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662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大气移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包括厢式车体,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反射单元、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将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整合在厢式车内,实现了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流动检测,同时对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各硬件结构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充分适应车厢的空间布局,最大程度节省车内空间,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反射单元的释放和回收专门设计了一套全心的释放装置,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高效的完成对反射单元的卸载和回收。

An Atmospheric Detection Vehicle Based on FTIR Open Optical Path Detec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tmospheric movement detection, in particular to an atmospheric detection vehicle based on an FTIR open optical path detection system, including a van body, and FTIR infrared signal receiving and receiving unit, reflection unit, industrial computer and control panel center installed in the van body;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the FTIR open optical path detection system into the van and realizes the FTIR open optical path detection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hardware structure of the FTIR open optical path detection system is optimized so that it can sufficiently adapt to the space layout of the carriage and save the interior spac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In addition, a set of wholehearted release device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release and recovery of the reflection unit, so that the operator can easily and efficiently complete the unloading and recovery of the reflection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
本专利技术大气移动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工业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空气质量监管的重要主题,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企业不仅需要积极的对自身排放的工业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对自身厂区周边空气质量进行严密监控,确保工业生产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各方都在积极引进更加先进、可靠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新型大气检测手段,其原理是利用空气中不同组分对红外信号的吸收特性不同,从而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大气中的成分进行精确分析。FTIR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的详细工作原理可参考以下公开的专利及专利申请:《一种收发一体式开放光路大气检测系统》,申请号:201710516667.0;《一种便携式多组分气体红外光谱检测系统》,申请号201710451349.0。上述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一定区域内大气组分的快速、精准的检测,而上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设备一般只能进行陆基安装,设备安装到位后也只能对特定区域内的大气进行检测,难以实现流动检测的目标,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工业园区大气流动检测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包括厢式车体,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反射单元、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所述反射单元被设置为能够与车体分离并移动至车体远端,用于反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发出的红外信号并使该红外信号原路返回;所述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用于控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正常运作,并对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所述车体尾部设有尾门,所述车体底板尾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被装配为能够将反射单元从车体内部抬移至地面,并能够将反射单元从地面抬移至车体内部。所述释放装置包括滑板,所述滑板沿车体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当滑板前端滑动至车体尾部时滑板能够以前端为转轴使滑板后端向下摆动从而在车体与地面之间形成供反射单元上下的坡道。所述反射单元安装在一升降推车上,所述滑板前端设有用于牵引升降推车的牵引装置,所述滑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升降推车的锁紧装置。所述滑板中央设有一牵引槽,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置在牵引槽内的链条,所述链条首尾相连,牵引槽两端分别设有一链轮,所述链条张紧在两链轮之间,其中位于滑板前端的链轮通过减速机构与牵引电机相连;所述链条上固定有一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牵引槽内,所述滑块上设有拖钩,所述升降推车上设有与拖钩配合的钩环。所述拖钩包括钩板和摆杆,所述摆杆的一段与滑块铰接,另一端固定所述钩板,所述摆杆的杆身上设有与摆杆垂直的导销,所述导销向牵引槽两侧悬伸设置,所述牵引槽槽口两侧设有引导条,所述引导条凸出于滑板的板面设置,所述引导条后端设有向滑板板面倾斜过渡的坡道;所述导销搭接在所述引导条上,当滑块滑动至滑板后端时导销能够沿坡道滑落到滑板上,从而使拖钩的摆杆向下摆动,进而使钩板与升降推车上的钩环自动脱离。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滑板板面方向伸缩设置的锁止销,所述升降推车的两侧设有与锁止销相配合的销孔。所述锁止销与滑板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被装配为当滑板后端与地面接触时联动机构能够驱动锁止销从销孔中抽出,且当滑板后端与地面分离时联动机构能够驱动锁止销插进销孔。