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791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6:49
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包括判定尺、上箍环与下箍环,其中,上箍环包括上前环脚、上后环脚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上环弧顶,下箍环包括下前环脚、下后环脚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下环弧底,所述上后环脚与下后环脚对应拼接,所述上前环脚与下前环脚对应拼接,所述上环弧顶的顶点与判定尺的首端进行相切连接,判定尺的尾端则设置有轴向位移合格区间,判定尺的底边上位于轴向位移合格区间下方的部位为径向位移判定边,且判定尺为直线结构。本设计不仅能在线检测金属软管的安装姿态、直观性较强,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能在线检测安装姿态,且结构简单、直观性较强。
技术介绍
随着商用车后市场的发展,对于车辆零部件后期的磨损及赔偿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在装配时,必须尽量减少装配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应力,保证零件更优质的安装状态,确保安装合格,而金属软管作为排气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安装姿态是否合格,不仅关乎能否有效吸收排气系统的振动,也关系到金属软管的自身寿命。但现有技术中,对金属软管的安装姿态一般只采用卡尺或皮尺进行测量,缺陷较多,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准确性低,此外,测量时间还长,难以跟上生产节拍,测量结果判定还不直观。授权公告号为CN206258060U,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6月16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动管相位检验工装,其包括底座和安装在底座上的检测块,所述检测块包括同轴设置的相位检测块和定位检测块,所述相位检测块设置的安装孔中通过轴承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套筒和摆杆,所述摆杆顶端设置有指针,所述相位检测块的顶面为与旋转轴同轴的圆弧形,并设置有刻度盘,套筒的一端套装在旋转轴上,并通过固定螺栓固定锁紧,另一端向套筒中部凹陷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待连接件的连接端相匹配,所述定位检测块设置有V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一侧的侧壁设置有定位柱。虽然该设计能通过相位检测块上指针所指向的刻度盘,以确认制动软管总成上内螺纹接头与环眼接头之间相位偏差是否合格,但其仍旧具有以下缺陷:首先,该设计只能对未装配的检测对象进行检测,不能对已装配的检测对象进行检测,难以满足现有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需求;其次,该设计只能检测制动软管自身结构是否标准,并不能对制动软管的安装姿态是否合格进行检测;再次,该设计结构复杂,不仅包括相位检测块、定位检测块、旋转轴、套筒、摆杆,而且相位检测块、定位检测块也具有较复杂的内部结构,从而导致操作繁琐。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在线检测安装姿态、结构复杂、直观性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在线检测安装姿态、结构简单、直观性较强的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所述检测用具包括判定尺、上箍环与下箍环;所述上箍环、下箍环均为圆弧型结构,上箍环包括上前环脚、上后环脚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上环弧顶,该上环弧顶高于上前环脚、上后环脚设置,所述下箍环包括下前环脚、下后环脚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下环弧底,该下环弧底低于下前环脚、下后环脚设置;所述上后环脚与下后环脚对应拼接,所述上前环脚与下前环脚对应拼接,所述上环弧顶的顶点与判定尺的首端进行相切连接,判定尺的尾端则设置有轴向位移合格区间,判定尺的底边上位于轴向位移合格区间下方的部位为径向位移判定边,且判定尺为直线结构。所述轴向位移合格区间包括左竖条、右竖条及夹于两者之间的条间区,所述左竖条、右竖条相互平行,且左竖条与判定尺相互垂直。所述上箍环的左端的底部与上内弧环的顶部相连接,上内弧环的底部向圆心方向进行下延伸,上内弧环的厚度小于上箍环的厚度,所述下箍环的左端的顶部与下内弧环的底部相连接,下内弧环的顶部向圆心方向进行上延伸,下内弧环的厚度小于下箍环的厚度,且上内弧环与下内弧环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上内弧环的上内后环脚与下内弧环的下内后环脚相接触。所述上前环脚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挂钩,所述下前环脚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上挂钩进行搭扣配合的下搭扣。所述上后环脚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合页片,所述下后环脚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下合页片,所述上合页片的外端与下合页片的外端相互铰连。所述上箍环的内壁上贴合有上橡胶内衬,所述下箍环的内壁上贴合有下橡胶内衬。一种上述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已安装的金属软管的侧围上设置首基准弧线与尾基准弧线,首基准弧线近金属软管的首端设置,尾基准弧线近金属软管的尾端设置,再用上箍环、下箍环从上下两个方向对金属软管的首端进行箍定,箍定之后,上箍环、下箍环位于同一个圆中,首基准弧线被覆盖在上箍环、下箍环的内部,再观察尾基准弧线、径向位移判定边的位置以判定是否安装合格,观察时本检测用具保持不动,安装合格的标准为同时满足下述两个要求:第一要求:尾基准弧线落在轴向位移合格区间内;第二要求:将金属软管上位于径向位移判定边下方的部位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金属软管与径向位移判定边一直保持不接触。所述在已安装的金属软管的侧围上设置首基准弧线、尾基准弧线是指:金属软管的侧围上近其首端、尾端的部位上分别套设有对应的首外圈、尾外圈,此时,首外圈的左圈边即为首基准弧线,尾外圈的右圈边即为尾基准弧线。