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受潮的微型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39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受潮的微型气泵,包括有电机、电机座、活塞座、阀座以及上盖,电机座和活塞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中设置有摆动件,活塞座上设置有活塞,活塞至少包括两个气缸部,每个所述气缸部与阀座之间均形成有压缩腔,阀座和上盖之间分别形成有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和出气腔之间通过压缩腔连通,阀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进气孔连通,出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出气孔连通,阀座上对应进气孔处设置有进气阀瓣,阀座上对应出气孔处设置有出气阀瓣,上盖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与进气腔连通,出气管与出气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防潮能力,且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受潮的微型气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受潮的微型气泵。
技术介绍
微型气泵能够输出有压力的气体,具有体积小巧、噪音低、功耗小、易于操作、便于携带等优点,常见于家用白色小电器。现有技术的微型气泵,通常其组成部件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电机、电机座、活塞座、阀座、上盖,其中阀座上设置有若干阀孔,阀孔处设置有出气阀瓣,阀座和上盖之间形成有出气腔,上盖设置有与出气腔连通的出气管,电机座和阀座之间形成有进气腔,电机座上设置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管,电机穿设在进气腔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摆动件,活塞座上设置有与摆动件相配合的活塞,活塞上设置有进气阀瓣,电机能够驱动活塞工作并使进入进气管的气体持续从出气管送出,从而实现对气体抽送和增压的目的。现有技术的微型气泵在输送潮湿的气体时,其在经过进气腔时气体中的水分容易从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处进入到电机内部,从而容易造成电机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受潮的微型气泵,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防潮能力,且使用寿命较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受潮的微型气泵,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电机、电机座、活塞座、阀座以及上盖,电机座和活塞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电机与电机座相固定,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容置腔中,容置腔中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相联动的摆动件,活塞座上设置有与摆动件配合运作的活塞,活塞至少包括两个气缸部,每个所述气缸部与阀座之间均形成有压缩腔,阀座和上盖之间分别形成有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和出气腔之间通过所述压缩腔连通,阀座上对应每个压缩腔处均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进气孔连通,出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出气孔连通,阀座上对应进气孔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压缩腔的气体逆流的进气阀瓣,阀座上对应出气孔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出气腔的气体逆流的出气阀瓣,上盖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与进气腔连通,出气管与出气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电机运作时带动摆动件摆动,摆动件与活塞配合能够对压缩腔中的气体进行压缩,由于阀座上对应进气孔和出气孔处分别设置有进气阀瓣和出气阀瓣,气体能够从进气腔被抽入到压缩腔中,仅接着又被加压送入到出气腔中,由于进气阀瓣和出气阀瓣的设置,气体在抽送过程中不会逆流,由于潮湿的气体在抽送过程中仅游走于上盖和阀座之间,而不会进入到容置腔中,从而气体中的水分不会从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处进入到电机内部对电机进行损害,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防潮能力,且使用寿命较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腔包括子进气腔和汇聚腔,阀座和上盖之间对应每个压缩腔的进气孔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子进气腔,汇聚腔设置于阀座和上盖之间的中心位置,汇聚腔分别与每个子进气腔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汇聚腔相连通,所述出气腔呈环形并围绕设置于进气腔的外围四周处,每个所述压缩腔的出气孔均与该出气腔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汇聚腔将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分散到每个子进气腔中,利于气体均匀输送到每个压缩腔中,此外经过压缩腔增压后的气体在经过出气孔后能够汇聚在出气腔中,通过每个压缩腔的配合,提高气体的稳定增压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座朝向上盖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坑,第一凹坑中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上分布有与每个压缩腔相对应的凸起,每个压缩腔所对应的进气孔均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凸起上,所述第一凸台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台的外缘与第一凹坑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第一凹腔,所述上盖朝向阀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坑,第二凹坑中设置有与第一凸台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上分布有与每个凸起位置对应的第二凹槽,上盖朝向阀座的端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之间设置有连通槽,所述进气管与第三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凸台的外缘与第一凹坑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第二凹腔,所述出气管与第二凹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抵触设置有密封件,该密封件套接在所述凸起上并能够使进气腔和出气腔之间形成密封隔离,所述子进气腔形成于所述凸起和第二凹槽之间,所述汇聚腔形成于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所述出气腔形成于第一凹腔和第二凹腔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上盖和阀座之间相互拼接时,第二凹槽和凸起之间能够形成子进气腔,阀座上的第一凹槽与上盖上的第三凹槽之间能够形成汇聚腔,子进气腔与汇聚腔之间能够通过连通槽进行连通,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之间则能够形成出气腔。