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杠杆、第二杠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锁止销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杠杆的一端铰接,第一杠杆的中部与滑板内设置的第一铰支座铰接,第一杠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杠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杠杆的中部与滑板内部的第二铰支座铰接,第二杠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触发杆,所述滑板的后端底部设有倒角,且当滑板后端与地面搭接时该倒角的斜坡面与地面平齐,所述触发杆凸出于该倒角的斜坡面设置,第二杠杆的转轴上设有扭簧,且常态下触发杆与滑板的板面平齐,当倒角的斜坡面与地面贴合时,触发杆受到地面挤压能够向上摆动,从而带动第二杠杆、第二连杆、第一杠杆、第一连杆动作,使第一连杆向下拉动所述锁止销。所述车体底板尾部设有与滑板两侧相配合的滑道,所述滑道由两根槽口相对的槽钢构成,所述滑板两侧设有与滑道槽壁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设有三对,其中两对滚轮分别设置在滑板的前后两端,另一对滚轮设置在前后两对滚轮之间且靠近滑板前端的一对滚轮设置,该对滚轮为中间滚轮;所述中间滚轮的轮轴向滚轮外侧凸申一段距离设置,所述滑道的内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被设置为能够避让滑道后端的滚轮并能够对中间滚轮的轮轴凸申部分产生阻挡;所述滑道的顶壁的尾端还设有缺口部,当中间滚轮的轮轴被限位块阻挡时,滑板前端的滚轮刚好与所述缺口部正对。所述车体顶部设有天窗,所述车体内部与天窗对应位置处设有拱形支架,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拱形支架顶部,当天窗开启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能够穿过天窗翻转至车顶上方。所述拱形支架的两侧支腿与车体底板固接,且支腿上设有顶升活塞缸,所述顶升活塞缸竖直设置且顶升活塞缸的活塞杆向下贯穿车体底板设置。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安装在俯仰转台上;所述俯仰转台安装在左右扫摆转台上;所述左右扫摆转台沿水平轴线转动设置在拱形支架顶端。所述车体顶部还设有气象仪、监控及照明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整合在厢式车内,实现了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流动检测,同时对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各硬件结构进行优化,使其能够充分适应车厢的空间布局,最大程度节省车内空间,另外本专利技术为反射单元的释放和回收专门设计了一套全心的释放装置,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高效的完成对反射单元的卸载和回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释放装置状态一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释放装置状态二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滑板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牵引机构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联动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10,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表述中,所述“前”“后”“左”“右”等表示方位的表述是基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车辆方位关系的一般认知而言的,即车头所在方向为前方,车尾所在方向为后方,车辆两侧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如图1所示,一种FTIR开放光路检测车的反射单元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厢式车体(20),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20)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反射单元(40)、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所述反射单元(40)被设置为能够与车体(20)分离并移动至车体(20)远端,用于反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发出的红外信号并使该红外信号原路返回;所述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用于控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正常运作,并对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厢式车体(20),以及安装在厢式车体(20)内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反射单元(40)、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所述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用于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所述反射单元(40)被设置为能够与车体(20)分离并移动至车体(20)远端,用于反射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发出的红外信号并使该红外信号原路返回;所述工控机以及控制面板中心用于控制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正常运作,并对FTIR红外信号收发单元(30)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0)尾部设有尾门,所述车体(20)底板尾部设有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被装配为能够将反射单元(40)从车体(20)内部抬移至地面(10),并能够将反射单元(40)从地面(10)抬移至车体(20)内部;所述释放装置包括滑板(50),所述滑板(50)沿车体(20)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当滑板(50)前端滑动至车体(20)尾部时滑板(50)能够以前端为转轴使滑板(50)后端向下摆动从而在车体(20)与地面(10)之间形成供反射单元(40)上下的坡道(5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40)安装在一升降推车(41)上,所述滑板(50)前端设有用于牵引升降推车(41)的牵引装置,所述滑板(50)上设有用于固定升降推车(41)的锁紧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50)中央设有一牵引槽(52),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设置在牵引槽(52)内的链条(575),所述链条(575)首尾相连,牵引槽(52)两端分别设有一链轮,所述链条(575)张紧在两链轮之间,其中位于滑板(50)前端的链轮通过减速机构与牵引电机(56)相连;所述链条(575)上固定有一滑块(573),所述滑块(573)滑动设置在牵引槽(52)内,所述滑块(573)上设有拖钩(57),所述升降推车(41)上设有与拖钩(57)配合的钩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57)包括钩板(574)和摆杆(571),所述摆杆(571)的一段与滑块(573)铰接,另一端固定所述钩板(574),所述摆杆(571)的杆身上设有与摆杆(571)垂直的导销(572),所述导销(572)向牵引槽(52)两侧悬伸设置,所述牵引槽(52)槽口两侧设有引导条(521),所述引导条(521)凸出于滑板(50)的板面设置,所述引导条(521)后端设有向滑板(50)板面倾斜过渡的坡道(522);所述导销(572)搭接在所述引导条(521)上,当滑块(573)滑动至滑板(50)后端时导销(572)能够沿坡道(522)滑落到滑板(50)上,从而使拖钩(57)的摆杆(571)向下摆动,进而使钩板(574)与升降推车(41)上的钩环自动脱离。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FTIR开放光路检测系统的大气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沿垂直于滑板(50)板面方向伸缩设置的锁止销(53),所述升降推车(41)的两侧设有与锁止销(53)相配合的销孔(411);所述锁止销(53)与滑板(5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贤韩昕高闽光石建国童晶晶王亚平陈军李妍刘建国刘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