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侧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21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侧石,包括侧石本体;侧石本体包括左侧石体和右侧石体,左侧石体的上端面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贯穿左侧石体的前后两端面,左侧石体的左端面用于紧靠城市道路,右侧石体的右端面用于紧靠绿化带,左侧石体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排水沟低于路面,便于路面积水流入排水沟;右侧石体上设有排水槽,在侧石本体上设置多个水流通道,当在暴雨期,路面上的水可通过排水沟快速排入窨井,路面上的横向水流还可以通过排水槽流向绿化带侧,对路面与侧绿化带之间的侧石形状稍加改动,使其在保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排水功能,从而改变了当前城市道路排水渠道单一的形态,降低了城市道路暴雨时段的积水隐患,确保交通顺畅。

A Kind of Road Side Sto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ad side stone, including a side ston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left side stone body and a right side stone body.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eft side ston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ditch, which runs through the front and back end faces of the left side stone body, the left end face of the left side stone body is used to close to the city road,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right side stone body is used to close to the green belt, and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eft side stone body is level with the road surface. The drainage ditch is lower than the road surfac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pavement water to flow into the drainage ditch;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tone body, there are drainage ditches, and on the side of the stone body, there are multiple flow channels. During the rainstorm period, the water on the road surface can be quickly discharged into the basketwell through the drainage ditch, and the transverse flow on the road surface can also flow to the side of the green belt through the drainage ditch. The shape of the side stone between the road surface and the side green belt can be slightly changed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functions, the drainage function is added, which changes the current single form of urban road drainage channels, reduces the hidden danger of water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rainstorm period of urban roads, and ensures smooth traff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侧石
本技术涉及道路铺设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道路侧石。
技术介绍
侧石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位于路面与绿化带之间的长条形的构造物。它既是区分不同功能分区的标志,相当于交通标志的提示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安全和支撑保护功能。侧石前面一般为路面,后面一般为绿化带。路面与绿化带之间的侧石具有安全功能,路面与绿化带之间的侧石则起到对前面的路面、后面的土体的支撑保护作用。城市道路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通常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虽然侧石具有以上功能,但是由于其高出路面一定的高度,而也阻挡了路表水的快速排出。目前市政道路表面的雨水主要通过窨井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排走,渠道单一。窨井位于道路两侧的侧石旁,暴雨时段,当地表雨量超过道路窨井的集水效率或排水管道的通水设计负荷,因在侧石的限制下,无其他的排水通道,路面将形成积水,为行车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造成暴雨时段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事故频发。因此,结合周边情况,在路面的窨井之外,增加路表水的去向,无疑对于降低暴雨时段城市道路的行车风险有很大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道路侧石。其在保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排水功能,从而改变了当前城市道路排水渠道单一的形态,降低了城市道路暴雨时段的积水隐患。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道路侧石,包括侧石本体;所述侧石本体包括左侧石体和右侧石体,左侧石体的右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左端面相接触,左侧石体的下端面与右侧石体的下端面平齐,左侧石体的上端面的高度低于右侧石体的上端面,左侧石体的前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前端面平齐,左侧石体的后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后端面平齐,左侧石体与右侧石体一体成型;所述左侧石体的上端面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贯穿左侧石体的前后两端面;所述左侧石体的左端面用于紧靠城市道路,所述右侧石体的右端面用于紧靠绿化带,左侧石体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排水沟低于路面,便于路面积水流入排水沟;所述右侧石体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在右侧石体的左端面形成水流入口,排水通道在右侧石体的右端面形成水流出口;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与左侧石体的上端面平齐;所述侧石本体的前后两端面为相邻两侧石连接的装配面,左侧石体的前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前端面构成侧石本体的前端面,左侧石体的后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后端面构成侧石本体的后端面,侧石本体的前端面设有凹陷部,侧石本体的后端面设有凸起部,侧石的凸起部与相邻侧石上的凹陷部可插接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的截面为半圆形。相邻两侧石上的排水沟之间一一对齐,且形成低于路面的排水通道,降雨时,路面上的积水通过排水通道快速排入窨井。