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822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该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该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包括包括,停车台、出入通道、提升机以及升降式穿梭车,其中,在停车台的一层设置有出入通道,在出入通道的中间安装有提升机;在停车台的上方安装有升降式穿梭车;在出入通道的前方及侧面安装有控制与调度系统;控制与调度系统对停车位进行智能分配以及与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联网对接,使停车位信息自动发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易方便,利用静置梳齿架和移动梳齿架的相错开设置的间隙可方便地进行存车和取车,结构更加简单,造价较低,维护成本也较低,存取车时间较短,成倍提升车库的运行效率,缩短车库清库时间,十分有利于机械车库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停车系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主要用于车辆的多层机械式自动停车;属于立体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里的机动车车辆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呈现出越来越不足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当前普遍存在城市停车难,停车空间的不足等问题,由于城市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停车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城市的停车位采用向下挖空地下建地下停车场、或者在地面上建筑高层立体停车库等技术方案进行解决,近年来,立体车库也就应运而生,特别占地面积小,容车量大的垂直升降车库,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现有的垂直升降车库有板式用载车板承载车辆,在停放车辆时,先将车辆停放在载车板上,然后通过起重机利用载车板将车辆运送到立体停车设备的停放位置,存取车时,均需要等待一个运送空载车板行程的时间,不但浪费了车主的时间,也导致了做无用功所损耗的能源的同时也存在工程施工成本较高,需在建筑内实施等不足,总之,往往存在诸多的缺陷与不足。因此,需研制一种工作可靠性高以及实用性较强的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成本低且对车库场地要求较小的停车系统,该停车系统不仅无需运送空载车板行程的时间,成本较低,存取车时间较短,成倍提升车库的运行效率,缩短车库清库时间,十分有利于机械车库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的改进,该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台(1)、出入通道(2)、提升机(3)以及升降式穿梭车(4),其中,在停车台(1)的一层设置有出入通道(2),在出入通道(2)的中间安装有提升机(3);在停车台(1)的上方安装有升降式穿梭车(4);在出入通道(2)的前方及侧面安装有控制与调度系统(5);控制与调度系统(5)对停车位进行智能分配以及与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联网对接,使停车位信息自动发布。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停车台(1)为多层组装式框架结构,该多层组装式框架结构的停车台(1)的底层为自由停车模式或者是为绿化带或娱乐休闲场所,上层为机械式自动停车模式;所述出入通道(2)设置在停车台(1)的中间或是设置在停车台(1)的左侧或是右侧或者是左右两侧均设置。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停车台(1)包括设置于二层上的数个梳齿式停车位(1a)、立柱(1b),横梁(1c)、主纵梁(1d)、立柱连接梁(1e)、穿梭车导轨(1f)、导轨斜撑(1g)、雨棚(1h)以及导轨连接梁(1i),其中,每两根立柱(1b)通过一根横梁(1c)组装成一个基础框架;然后通过两根主纵梁(1d)、两根立柱连接梁(1e)、两根穿梭车导轨(1f)、四根导轨斜撑(1g)组装成一个单元框架;在单元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场地情况向左或向右延伸组装后再在穿梭车导轨(1f)的两端组装导轨连接梁(1i),形成整个停车台;所述的雨棚(1h)设置在出入通道(2)的上方。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机(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立柱组件(31)、右立柱组件(32)和升降台;左立柱组件(31)和右立柱组件(32)均为由四根H型钢组焊成的包含内、外双导轨的结构;升降台由型钢组焊成的包括左导向架、右导向架及梳齿式停车台的框架结构;其中,在左立柱组件(31)的上部分别安装有左提升装置(31a)和左驱动装置(31b);在左立柱组件(31)的外导轨中间安装有左配重装置(31c);在左立柱组件(31)的内导轨中间安装有左导向架;左配重装置(31c)与左导向架通过左提升装置(31a)的传动件形成联动机构;在右立柱组件(32)的上部分别安装有右提升装置(32a)和右驱动装置(32b);在右立柱组件(32)的外导轨中间安装有右配重装置(32c);在右立柱组件(32)的内导轨中间安装有右导向架;右配重装置(32c)与右导向架通过右提升装置(32a)的传动件形成联动机构;车辆停放在提升机(3)的梳齿式停车台上的指定区域内,通过左提升装置(31a)和右提升装置(32a)牵引升降台的左导向架和右导向架同步升降,实现车辆在底层与上层之间的升降搬运。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提升装置(31a)与所述右提升装置(32a)采用链轮链条的机械传动结构形式或是采用液压缸传动结构形式或者是电动缸传动结构形式;所述左提升装置(31a)和所述右提升装置(32a)分别通过与左配重装置(31c)和右配重装置(32c)相配合工作,用于实现降低左驱动装置(31b)和右驱动装置(32b)的功率。