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纯杰专利>正文

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878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对散热内进行充、排气的技术,通过设置单元内的温度采集装置的给定温度值,控制该单元散热系统内的电动充气阀、电动排气阀按指令动作,通过液位采集装置,控制电动充气阀、电动排气阀按指令动作,当单元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单元散热系统内电动排气阀打开,电动充气阀关闭,散热器内水位上升,当水位到达高位液位采集器时,电动排气阀关闭,散热器正常散热,当单元温度高于设置温度时,单元散热系统内电动充气阀打开,电动排气阀关闭,散热器内水位下降,当水位低于中间液位采集器时,电动充气阀关闭,散热器停止散热,实现节能的目的。

A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Heating Tempera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echnology for charging and exhausting in heat dissipation. By setting the given temperature value of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device in the unit, the electric inflatable valve and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in th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of the unit are controlled to act according to instructions. Through the liquid level acquisition device, the electric inflatable valve and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are controlled to act according to instructions. When the unit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the set temperature, the electric inflatable valve and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are When the water level reaches the high level liquid level collector,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closes and the radiator radiates normally. When the unit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set temperature,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opens,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closes and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adiator decreases. When the water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intermediate liquid level, the electric exhaust valve opens and the water level in the radiator decreases. When the collector is used, the electric inflatable valve closes and the radiator stops radiating heat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energy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领域,特别是供暖设备的自动控制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现供暖系统中多采用以水为介子,其中供暖系统的散热器多采用水平串联的连接方式,地热散热采用分水器分组分布散热连接方式散热,在以上系统中各单元散热器上都装有排气阀,单各单元散热器内的气体排不出去,会导致散热器不能正常发热,本技术利用这一特性来实现对散热器温度的调控,现有的温度调节阀不便于频繁调节,故障率高等不足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充气、排气控制液体在系统内的液位,实现温度调整和控制控,本专利技术可对各单元进行控制,还可对各分支系统进行统一控制,控制方式灵活,可采用单元温度控制,可采用月、年时钟控制,控制温度设置灵活,可就地设置,可远程网络设置,例如机关单位、学校、在双休日和假期可降低温度,家中无人时可调低温度,实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在于提供了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供暖温度不能灵活控制,对供暖温度的需求不能方便设置,造成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弊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热源10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水管11与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供水管13与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一端连接,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水管15与循环泵16的一端连接,循环泵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回水管17与热源10的另一端连接,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通过充气管21分别与第一电动充气阀30和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动充气阀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充排气管32分别与第一电动排气阀31和第一单元散热器12连接,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充排气管42分别与第二电动排气阀41和第二单元散热器14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安装在充气管21上: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安装在第一充排气管32上;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安装在第二充排气管42上;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和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分别安装在第一单元散热器12内;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和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分别安装在第二单元散热器14内;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安装在第一单元50室内;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安装在第二单元52室内;控制装置60分别与所述、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第一电动充气阀30、第一电动排气阀31、第二电动充气阀40、第二电动排气阀41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单元50可为多个,多个单元内都设有室内温度采集装置、液位高点采集装置、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液位低点采集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60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模块100,与所述控制装置60连接。应用本技术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置不同单元内的温度采集装置,通过控制装置发出指令,控制充气电磁阀、排气电磁阀对散热器系统内进行充、排气,实现对温度的自动控制,可通过远程网络控制、时间控制实现对供暖温度自动控制。应用本技术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装置设置给定的温度值,使温度采集装置在设定的温度内发出指令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排气电磁阀打开,充气电磁阀关闭,系统内的液位上升,当液位到达液位高点采集装置时排气电磁阀关闭,散热器正常散热,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充气电磁阀打开,排气电磁阀关闭,自动恒压冲气装置的压力大于系统的压力,向系统内充气,当液面低于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时,充气电磁阀关闭,散热器停止散热,由此实现对温度的控制,解决了不同的单元根据不同的使用性质进行单独的温度自动控制,达到了节能的效果。除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热源10、第一供水管11、第一单元散热器12、第二供水管13、第二单元散热器14、第一回水管15、循环泵16、第二回水管15。第一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充气管21、第一电动充气阀30、第一充排气管32、第一电动排气阀31、第二电动充气阀40、第二充排气管42、第二电动排气阀,其中,热源10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水管11与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供水管13与第二单元散热器14一端连接,第二单元散热器14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水管15与循环泵16的一端连接,循环泵16的另一端与热源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通过充气管21分别与第一电动充气阀30、第二电动充气阀40连接,第一电动充气阀30通过第一充排气管32分别与第一电动排气阀31和第一单元散热器12连接,第二电动充气阀40通过第二充排气管42分别与第二电动排气阀41和第二单元散热器14连接。并且,从图1及图2可以看出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充气管21内的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设置在第一充排气管32内的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设置在第二充排气管42内的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设置在第一单元散热器12内的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和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设置在第二单元散热器14内的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和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设置在第一单元50室内的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设置在第二单元52室内的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第一控制装置60。其中,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控制装置60分别与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第一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第一电动充气阀30、第二电动充气阀40、第一电动排气阀31、第二电动排气阀41、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连接。从图2所示的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含各元件连接关系的原理图中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在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在第一单元50室内和第二单元52室内分别设置了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和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通过第一控制装置60分别设定第一单元50室内和第二单元52室内所需的温度值,通过温度第一室内采集装置和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反馈给第一控制装置60,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值时,第一控制装置60发出指令,使其对应的排气电磁阀打开,充气电磁阀关闭,散热器内的液位上升,当液位到达液位高点采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热源(10)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水管(11)与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供水管(13)与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一端连接,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水管(15)与循环泵(16)的一端连接,循环泵(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回水管(17)与热源(10)的另一端连接,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通过第一充气管(21)分别与第一电动充气阀(30)和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动充气阀(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充排气管(32)分别与第一电动排气阀(31)和第一单元散热器(12)连接,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充排气管(42)分别与第二电动排气阀(41)和第二单元散热器(14)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安装在充气管(21)上;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安装在第一充排气管(32)上;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安装在第二充排气管(42)上;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和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分别安装在第一单元散热器(12)内;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和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分别安装在第二单元散热器(14)内;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安装在第一单元(50)室内;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安装在第二单元(52)室内;控制装置(60),分别与所述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第一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1)、第二室内温度采集装置(53)、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第二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44)、第二液位低点采集装置(45)、第一电动充气阀(30)、第一电动排气阀(31)、第二电动充气阀(40)、第二电动排气阀(4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热源(10)的一端通过第一供水管(11)与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一端连接,第一单元散热器(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供水管(13)与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一端连接,第二单元散热器(1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回水管(15)与循环泵(16)的一端连接,循环泵(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回水管(17)与热源(10)的另一端连接,自动恒压冲气装置(20)通过第一充气管(21)分别与第一电动充气阀(30)和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动充气阀(3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充排气管(32)分别与第一电动排气阀(31)和第一单元散热器(12)连接,第二电动充气阀(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充排气管(42)分别与第二电动排气阀(41)和第二单元散热器(14)连接,其特征在于,一种供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冲气压力采集装置(22)安装在充气管(21)上;第一液位高点采集装置(33)安装在第一充排气管(32)上;第二液位高点采集装置(43)安装在第二充排气管(42)上;第一液位中间点采集装置(34)和第一液位低点采集装置(35)分别安装在第一单元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纯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纯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