所述上箍环的左端的底部与上内弧环的顶部相连接,上内弧环的底部向圆心方向进行下延伸,上内弧环的厚度小于上箍环的厚度,所述下箍环的左端的顶部与下内弧环的底部相连接,下内弧环的顶部向圆心方向进行上延伸,下内弧环的厚度小于下箍环的厚度,且上内弧环与下内弧环上下对应设置;所述首基准弧线被覆盖在上箍环、下箍环的内部是指:首外圈的左圈边与上内弧环、下内弧环的右侧部均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中,检测用具主要包括判定尺、上箍环与下箍环,不仅零部件数量少,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应用时,对于已经安装后的金属软管,只需上箍环、下箍环将金属软管的首端箍定,即可通过观察尾基准弧线、径向位移判定边来判定安装姿态是否合格,十分方便与直观,不需经历计算过程。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在线检测安装姿态、直观性较强,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2、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中,轴向位移合格区间包括左竖条、右竖条及夹于两者之间的条间区,应用时,只需判断尾基准弧线是否落在轴向位移合格区间内,即条间区内即可,不仅方便、直接,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在判定尺上设置。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直观性较强、易于操作,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3、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中,上箍环的左端的底部与上内弧环的顶部相连接,下箍环的左端的顶部与下内弧环的底部相连接,应用时,只需首基准弧线与上内弧环、下内弧环的右侧部相贴合即可判定上箍环、下箍环对金属软管的首端箍定完毕,易于操作,方便判断,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易于操作,检测效率较高。4、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中,上前环脚、下前环脚之间的拼接结构,以及上后环脚、下后环脚的拼接结构,均可选择上挂钩、下搭扣的组合或上合页片、下合页片的组合,该设计不仅便于上箍环、下箍环对金属软管的箍定,而且具备较宽的调整范围,能够适应更大直径范围的金属软管,此外,箍定之后的牢固性较强,能避免检测用具滑动或移动的情况出现,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而且稳定性较强、准确率较高。5、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及使用方法中,上箍环的内壁上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具包括判定尺(1)、上箍环(4)与下箍环(5);所述上箍环(4)、下箍环(5)均为圆弧型结构,上箍环(4)包括上前环脚(41)、上后环脚(4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上环弧顶(43),该上环弧顶(43)高于上前环脚(41)、上后环脚(42)设置,所述下箍环(5)包括下前环脚(51)、下后环脚(5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下环弧底(53),该下环弧底(53)低于下前环脚(51)、下后环脚(52)设置;所述上后环脚(42)与下后环脚(52)对应拼接,所述上前环脚(41)与下前环脚(51)对应拼接,所述上环弧顶(43)的顶点与判定尺(1)的首端进行相切连接,判定尺(1)的尾端则设置有轴向位移合格区间(2),判定尺(1)的底边上位于轴向位移合格区间(2)下方的部位为径向位移判定边(3),且判定尺(1)为直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用具包括判定尺(1)、上箍环(4)与下箍环(5);所述上箍环(4)、下箍环(5)均为圆弧型结构,上箍环(4)包括上前环脚(41)、上后环脚(4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上环弧顶(43),该上环弧顶(43)高于上前环脚(41)、上后环脚(42)设置,所述下箍环(5)包括下前环脚(51)、下后环脚(5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下环弧底(53),该下环弧底(53)低于下前环脚(51)、下后环脚(52)设置;所述上后环脚(42)与下后环脚(52)对应拼接,所述上前环脚(41)与下前环脚(51)对应拼接,所述上环弧顶(43)的顶点与判定尺(1)的首端进行相切连接,判定尺(1)的尾端则设置有轴向位移合格区间(2),判定尺(1)的底边上位于轴向位移合格区间(2)下方的部位为径向位移判定边(3),且判定尺(1)为直线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位移合格区间(2)包括左竖条(21)、右竖条(22)及夹于两者之间的条间区(23),所述左竖条(21)、右竖条(22)相互平行,且左竖条(21)与判定尺(1)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环(4)的左端的底部与上内弧环(6)的顶部相连接,上内弧环(6)的底部向圆心方向进行下延伸,上内弧环(6)的厚度小于上箍环(4)的厚度,所述下箍环(5)的左端的顶部与下内弧环(7)的底部相连接,下内弧环(7)的顶部向圆心方向进行上延伸,下内弧环(7)的厚度小于下箍环(5)的厚度,且上内弧环(6)与下内弧环(7)上下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弧环(6)的上内后环脚(61)与下内弧环(7)的下内后环脚(71)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前环脚(4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挂钩(44),所述下前环脚(5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上挂钩(44)进行搭扣配合的下搭扣(5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检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后环脚(4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上合页片(45),所述下后环脚(5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下合页片(55),所述上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