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正宗专利>正文

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371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由横框体、横梁体、连接孔、辅助横梁体、连接板A与B构成;横框体为两块,一块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侧面呈一个反C字形的部分、另一块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侧面呈一个反C字形的部分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而构成所述横梁体为侧面呈一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的梯形异型框体的结构,两横框体内侧分别与一个辅助横梁体、横框体与连接板A及B均以设置为一体方式连接,连接板A上有连接为一体的、相互对应的、钳形嘴形状的板而构成所述的连接孔。用于制作推拉门窗扇。结构简单巧妙、承受力大、不变形、寿命长、美观、易制作、利推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涉及建材产品
;特别涉及推拉门窗扇的建材产品
;具体涉及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的

技术介绍
目前,无论是推拉门窗的门扇体,还是推拉门窗的窗扇体,其上、下横梁框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均为长方体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着结构单调、欠美观、易变形、受力强度小、使用寿命短等诸多不足、缺陷与弊端。本技术就是在认真而充分地调查、了解、分析、总结已有技术基础上,为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通过横框体、横梁体、连接孔、辅助横梁体、连接板A、连接板B各部件及设置,并对各部件及设置进行有机地连接与结合,构成本技术。通过本技术,实现使推拉门窗扇上、下横梁框的结构科学合理、美观大方、不易变形、受力强度大、使用寿命长、对已有技术进行更新换代等目的。本技术可达到预期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由横框体、横梁体、连接孔、辅助横梁体、连接板A、连接板B构成;所述横框体、连接板A、连接板B均为板状结构,所述横梁体为侧面呈一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而形成梯形的异型框体的结构,所述连接孔为侧面呈钳形嘴的形状,所述辅助横梁体为侧面呈横向放置的T字形的结构。所述推拉门窗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靠上部位的内侧与辅助横梁体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靠中及靠下部位的内侧与连接板A及连接板B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连接板A的上面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连接有相互对应的钳形嘴形状的板而构成所述的连接孔。所述横框体为两块;所述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为一块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侧面呈一个C字形的部分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另一块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侧面呈一个反C字形的部分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框体的上端与横梁体侧面呈一个C字形的部分及侧面呈一个反C字形的部分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而构成所述横梁体为侧面呈一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所形成梯形的异型框体的结构。所述横框体靠上部的内侧与辅助横梁体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为两块横框体靠上部的内侧分别与一个辅助横梁体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由横框体、横梁体、连接孔、辅助横梁体、连接板A、连接板B构成的为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横梁框和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下横梁框。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设置有梯形的横梁体,并以横梁体构成异型框体的结构,从而获得了可具有较大的承受能力、且不变形的有益效果;同时还获得了结构不单调而美观大方的有益效果;同时还获得了使用寿命长而降低维修与维护成本的有益效果。2、由于本技术设置有连接孔,从而获得了可与左右立框体相安装且安装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有益效果。3、由于本技术设置有辅助横梁体,该辅助横梁体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从而获得了可增强强度、防止变形、且整体轻便而节省材料的有益效果。4、由于本技术的研制成功,从而获得了可对已有技术进行更新换代的有益效果。5、由于本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使用效果良好,从而获得了易于制作而成本低、便于使用与维护而利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说明书附图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中的标号1、横框体,2、横梁体,3、连接孔,4、辅助横梁体,5、连接板A,6、连接板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一种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由横框体1、横梁体2、连接孔3、辅助横梁体4、连接板A5、连接板B6构成;所述横框体1、连接板A5、连接板B6均为板状结构,所述横梁体2为侧面呈一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而形成梯形的异型框体的结构,所述连接孔3为侧面呈钳形嘴的形状,所述辅助横梁体4为侧面呈横向放置的T字形的结构。所述推拉门窗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1靠上部位的内侧与辅助横梁体4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1靠中及靠下部位的内侧与连接板A5及连接板B6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连接板A5的上面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连接有相互对应的钳形嘴形状的板而构成所述的连接孔3。所述横框体1为两块;所述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为一块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侧面呈一个C字形的部分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另一块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侧面呈一个反C字形的部分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侧面呈一个C字形的部分及侧面呈一个反C字形的部分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而构成所述横梁体2为侧面呈一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所形成梯形的异型框体的结构。所述横框体1靠上部的内侧与辅助横梁体4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为两块横框体靠上部的内侧分别与一个辅助横梁体4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由横框体1、横梁体2、连接孔3、辅助横梁体4、连接板A5、连接板B6构成的为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横梁框和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下横梁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技术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的考核。即分别制作了推拉门扇和推拉窗扇,而进行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无论是推拉门扇,还是推拉窗扇,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特征在于由横框体(1)、横梁体(2)、连接孔(3)、辅助横梁体(4)、连接板A(5)、连接板B(6)构成;所述横框体(1)、连接板A(5)、连接板B(6)均为板状结构,所述横梁体(2)为侧面呈一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而形成梯形的异型框体的结构,所述连接孔(3)为侧面呈钳形嘴的形状,所述辅助横梁体(4)为侧面呈横向放置的T字形的结构。所述推拉门窗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1)靠上部位的内侧与辅助横梁体(4)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1)靠中及靠下部位的内侧与连接板A(5)及连接板B(6)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连接板A(5)的上面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连接有相互对应的钳形嘴形状的板而构成所述的连接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框体(1)为两块;所述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为一块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侧面呈一个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拉门窗扇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特征在于:由横框体(1)、横梁体(2)、连接孔(3)、辅助横梁体(4)、连接板A(5)、连接板B(6)构成;所述横框体(1)、连接板A(5)、连接板B(6)均为板状结构,所述横梁体(2)为侧面呈一 个C字形与一个反C字形相对应而形成梯形的异型框体的结构,所述连接孔(3)为侧面呈钳形嘴的形状,所述辅助横梁体(4)为侧面呈横向放置的T字形的结构。所述推拉门窗的梯形上、下横梁框,其横框体(1)的上端与横梁体(2)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 式相连接,其横框体(1)靠上部位的内侧与辅助横梁体(4)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横框体(1)靠中及靠下部位的内侧与连接板A(5)及连接板B(6)均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相连接,其连接板A(5)的上面以设置连接为一体的方式连接有相互对应的钳形嘴形状的板而构成所述的连接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宗
申请(专利权)人:张正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