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式穿梭车(4)包括主体框架(4a)、走行装置(4b)、导向轮装置(4c)、提升装置(4d)、梳齿式升降臂(4e)、升降导轨(4f)、防坠落装置(4g)及走行定位装置(4h);其中,升降式穿梭车(4)通过走行装置(4b)的驱动,沿穿梭车导轨(1f)横向穿梭走行,实现车辆在停车台(1)的上层的横向搬运;且所述升降式穿梭车(4)通过提升装置(4d)牵引梳齿式升降臂(4e)升降,使车辆在升降台上的取放以及使车辆在梳齿式停车位(1a)上的存取;走行装置(4b)安装固定在主体框架(4a)四角的下部,走行装置(4b)牵引升降式穿梭车(4)左右横向移动;提升装置(4d)安装固定在主体框架(4a)上端。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式穿梭车(4)在走行装置(4b)牵引下沿着停车台(1)顶部的穿梭车导轨(1f)横向左右穿梭走行,使车辆的横向穿梭搬运;且所述升降式穿梭车(4)通过走行定位装置(4h)时时检测升降式穿梭车(4)左右横向走行的坐标位置,使得升降式穿梭车(4)精确定位;所述走行装置(4b)采用减速电机驱动走行轮的机械传动结构形式或是采用液压马达驱动走行轮的液压传动结构形式;且走行装置(4b)的走行轮及导向轮装置(4c)的导向轮是采用钢制包胶轮结构形式,以降低停车系统的运行噪声,还可以采用全钢制轮结构形式。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装置(4d)采用链轮链条的机械传动结构形式或采用液压缸传动结构形式或者是采用电动缸传动结构形式;所述梳齿式升降臂(4e)与停车台(1)上的梳齿式停车位(1a)和升降台均采用梳齿式结构,其中,梳齿式停车位(1a)与升降台的梳齿布置结构相同,梳齿式升降臂(4e)上的梳齿设置结构与梳齿式停车位(1a)和升降台的设置结构相互交错开。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与调度系统(5)包括电控柜(5a)、存取车操作屏(5b)、停车系统信息显示屏(5c)、停车系统运行状态指示灯(5d)、地磁感应装置(5e)、道闸装置(5f)、车牌自动识别装置(5g)、停车位置检测装置(5h)以及辅助停车指示屏;其中,地磁感应装置(5e)装在出入通道(2)的正前方的地下,道闸装置(5f)以及车牌自动识别装置(5g)安装在地磁感应装置(5e)的正上方;存取车操作屏(5b)安装在出入通道(2)的左前外侧;停车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台(1)、出入通道(2)、提升机(3)以及升降式穿梭车(4),其中,在停车台(1)的一层设置有出入通道(2),在出入通道(2)的中间安装有提升机(3);在停车台(1)的上方安装有升降式穿梭车(4);在出入通道(2)的前方及侧面安装有控制与调度系统(5);控制与调度系统(5)对停车位进行智能分配以及与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联网对接,使停车位信息自动发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台(1)、出入通道(2)、提升机(3)以及升降式穿梭车(4),其中,在停车台(1)的一层设置有出入通道(2),在出入通道(2)的中间安装有提升机(3);在停车台(1)的上方安装有升降式穿梭车(4);在出入通道(2)的前方及侧面安装有控制与调度系统(5);控制与调度系统(5)对停车位进行智能分配以及与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联网对接,使停车位信息自动发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台(1)为多层组装式框架结构,该多层组装式框架结构的停车台(1)的底层为自由停车模式或者是为绿化带或娱乐休闲场所,上层为机械式自动停车模式;所述出入通道(2)设置在停车台(1)的中间或是设置在停车台(1)的左侧或是右侧或者是左右两侧均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台(1)包括设置于二层上的数个梳齿式停车位(1a)、立柱(1b),横梁(1c)、主纵梁(1d)、立柱连接梁(1e)、穿梭车导轨(1f)、导轨斜撑(1g)、雨棚(1h)以及导轨连接梁(1i),其中,每两根立柱(1b)通过一根横梁(1c)组装成一个基础框架;然后通过两根主纵梁(1d)、两根立柱连接梁(1e)、两根穿梭车导轨(1f)、四根导轨斜撑(1g)组装成一个单元框架;在单元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场地情况向左或向右延伸组装后再在穿梭车导轨(1f)的两端组装导轨连接梁(1i),形成整个停车台;所述的雨棚(1h)设置在出入通道(2)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3)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立柱组件(31)、右立柱组件(32)和升降台;左立柱组件(31)和右立柱组件(32)均为由四根H型钢组焊成的包含内、外双导轨的结构;升降台由型钢组焊成的包括左导向架、右导向架及梳齿式停车台的框架结构;其中,在左立柱组件(31)的上部分别安装有左提升装置(31a)和左驱动装置(31b);在左立柱组件(31)的外导轨中间安装有左配重装置(31c);在左立柱组件(31)的内导轨中间安装有左导向架;左配重装置(31c)与左导向架通过左提升装置(31a)的传动件形成联动机构;在右立柱组件(32)的上部分别安装有右提升装置(32a)和右驱动装置(32b);在右立柱组件(32)的外导轨中间安装有右配重装置(32c);在右立柱组件(32)的内导轨中间安装有右导向架;右配重装置(32c)与右导向架通过右提升装置(32a)的传动件形成联动机构;车辆停放在提升机(3)的梳齿式停车台上的指定区域内,通过左提升装置(31a)和右提升装置(32a)牵引升降台的左导向架和右导向架同步升降,实现车辆在底层与上层之间的升降搬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提升装置(31a)与所述右提升装置(32a)采用链轮链条的机械传动结构形式或是采用液压缸传动结构形式或者是电动缸传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毅张俊荣张智勇卯彦朱朝晖曹祥秦颖张新宇曾亚平陆雄赵学雄陆劲旭周小东熊海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