是沿图23的I-I线的截面图。图33(a)及图33(b)是沿图23的J-J线的截面图,其中,图33(a)表示仰视上方时的构造,图33(b)表示俯视下方时的构造。图34是俯瞰沿图23的J-J线的截面的立体图。图35是沿图23的K-K线的截面图。图36(a)及图36(b)是沿图23的L-L线的截面图,其中,图36(a)表示仰视上方时的构造,图36(b)表示俯视下方时的构造。图37是俯瞰沿图23的M-M线的截面的立体图。图38是沿图23的N-N线的截面图。图39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发泡机构周边的立体截面图(沿图21的A-A线的立体截面图)。图40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一部分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关于活塞导件仅表示上端部。图41(a)至图41(d)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流路构成构件的图,其中,图41(a)为侧面图,图41(b)为立体图,图41(c)为平面图,图41(d)为下面图。图42(a)至图42(d)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流路构成构件的图,其中,图42(a)为侧截面图(沿图21的A-A线的截面图),图42(b)为侧截面的立体图,图42(c)为沿图21的C-C线的截面图,图42(d)为沿图21的C-C线的立体截面图。图43(a)至图43(d)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嵌入销的图,其中,图43(a)为侧面图,图43(b)为立体图,图43(c)为平面图,图43(d)为下面图。图44(a)及图44(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嵌入销构件的图,其中,图44(a)为侧截面图(沿图21的A-A线的截面图),图44(b)为沿图21的B-B线的截面图。图45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46(a)是用于说明变形例2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46(b)是用于说明变形例3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47是用于说明变形例4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48是用于说明变形例5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49是表示将变形例6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第1构件与第2构件相互组装的状态的纵截面图。图50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表示与图22相同的位置上的截面。图51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第1构件的俯视图。图52是变形例6所涉及的泡沫吐出盖所具备的第2构件的下面图。图53是沿图49的A-A线的截面图。图54(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纵截面图,图54(b)是用于说明变形例7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图55是用于说明变形例8所涉及的泡沫吐出容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泡沫吐出容器的发泡机构中,根据内容物的性状,未必容易将液剂与气体充分地混合而生成充分地均匀的泡沫体,关于构造具有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更良好地混合气液而生成充分地均匀的泡沫体的构造的泡沫吐出容器及泡沫吐出盖。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发泡机构,其将液剂泡沫化而生成泡沫体;液剂供给部,其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液剂;气体供给部,其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及吐出口,其吐出由所述发泡机构所生成的所述泡沫体,所述发泡机构具有:气液接触室,其供自所述液剂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液剂与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气体汇合;液剂流路,其供自所述液剂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气液接触室的所述液剂通过;及气体流路,其供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气液接触室的所述气体通过,所述气体流路具有相对于所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气体开口,所述液剂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所述多个分支流路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液剂开口,在夹着邻接流路的延长线上的区域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所述液剂开口,其中,所述邻接流路是所述气体流路中邻接于所述气体开口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30 JP 2016-130894;2017.05.19 JP 2017-100241.一种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发泡机构,其将液剂泡沫化而生成泡沫体;液剂供给部,其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液剂;气体供给部,其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及吐出口,其吐出由所述发泡机构所生成的所述泡沫体,所述发泡机构具有:气液接触室,其供自所述液剂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液剂与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气体汇合;液剂流路,其供自所述液剂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气液接触室的所述液剂通过;及气体流路,其供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气液接触室的所述气体通过,所述气体流路具有相对于所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气体开口,所述液剂流路分支为多个分支流路,所述多个分支流路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液剂开口,在夹着邻接流路的延长线上的区域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所述液剂开口,其中,所述邻接流路是所述气体流路中邻接于所述气体开口的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配置于夹着所述邻接流路的延长线上的区域的两侧的位置的所述液剂开口的各个朝向所述区域的方向。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支流路的所述液剂开口彼此将所述气液接触室夹于其间而相互相对。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剂流路包含邻接液剂流路,该邻接液剂流路是邻接于所述多个分支流路的上游侧的部分,在所述邻接液剂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的周围配置有多个所述气液接触室,所述多个分支流路在相对于所述邻接液剂流路交叉的面内方向上,自所述邻接液剂流路的下游侧端部向周围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多个气液接触室的各个,配置有一对所述分支流路、及与所述一对分支流路的各个1对1地对应的一对所述液剂开口,所述一对分支流路分别包含:第1部分,其在相对于所述邻接液剂流路交叉的面内方向上,自所述邻接液剂流路的下游侧端部呈放射状延伸;及第2部分,其在所述面内方向且相对于所述第1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与一气液接触室对应的所述一对分支流路的一方与邻接于该气液接触室的一侧的气液接触室的一个分支流路共有所述第1部分,另一方与邻接于该气液接触室的另一侧的气液接触室的一个分支流路共有所述第1部分。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邻接流路相对于所述邻接液剂流路并列地延伸。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支流路中包含第1分支流路与第2分支流路,在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的周围配置有多个所述气液接触室,并且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下游侧端部具有与所述多个气液接触室的各个对应的多个所述液剂开口,所述第2分支流路包含环绕状液剂流路,该环绕状液剂流路将所述多个气液接触室夹于其间而呈环绕状包围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下游侧端部,所述环绕状液剂流路具有与所述多个气液接触室的各个对应的多个所述液剂开口,所述环绕状液剂流路的所述液剂开口的各个经由对应的所述气液接触室而与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多个所述液剂开口中对应的所述液剂开口相对,所述气体流路分支为与所述多个气液接触室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邻接流路,所述多个邻接流路分别具有相对于对应的所述气液接触室开口的所述气体开口。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沫吐出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路包含呈环绕状包围所述第1分支流路的环绕状气体流路,所述环绕状气体流路经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山卓己小栗伸司青山凉平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