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槽呈弧形走向,所述排水槽沿水流入口至水流出口方向逐渐向逆车行方向偏转。水流在弧形作用下转向过程中形成壅高和紊流,消散了部分动能,避免水流将以较大流速直接冲刷绿化带边缘的土体,而且让侧石内的水流从水流入口处向逆车行方向偏转,使得驾驶者视线所及都是侧石的实体结构,而不会看到侧石中有贯穿的通道而产生安全上的错觉,造成心理波动,影响驾驶安全。进一步地,所述水流出口的宽度大于水流入口的宽度。为了避免水流将以较大流速直接冲刷绿化带边缘的土体,而造成该区域形成土坑,进而影响到侧石的侧向约束,排水槽采用喇叭口状的结构,使过水断面由小变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断面流速下降,使水流对侧石后绿化带种植土的冲刷大幅降低,对种植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右侧石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水槽。能够增大侧石的横向水流排水量。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排水槽在右侧石体上均匀间隔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右侧石体的前端面设有凹槽,右侧石体的后端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相匹配;所述右侧石体的右端面延伸有螺孔板。相邻的两侧石的螺孔板上可穿设紧固件,可以进一步加强相邻的两侧石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侧石本体底面一端设有卡嵌槽且另一端延伸设有卡嵌体,所述侧石本体的卡嵌体与相邻侧石本体的卡嵌槽呈插接设置;所述卡嵌槽和卡嵌体的长度方向均与侧石本体长度方向呈平行设置,所述卡嵌体两侧壁与卡嵌槽的两侧内壁呈抵触设置;所述卡嵌槽和卡嵌体的宽度均小于侧石本体的宽度;所述卡嵌体与卡嵌槽呈嵌设配合;所述卡嵌体下表面与侧石本体下表面呈同一平面设置;所述卡嵌槽表面设有若干凸柱,所述卡嵌体上表面设有若干与凸柱呈嵌设配合的通孔;所述凸柱呈圆柱状,所述通孔为圆柱沉孔;所述卡嵌槽设有与侧石本体下表面呈垂直设置的阻挡体,所述卡嵌体远离侧石本体端与阻挡体呈抵触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侧石本体的下端面还有若干个底槽,设置底槽便于道路侧石的搬运施工。进一步地,所述侧石本体前面两端面的边缘处还设有倒角,倒角使相邻的两侧石本体之间形成一结合槽,结合槽用于填充有胶水。进一步加强相邻两侧石之间的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中的侧石本体包括左侧石体和右侧石体,左侧石体的上端面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贯穿左侧石体的前后两端面,左侧石体的左端面用于紧靠城市道路,右侧石体的右端面用于紧靠绿化带,左侧石体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排水沟低于路面,便于路面积水流入排水沟;右侧石体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在右侧石体的左端面形成水流入口,排水通道在右侧石体的右端面形成水流出口,排水槽的底面与左侧石体的上端面平齐,在侧石本体上设置多个水流通道,当在暴雨期,路面上的水可通过排水沟快速排入窨井,路面上的横向水流还可以通过排水槽流向绿化带侧,对路面与侧绿化带之间的侧石形状稍加改动,使其在保持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排水功能,从而改变了当前城市道路排水渠道单一的形态,降低了城市道路暴雨时段的积水隐患,确保交通顺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的轴侧图;图2是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轴侧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侧石本体紧靠城市道路和绿化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中相邻两侧石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轴侧图;图7是实施例二另一角度的轴侧图。附图标记说明:1、侧石本体;2、左侧石体;3、右侧石体;4、排水沟;5、路面;6、绿化带;7、排水槽;8、水流入口;9、水流出口;10、凹槽;11、凸块;12、螺孔板;13、卡嵌体;14、卡嵌槽;15、凸柱;16、通孔;17、阻挡体;18、底槽;19、倒角;20、结合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侧石,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石本体;所述侧石本体包括左侧石体和右侧石体,左侧石体的右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左端面相接触,左侧石体的下端面与右侧石体的下端面平齐,左侧石体的上端面的高度低于右侧石体的上端面,左侧石体的前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前端面平齐,左侧石体的后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后端面平齐,左侧石体与右侧石体一体成型;所述左侧石体的上端面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贯穿左侧石体的前后两端面;所述左侧石体的左端面用于紧靠城市道路,所述右侧石体的右端面用于紧靠绿化带,左侧石体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排水沟低于路面,便于路面积水流入排水沟;所述右侧石体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在右侧石体的左端面形成水流入口,排水通道在右侧石体的右端面形成水流出口;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与左侧石体的上端面平齐;所述侧石本体的前后两端面为相邻两侧石连接的装配面,左侧石体的前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前端面构成侧石本体的前端面,左侧石体的后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后端面构成侧石本体的后端面,侧石本体的前端面设有凹陷部,侧石本体的后端面设有凸起部,侧石的凸起部与相邻侧石上的凹陷部可插接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侧石,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石本体;所述侧石本体包括左侧石体和右侧石体,左侧石体的右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左端面相接触,左侧石体的下端面与右侧石体的下端面平齐,左侧石体的上端面的高度低于右侧石体的上端面,左侧石体的前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前端面平齐,左侧石体的后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后端面平齐,左侧石体与右侧石体一体成型;所述左侧石体的上端面设有排水沟,排水沟贯穿左侧石体的前后两端面;所述左侧石体的左端面用于紧靠城市道路,所述右侧石体的右端面用于紧靠绿化带,左侧石体的上端面与路面平齐,排水沟低于路面,便于路面积水流入排水沟;所述右侧石体上设有排水槽,排水槽在右侧石体的左端面形成水流入口,排水通道在右侧石体的右端面形成水流出口;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与左侧石体的上端面平齐;所述侧石本体的前后两端面为相邻两侧石连接的装配面,左侧石体的前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前端面构成侧石本体的前端面,左侧石体的后端面与右侧石体的后端面构成侧石本体的后端面,侧石本体的前端面设有凹陷部,侧石本体的后端面设有凸起部,侧石的凸起部与相邻侧石上的凹陷部可插接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的截面为半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呈弧形走向,所述排水槽沿水流入口至水流出口方向逐渐向逆车行方向偏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出口的宽度大于水流入口的宽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敖金单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山水怡人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