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014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包括基层,基层的顶部设有碎石层,碎石层的顶部设有透水性混凝土,碎石层的内部设有定位杆放置槽,定位杆贯穿透水性混凝土进入到定位杆放置槽的内部,定位杆放置槽的一侧还设有管道,管道通过排水管连接城市窨井,城市窨井的表面设有窨井盖,窨井盖的表面粗格栅,窨井盖的内部还设有收集抽屉,收集抽屉的底端表面设有细格栅,收集抽屉的侧面还设有拉手,该构造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下选取渗透系数较大的级配碎石进行铺设,并浇筑透水混凝土,增强雨水的渗透能力。管道采用土工布进行制作,既有强度又有渗透性,使得地上雨水能够直接渗透到排水管中,最终全部汇总到窨井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地面构造,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逢雨必涝”成为了我国城市重大灾害之一。由于城市中存在大量的硬质路面,比如说柏油路、水泥路。再加上许多地区城市管网系统的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其在抵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时束手无策,从而导致大量城市出现大面积内涝的现象。因此,2014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标志着我国海绵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所谓的的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简单的来说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立一来加强了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其次,减轻了排水管网的压力,提高了城市综合防涝、排水的能力,同时改善了城市水环境的质量;并且解决了城市的缺水问题,推进了节水型城市以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城市管网的整体改造成本较高,并且施工难度较大。尽管我国许多城市地下管网的设计要求不高、排水设施滞后等因素导致了城市内涝问题,但是受制于城市管网布局的复杂性、投入资金较大,且短时间内难以使问题得到改善。因此对于全城的管网改造的费效比不高。因此,如何低成本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是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城市管网布局的复杂性、投入资金较大,且短时间内难以使问题得到改善。因此对于全城的管网改造的费效比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包括透水性混凝土、碎石层、管道、城市窨井、混凝土地面、基层、定位杆放置槽、定位杆、排水管、管口、窨井盖、粗格栅、收集抽屉、细格栅和拉手,所述基层的顶部设有所述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顶部设有所述透水性混凝土,所述碎石层的内部设有所述定位杆放置槽,所述定位杆贯穿所述透水性混凝土进入到所述定位杆放置槽的内部,所述定位杆放置槽的一侧还设有所述管道,所述管道通过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城市窨井,所述城市窨井的表面设有所述窨井盖,所述窨井盖的表面所述粗格栅,所述窨井盖的内部还设有所述收集抽屉,所述收集抽屉的底端表面设有所述细格栅,所述收集抽屉的侧面还设有所述拉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性混凝土的表面还设有所述混凝土地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水性混凝土厚度为22c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碎石层采用25cm厚6%级配稳定的碎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道采用土工布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道与所述排水管采用所述管口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首先通过计算对地面基层以上的面层厚度进行计算,并使其达到设计标准。同时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下选取渗透系数较大的级配碎石进行铺设,并浇筑透水混凝土,增强雨水的渗透能力。另外,对于管道的管径,应当根据渗水量计算管径,并使其达到城市的排水要求。同时管道采用土工布进行制作,既有强度又有渗透性,使得地上雨水能够直接渗透到排水管中,最终全部汇总到窨井中。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窨井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性混凝土;2、碎石层;3、管道;4、城市窨井;5、混凝土地面;6、基层;7、定位杆放置槽;8、定位杆;9、排水管;10、管口;11、窨井盖;12、粗格栅;13、收集抽屉;14、细格栅;15、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包括透水性混凝土1、碎石层2、管道3、城市窨井4、混凝土地面5、基层6、定位杆放置槽7、定位杆8、排水管9、管口10、窨井盖11、粗格栅12、收集抽屉13、细格栅14和拉手15,基层6的顶部设有碎石层2,碎石层2的顶部设有透水性混凝土1,碎石层2的内部设有定位杆放置槽7,定位杆8贯穿透水性混凝土1进入到定位杆放置槽7的内部,定位杆放置槽7的一侧还设有管道3,管道3通过排水管9连接城市窨井4,城市窨井4的表面设有窨井盖11,窨井盖11的表面粗格栅12,窨井盖11的内部还设有收集抽屉13,收集抽屉13的底端表面设有细格栅14,收集抽屉13的侧面还设有拉手15。透水性混凝土1的表面还设有混凝土地面5,透水性混凝土1厚度为22cm,碎石层2采用25cm厚6%级配稳定的碎石,管道3采用土工布制成,管道3与排水管9采用管口10固定连接。该装置是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当需要用该构造时,对原有的混凝土地面面层进行开凿,一直凿到路面的基层,对管道3进行放样定位,确定管道3的位置标高,并将土工布制作的排水管道3铺设好,并将不同排水管连接到城市窨井4,以便雨水能够快速的进入城市管网,如图2所示,对路面的基层采用25cm厚6%级配稳定的碎石铺设而成的碎石层2,碎石层2上方、路面的面层采用22cm厚的透水性混凝土1进行铺设。该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使用材料为碎石、透水混凝土、砂浆、土工布,均为为工程中普遍采用材料,采购方便;不需要大规模的专业机械设备,施工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施工成本较低,造价低廉。较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本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低廉;可有效的解决城市出现内涝的问题,经过本方法处理后,可有效地使得城市雨水顺利的流入城市管网中,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的内涝问题;施工及使用阶段维修方便简单。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包括透水性混凝土(1)、碎石层(2)、管道(3)、城市窨井(4)、混凝土地面(5)、基层(6)、定位杆放置槽(7)、定位杆(8)、排水管(9)、管口(10)、窨井盖(11)、粗格栅(12)、收集抽屉(13)、细格栅(14)和拉手(1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6)的顶部设有所述碎石层(2),所述碎石层(2)的顶部设有所述透水性混凝土(1),所述碎石层(2)的内部设有所述定位杆放置槽(7),所述定位杆(8)贯穿所述透水性混凝土(1)进入到所述定位杆放置槽(7)的内部,所述定位杆放置槽(7)的一侧还设有所述管道(3),所述管道(3)通过所述排水管(9)连接所述城市窨井(4),所述城市窨井(4)的表面设有所述窨井盖(11),所述窨井盖(11)的表面所述粗格栅(12),所述窨井盖(11)的内部还设有所述收集抽屉(13),所述收集抽屉(13)的底端表面设有所述细格栅(14),所述收集抽屉(13)的侧面还设有所述拉手(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渗透构造,包括透水性混凝土(1)、碎石层(2)、管道(3)、城市窨井(4)、混凝土地面(5)、基层(6)、定位杆放置槽(7)、定位杆(8)、排水管(9)、管口(10)、窨井盖(11)、粗格栅(12)、收集抽屉(13)、细格栅(14)和拉手(1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6)的顶部设有所述碎石层(2),所述碎石层(2)的顶部设有所述透水性混凝土(1),所述碎石层(2)的内部设有所述定位杆放置槽(7),所述定位杆(8)贯穿所述透水性混凝土(1)进入到所述定位杆放置槽(7)的内部,所述定位杆放置槽(7)的一侧还设有所述管道(3),所述管道(3)通过所述排水管(9)连接所述城市窨井(4),所述城市窨井(4)的表面设有所述窨井盖(11),所述窨井盖(11)的表面所述粗格栅(12),所述窨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漫华陆文哲郑明星陈佩青余伟黄行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