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冷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供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链运输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冷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冷能在餐饮,医药,能源,数据和工业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生活品质及生态环境改善要求的提升,冷能尤其是清洁冷能的作用日益重要。冷链集装箱是一种保温运输设备,用来运输温度敏感的货物。需要通过保温装置使得箱内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不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而保证货物品质。为了使保温运输设备内温度维持在预定的恒定的范围内,需要用充冷设备对保温设备内部进行制冷。现有的充冷设备储冷单元的冷量储存能力有限,通常不能满足冷藏车、冷藏船的冷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冷设备,该充冷设备储冷单元在同样的储存空间下能够储存较大的冷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冷设备,包括储冷单元、第一传输装置、供冷单元,供冷单元为储冷单元提供冷量,储冷单元通过第一传输装置与供冷单元连通,第一传输装置将第一载冷介质传递到储冷单元并将使用后的第一载冷介质传输回供冷单元,储冷单元包括储 ...
【技术保护点】
1.充冷设备(10),包括储冷单元(1)、第一传输装置(2)、供冷单元(3,4),所述供冷单元(3,4)为所述储冷单元(1)提供冷量,所述储冷单元(1)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与所述供冷单元(3,4)连通,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将第一载冷介质传递到所述储冷单元(1)并将使用后的所述第一载冷介质传输回所述供冷单元(3,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单元(1)包括储能材料(Y),所述第一载冷介质将所述供冷单元(3,4)的冷量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传递给所述储冷单元(1)内的储能材料(Y),所述储能材料(Y)存储第一载冷介质携带的冷量。
【技术特征摘要】
1.充冷设备(10),包括储冷单元(1)、第一传输装置(2)、供冷单元(3,4),所述供冷单元(3,4)为所述储冷单元(1)提供冷量,所述储冷单元(1)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与所述供冷单元(3,4)连通,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将第一载冷介质传递到所述储冷单元(1)并将使用后的所述第一载冷介质传输回所述供冷单元(3,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单元(1)包括储能材料(Y),所述第一载冷介质将所述供冷单元(3,4)的冷量通过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传递给所述储冷单元(1)内的储能材料(Y),所述储能材料(Y)存储第一载冷介质携带的冷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单元(1)还包括换热器(11),所述换热器(11)穿过所述储能材料(Y),所述储能材料(Y)通过所述换热器(11)与所述供冷单元(3,4)交换冷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材料(Y)为低温相变材料和/或热化学储能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相变材料为释冷温度范围在-200℃至30℃之间的有机类相变材料、无机类相变材料、复合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相变材料的释冷温度范围为-170℃至-140℃或-60℃至0℃或4℃至26℃。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类相变材料为石蜡类、有机酸类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冷单元(1)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容纳所述储能材料(Y),所述壳体(12)的体积和所述储能材料(Y)的体积由所述充冷设备的冷容量确定。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1)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载冷介质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中传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1)包括换热管道及翅片。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螺旋形、三角形中的一种或多种。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道的材料为石墨改性聚丙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包括第一阀门(21)、第二阀门(22)、第一管路(24)及为所述第一传输装置(2)提供动力的第一循环泵(23),所述第一阀门(21)、所述第二阀门(22)及所述第一循环泵(23)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上。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龙,聂彬剑,张童童,丛琳,童山虎,廖良金,王蒙,李春海,胡晓微,李子潇,胡宏利,陈久良,张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丁玉龙,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