由于阀座和上盖之间拼接后,所述密封件能够抵触设置在阀座上的第一凸台与上盖的第二凸台之间,从而能够将进气腔与出气腔相互密封隔离,提高微型气泵的抽送气效果,凸起的设置便于密封件的安装定位,使用时不容易出现晃动移位,阀座和上盖之间的整体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图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阀座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凸台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防受潮的微型气泵的实施例如图1至7所示: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电机1、电机座2、活塞座3、阀座5以及上盖6,电机座2和活塞座3之间形成有容置腔a,电机1与电机座2相固定,电机1的输出轴11穿设在容置腔a中,容置腔a中设置有与电机1输出轴11相联动的摆动件7,摆动件7包括偏心轮73、连杆72以及摆动块71,偏心轮73固定于电机输出轴11上,连杆72两端分别与摆动块71和偏心轮73连接,活塞座3上设置有与摆动件7配合运作的活塞4,活塞4能够在摆动块71的作用下形变,活塞4至少包括两个气缸部41,每个所述气缸部41与阀座5之间均形成有压缩腔b,阀座5和上盖6之间分别形成有进气腔c和出气腔d,进气腔c和出气腔d之间通过所述压缩腔b连通,阀座5上对应每个压缩腔b处均设置有进气孔54和出气孔55,进气腔c与压缩腔b之间通过进气孔54连通,出气腔c与压缩腔b之间通过出气孔55连通,阀座5上对应进气孔54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压缩腔b的气体逆流的进气阀瓣56,阀座5上对应出气孔55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出气腔d的气体逆流的出气阀瓣57,上盖6设置有进气管61和出气管62,进气管61与进气腔c连通,出气管62与出气腔c连通。所述进气腔c包括子进气腔c1和汇聚腔c2,阀座5和上盖6之间对应每个压缩腔b的进气孔54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子进气腔c1,汇聚腔c2设置于阀座5和上盖6之间的中心位置,汇聚腔c2分别与每个子进气腔c1连通,所述进气管61与所述汇聚腔c2相连通,所述出气腔c呈环形并围绕设置于进气腔c的外围四周处,每个所述压缩腔b的出气孔55均与该出气腔d连通。所述阀座5朝向上盖6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坑50,第一凹坑50中设置有第一凸台51,第一凸台51上分布有与每个压缩腔b相对应的凸起52,每个压缩腔b所对应的进气孔54均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凸起52上,所述第一凸台5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53,所述第一凸台51的外缘与第一凹坑50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第一凹腔58,所述上盖6朝向阀座5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坑63,第二凹坑63中设置有与第一凸台5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凸台64,第二凸台64上分布有与每个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受潮的微型气泵,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电机、电机座、活塞座、阀座以及上盖,电机座和活塞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电机与电机座相固定,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容置腔中,容置腔中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相联动的摆动件,活塞座上设置有与摆动件配合运作的活塞,活塞至少包括两个气缸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缸部与阀座之间均形成有压缩腔,阀座和上盖之间分别形成有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和出气腔之间通过所述压缩腔连通,阀座上对应每个压缩腔处均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进气孔连通,出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出气孔连通,阀座上对应进气孔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压缩腔的气体逆流的进气阀瓣,阀座上对应出气孔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出气腔的气体逆流的出气阀瓣,上盖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与进气腔连通,出气管与出气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受潮的微型气泵,由下到上依次包括有电机、电机座、活塞座、阀座以及上盖,电机座和活塞座之间形成有容置腔,电机与电机座相固定,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容置腔中,容置腔中设置有与电机输出轴相联动的摆动件,活塞座上设置有与摆动件配合运作的活塞,活塞至少包括两个气缸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缸部与阀座之间均形成有压缩腔,阀座和上盖之间分别形成有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和出气腔之间通过所述压缩腔连通,阀座上对应每个压缩腔处均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进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进气孔连通,出气腔与压缩腔之间通过出气孔连通,阀座上对应进气孔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压缩腔的气体逆流的进气阀瓣,阀座上对应出气孔处设置有防止进入出气腔的气体逆流的出气阀瓣,上盖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进气管与进气腔连通,出气管与出气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受潮的微型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包括子进气腔和汇聚腔,阀座和上盖之间对应每个压缩腔的进气孔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子进气腔,汇聚腔设置于阀座和上盖之间的中心位置,汇聚腔分别与每个子进气腔连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汇聚腔相连通,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杰洪启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达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