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24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以锁芯模块为核心,用于实现锁具的打开与锁闭,而控制锁芯模块工作的工作模式可以由附加模块提供,如摄像头识别、密码、指纹识别、手机开锁等。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施为成套产品,一个锁芯模块配置多个不同功能的附加模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搭配附加模块,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块,而不需要整副锁具均进行更换,节约购置成本,不用处理闲置的旧产品,也即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对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当需要更换维护时,只需要进行模块更换即可,不需要拆开锁具,不需要在锁具内部进行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智能锁,根据产品不同,提供的功能也不同,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但针对单一产品而方,其功能是固定的,即无法随意更换其工作模式或工作方式。而且对于厂家,本类产品的生命周期较长,在多种开锁的工作模式下进行穷尽组合,并设计与生产所有产品,需要投入一定量的研发成本,拉升产品线对厂家同时存在较重的资金负担。对于用户,在产品没有损坏的情况下,更换锁具不仅需要花费一定量的购置成本,而且还要面临闲置锁具的处理,造成消费动力不足,对厂家来说,也不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并且,当锁具需要拆装维修时,现有技术的智能锁尽管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易拆装结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610167261.1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智能锁,包括前面板、后面板、设在所述前面板上的电子集成模块,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安装所述电子集成模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一开孔,所述电子集成模块的底部设有一穿过所述开孔的螺管,所述后面板上设有与所述螺管相连接的螺丝。上述专利技术在更换电子集成模块时,需要从后面板用螺丝刀将连接电子集成模块的螺丝卸下,然后从前面板内取出电子集成模块。更换操作时,将第一弹性扣件与第二扣位分离,取出电子集成模块。可见,上述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更换维护过程中,需要打开锁具,所有更换操作需要在锁具内部进行,便利性仍然存在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更换工作模式、方便拆装维护的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包括分别为锁芯模块、与锁芯模块连接为一体的附加模块,附加模块设置在锁芯模块的一端或两端。作为优选,锁芯模块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附加模块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通过榫头与榫眼的榫接将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为一体;或者,附加模块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锁芯模块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通过榫头与榫眼的榫接将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为一体。作为优选,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磁吸组件,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磁吸组件保护吸合的作用力。作为优选,磁吸组件分别设置于榫头端面的两端,以及榫眼底面的两端。作为优选,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之间通过导电触点的接触,实现电连接。作为优选,锁芯模块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附加模块上对应金属触点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与金属触点顶抵,并弹性收缩;或者,附加模块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锁芯模块上对应金属触点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与金属触点顶抵,并弹性收缩。作为优选,金属触点设置在榫头的端面,弹性导电柱设置在榫眼的底面;或者,金属触点设置在榫眼的底面,弹性导电柱设置在榫头的端面。作为优选,锁芯模块、附加模块的背面均开设有凹进的子定位槽,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一体的锁芯模块、附加模块的子空位槽连接形成连续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内嵌装连接板。作为优选,连接板与锁芯模块或附加模块锁固。作为优选,附加模块为密码模块、摄像头密码模块、手机开锁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或缺省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述的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以锁芯模块为核心,用于实现锁具的打开与锁闭,而控制锁芯模块工作的工作模式可以由附加模块提供,如摄像头识别、密码、指纹识别、手机开锁等。则本技术可实施为成套产品,一个锁芯模块配置多个不同功能的附加模块,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搭配附加模块,以提供不同的工作模块,而不需要整副锁具均进行更换,节约购置成本,不用处理闲置的旧产品,也即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对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当需要更换维护时,只需要进行模块更换即可,不需要拆开锁具,不需要在锁具内部进行操作,简单方便。对于厂家,只需要开发附加模块,以提供更多的工作模块即可,将附加模块作为配件进行市场投放,不仅研发与设计成本投入少,容易实现,而且对资金压力较小,能够更好地维持产品迭代升级。用户的消费成本低,反之消费动力强,有利于促进产品进行市场占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2下方的附加模块为局部剖视图);图中:10是锁芯模块,11是附加模块,12是榫头,13是榫眼,14是金属触点,15是弹性导电柱,16是子定位槽,17是连接板,18是螺钉,19是磁吸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研发成本高、维修操作复杂、升级成本高等不足,提供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将智能锁设置为若干独立的模块,并在外部进行拼装连接,能够同时满足厂家与用户的不同诉求,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如图1、图2所示,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包括分别为锁芯模块10、与锁芯模块10连接为一体的附加模块11,附加模块11设置在锁芯模块10的一端或两端。本技术以锁芯模块10为核心,实现锁具的打开与锁闭,而对锁芯模块10的控制由附加模块11提供,如摄像头识别、密码、指纹识别、手机开锁,对应地,附加模块11可以实施为摄像头密码模块、密码模块、指纹识别模块、手机开锁模块,如果用户仅需要一种工作模块,则附加模块11还可以实施为缺省模块,即不具备控制功能,仅作为组成锁具的一部分,以使锁具外形完整可安装。由于锁具安装在门板上后,上下方向受安装位的限位作用,不会发生位移,而前后方向上为了在安装过程中不发生位移,以方便锁固在门板上,本技术提供了限位的安装结构,即榫接结构。则锁芯模块10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12,附加模块11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13,通过榫头12与榫眼13的榫接将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连接为一体。为了方便榫接,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相对的一端均设置有磁吸组件19,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连接状态下,磁吸组件19保护吸合的作用力。具体地,磁吸组件19分别设置于榫头12端面的两端,以及榫眼13底面的两端。为了稳固的榫接,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的端面大部分面积可实施为榫头12或榫眼13,则在榫头12或榫眼13上有更多的空间用于设置磁吸组件19。由于附加模块11用于控制锁芯模块10的工作,则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之间最有效且容易实现的连接方式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之间通过导电触点的接触,实现电连接。具体地,锁芯模块10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14,附加模块11上对应金属触点14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15;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15与金属触点14顶抵,并弹性收缩。为了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金属触点14设置在榫头12的端面,弹性导电柱15设置在榫眼13的底面。当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进行榫接后,弹性导电柱15弹性收缩,保持对金属触点14的压力,保证弹性导电柱15与金属触点14的有效连接,保障本技术工作的稳定性。基于所述的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的连接关系,榫头12与榫眼13、金属触点14与弹性导电柱15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上述情况,只要能保证锁芯模块10与附加模块11的榫接与电连接即可。如还可以实施为:附加模块11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为锁芯模块、与锁芯模块连接为一体的附加模块,附加模块设置在锁芯模块的一端或两端;锁芯模块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附加模块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通过榫头与榫眼的榫接将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为一体;或者,附加模块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锁芯模块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通过榫头与榫眼的榫接将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为一体;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之间通过导电触点的接触,实现电连接;锁芯模块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附加模块上对应金属触点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与金属触点顶抵,并弹性收缩;或者,附加模块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锁芯模块上对应金属触点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与金属触点顶抵,并弹性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为锁芯模块、与锁芯模块连接为一体的附加模块,附加模块设置在锁芯模块的一端或两端;锁芯模块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附加模块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通过榫头与榫眼的榫接将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为一体;或者,附加模块上设置有外向突出的榫头,锁芯模块上开设有对应的榫眼,通过榫头与榫眼的榫接将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为一体;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之间通过导电触点的接触,实现电连接;锁芯模块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附加模块上对应金属触点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与金属触点顶抵,并弹性收缩;或者,附加模块上设置有下沉的金属触点,锁芯模块上对应金属触点设置有突出的弹性导电柱;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连接状态下,弹性导电柱与金属触点顶抵,并弹性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锁芯模块与附加模块相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思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陨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