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789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属于氧气底吹转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底喷粉供气元件被腐蚀的程度,不能及时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报警装置包括保护套砖,保护套砖包括基体、报警元件和连接部;报警元件设置于基体内部,连接部从基体的底部嵌入基体;保护套砖和连接部预留能够使底喷粉供气元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能够使国内底吹喷粉供氧转炉得到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氧气底吹转炉
,尤其涉及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氧气底吹转炉最早出现在欧洲,1967年12月在德国投入生产,之后在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现有技术中转炉底部供氧喷粉可以大幅度强化熔池搅拌效果,加速反应,促进渣钢反应平衡,降低钢水终点碳氧积,提高转炉的脱磷率和脱硫率,降低转炉炼钢工艺的钢铁料消耗、造渣料消耗和脱氧合金消耗。底喷粉供气元件是转炉底部供氧喷粉工艺的关键元件,由于其使用的工况是高温、高氧的环境,所以,底喷粉供气元件很快被腐蚀,但现有技术中并不能及时发现底喷粉供气元件被腐蚀的程度,也就不能及时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从而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发现底喷粉供气元件被腐蚀的程度,不能及时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该报警装置包括保护套砖;保护套砖包括基体、报警元件和连接部;报警元件设置于基体内部,连接部从基体的底部嵌入基体;保护套砖和连接部预留能够使底喷粉供气元件穿过的第一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在基体内部设有报警元件,当底喷粉供气元件和保护套砖被腐蚀到报警元件的位置,报警元件发出信号,进而提示应该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避免了底喷粉供气元件更换不及时带来的生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生产规模的转炉,报警元件可以包括一级报警元件和二级报警元件。一级报警元件为安全高度报警,一级报警信号发出,表明底喷粉供气元件及保护套砖必须下线停用;二级报警信号发出,提示以后的冶炼操作要加强关注炉底状况。通过设置多级报警元件实现了对紧急程度不同情况下的报警。除此之外,因为底喷粉供气元件被保护套砖包在内部,所以保护套砖对于转炉内的高温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从而延长了底喷粉供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报警元件至少包括一级报警元件。进一步,报警元件为报警管;报警管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保护套砖还包括进气元件,进气元件与报警管的开口端连接;报警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报警管内气体流量的检测元件。进一步,报警管埋入基体;报警管的封闭端进入基体的内部,报警管的开口端伸出基体外与进气元件连接。进一步,连接部预留能够使报警管穿过的第二通孔;报警管通过第二通孔伸出基体外。进一步,报警管包括一级报警管和二级报警管。进一步,一级报警管的长度为250-500mm,二级报警管的长度比一级报警管的长度长100-200mm。进一步,一级报警管和二级报警管的材质为耐热不锈钢,内径为1-4mm。进一步,底喷粉供气元件与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粘接剂粘接。进一步,基体为镁碳质耐火材料,以质量百分含量计,镁碳质耐火材料包括氧化镁70wt%-95wt%,石墨4wt%-20wt%、复合抗氧化剂0-5wt%和ZrO20-5wt%。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与底喷粉枪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1-基体;2-第一通孔;3-一级报警管;4-二级报警管;5-连接部;6-进气元件;7-第二通孔;8-底喷粉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该报警装置包括保护套砖,保护套砖包括基体1、报警元件3和连接部5;报警元件3设置于基体1内部,连接部5从基体1的底部嵌入基体;保护套砖和连接部5预留能够使底喷粉供气元件穿过的第一通孔2。实施时,底喷粉供气元件穿过第一通孔2进入基体1内部,当底喷粉供气元件被腐蚀到报警元件3的位置时,提示应该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实施例一提供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在基体内部设有报警元件,当底喷粉供气元件和保护套砖被腐蚀到报警元件的位置时,报警元件发出信号,进而提示应该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避免了底喷粉供气元件更换不及时带来的生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生产规模的转炉,报警元件可以包括一级报警元件和二级报警元件。一级报警元件为安全高度报警,一级报警信号发出,表明底喷粉供气元件及保护套砖必须下线停用;二级报警信号发出,提示以后的冶炼操作要加强关注炉底状况。通过设置多级报警元件实现了对紧急程度不同情况下的报警。除此之外,因为底喷粉供气元件被保护套砖包在内部,所以保护套砖对于转炉内的高温起到了一定的隔热作用,从而延长了底喷粉供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底喷粉供气元件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小型转炉的底喷粉供气元件短,所以可能只需要一级报警元件,而大型和中型转炉的底喷粉供气元件长,所以需要多级报警元件。为了满足不同型号的转炉的生产需求,本技术的报警元件至少包括一级报警元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二中,采用的报警元件为报警管,而为了使报警管能够起到报警的作用,将报警管设置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通过进气元件向报警管内通入气体,通过检测元件(图中未标出)检测报警管内气体的流量,根据所检测到的报警管内气体的流量来判断底喷粉供气元件和保护套砖是否被腐蚀到报警管的位置。当报警管内气体的流量为0时,说明底喷粉供气元件和保护套砖没有被腐蚀到报警管的位置,无需更换;而当报警管内气体的流量不为0时,说明底喷粉供气元件和保护套砖已经被腐蚀到报警管的位置,必须下线停用,更换新的底喷粉供气元件和保护套砖。本实施例中进气元件为进气管。本技术在选择报警元件时,还考虑了使用热电偶进行温度报警,但该报警装置对于报警温度的设定需要经验值,一旦这个设定值有误则影响报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由于热电偶及其铠装强度低,直接埋入很容易损坏;若采用预留盲孔,后装入热电偶的方式,预留盲孔的准确性很难保证,安装难度大。由于热电偶的损坏可能性大,报警准确率降低。另外由于报警装置具有破坏性,安装多级热电偶,其经济成本较高,持续投入大。经过比较,本技术选择报警管作为报警器,其优点如下:本技术采用气体流量报警,报警管为一端封闭的耐热不锈钢管,在基体制作过程中预埋入,其位置和高度偏差小,开口端与连接部5焊接或粘接好,再与进气元件6焊接或粘接好。进气元件与外部的供气系统相连,一旦保护套砖蚀损到报警位置,封闭端熔损,报警管开始通气,检测元件即有流量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保护套砖;所述保护套砖包括基体、报警元件和连接部;所述报警元件设置于所述基体内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基体的底部嵌入所述基体;所述保护套砖和所述连接部预留能够使所述底喷粉供气元件穿过的第一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保护套砖;所述保护套砖包括基体、报警元件和连接部;所述报警元件设置于所述基体内部,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基体的底部嵌入所述基体;所述保护套砖和所述连接部预留能够使所述底喷粉供气元件穿过的第一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元件至少包括一级报警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元件为报警管;所述报警管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保护套砖还包括进气元件,所述进气元件与所述报警管的开口端连接;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报警管内气体流量的检测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管埋入所述基体;所述报警管的封闭端进入所述基体的内部,所述报警管的开口端伸出所述基体外与所述进气元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喷粉供气元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艳李林贺智勇高飞张彦祥
申请(专利权)人: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