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65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平行设置有滑动架,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锻压下模,锻压下模的两侧安装有与底座上表面接触的限位柱,限位柱相对锻压下模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导轨,滑动导轨沿与底座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导轨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套,第一滑动套的侧端与滑动架固定连接,滑动架的下部平行设置有锻压上板与锻压下板,滑动架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并延伸至锻压上板顶端;所述锻压下板的底端设置有锻压上模,锻压上模相对于锻压下模接近以及分离,并与锻压下模之间的结合面形成锻压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轴承圈加工的取出,同时可以用于不同大小轴承圈,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A Bearing Ring Produ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aring ring produ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se is parallel to the sliding fram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a forging and pressing die,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forging and pressing die are equipped with a limit column contacting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A sliding guide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limit column relative to the forging and pressing die, and the sliding guide rail extends vertically with the base. The first slide sleeve is connected by sliding on the rail, the side end of the first slide sleeve is fixed with the slide frame,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ide frame is parallel to the forging upper plate and the forging lower plat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lid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device. The output end of the driving device runs through the slide frame and extends to the top of the forging upper plate; the bottom end of the forging low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orging upper die, 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forging lower die. Approaching and separating, and forming a forging die cavity with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forging die and the downward die.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taking out bearing rings for processing, and can be used for bearing rings of different sizes,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easy to popular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指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轴承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圈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位之一,轴承圈多采用离心铸造或锻压的方式,将熔融的液体材料倒入到高速旋转的轴承圈生产设备中,现有的轴承圈铸造装置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在锻压时不便于对位置进行精确固定,继而可能使锻压的位置出现偏差,且在轴承圈锻压生产出之后,需要工人将轴承圈从模具中钩出,在高温状态,轴承圈与模具极易发生黏连,导致轴承取出非常不便。人工在将轴承圈取出的过程中,取出效率低,且易发生危险事故,容易烫伤工人或砸伤工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平行设置有滑动架,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锻压下模,锻压下模的两侧安装有与底座上表面接触的限位柱,限位柱相对锻压下模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导轨,滑动导轨沿与底座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导轨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套,第一滑动套的侧端与滑动架固定连接,滑动架的下部平行设置有锻压上板与锻压下板,滑动架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并延伸至锻压上板顶端;所述锻压下板的底端设置有锻压上模,锻压上模相对于锻压下模接近以及分离,并与锻压下模之间的结合面形成锻压模腔;所述滑动导轨的内侧部固定安装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向锻压下模上部方向延伸,其顶部连接有转向把手,转向把手的底端固定连接取出装置;所述取出装置包括第二伸缩杆与取出架,第二伸缩杆与取出架的轴心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取出架包括十字状的安装框架,安装框架的四个角端内设置均有伸缩筒,伸缩筒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伸缩筒内设置有第三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的顶端贯穿伸缩筒并延伸至安装框架外,第三伸缩杆的顶端连接有弧面顶紧块,弧面顶紧块与成型的轴承圈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锻压上板与锻压下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端固定安装限位筒,限位筒与限位柱限位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柱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上部与锻压上板的下表面连接,下部与锻压下板的上表面连接,缓冲杆的上部套接有缓冲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动架上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套,第二滑动套的上端固定安装驱动装置。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锻压上模侧端设置的限位筒与锻压下模的侧端设置的限位柱之间的限位配合,在装置进行锻造时,能够有效防止锻造的位置出现偏差,同时利用第一伸缩杆、转向把手与取出装置,方便了轴承圈的取出,不需要工人勾拽,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可以用于不同大小轴承圈的取出。具有操作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易于推广、提高生产量、减少用工需求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取出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滑动架;3、锻压下模;4、限位柱;5、滑动导轨;6、第一滑动套;7、锻压上板;8、锻压下板;9、锻压上模;10、第一伸缩杆;11、转向把手;12、取出装置;13、第二伸缩杆;14、取出架;141、安装框架;142、伸缩筒;143、弹簧;144、第三伸缩杆;145、弧面顶紧块;15、连接柱;16、限位筒;17、缓冲杆;18、驱动装置;19、缓冲弹簧;20、第二滑动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平行设置有滑动架2,底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锻压下模3,锻压下模3的两侧安装有与底座1上表面接触的限位柱4,限位柱4相对锻压下模3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导轨5,滑动导轨5沿与底座1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导轨5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套6,第一滑动套6的侧端与滑动架2固定连接,滑动架2的下部平行设置有锻压上板7与锻压下板8,滑动架2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8,驱动装置18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2并延伸至锻压上板7顶端;所述锻压下板8的底端设置有锻压上模9,锻压上模9相对于锻压下模3接近以及分离,并与锻压下模3之间的结合面形成锻压模腔;所述滑动导轨5的内侧部固定安装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向锻压下模3上部方向延伸,其顶部连接有转向把手11,转向把手11的底端固定连接取出装置12;所述取出装置12包括第二伸缩杆13与取出架14,第二伸缩杆13与取出架14的轴心固定连接。取出架14包括十字状的安装框架141,安装框架141的四个角端内设置均有伸缩筒142,伸缩筒142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43,伸缩筒142内设置有第三伸缩杆144,第三伸缩杆144的顶端贯穿伸缩筒142并延伸至安装框架141外,第三伸缩杆144的顶端连接有弧面顶紧块145,弧面顶紧块145与成型的轴承圈相接触。锻压上板7与锻压下板8之间连接有连接柱15,连接柱15的底端固定安装限位筒16,限位筒16与限位柱4限位配合。连接柱15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杆17,缓冲杆17的上部与锻压上板7的下表面连接,下部与锻压下板8的上表面连接,缓冲杆17的上部套接有缓冲弹簧19。滑动架2上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套20,第二滑动套20的上端固定安装驱动装置18。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驱动装置18带动滑动架2在滑动导轨5上下移动,使锻压上模9相对于锻压下模3接近以及分离,并与锻压下模3之间的结合面形成锻压模腔,锻压上模9在与锻压下模3结合时,其两侧端设置的限位筒16与限位柱4限位配合,防止锻压偏移,完成轴承圈锻压后,滑动导轨5的内侧设置的第一伸缩杆10向锻压下模3上部方向延伸,使取出装置12正对锻压下模3,取出装置12的第二伸缩杆13向锻压下模3内的成型轴承圈伸出,并使取出架14与成型轴承圈接触,取出架14的四个角端内设置的第三伸缩杆144分别向四周伸出,第三伸缩杆144向前顶紧使弧面顶紧块145与成型轴承圈接触抵紧,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平行设置有滑动架(2),底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锻压下模(3),锻压下模(3)的两侧安装有与底座(1)上表面接触的限位柱(4),限位柱(4)相对锻压下模(3)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导轨(5),滑动导轨(5)沿与底座(1)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导轨(5)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套(6),第一滑动套(6)的侧端与滑动架(2)固定连接,滑动架(2)的下部平行设置有锻压上板(7)与锻压下板(8),滑动架(2)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8),驱动装置(18)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2)并延伸至锻压上板(7)顶端;所述锻压下板(8)的底端设置有锻压上模(9),锻压上模(9)相对于锻压下模(3)接近以及分离,并与锻压下模(3)之间的结合面形成锻压模腔;所述滑动导轨(5)的内侧部固定安装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向锻压下模(3)上部方向延伸,其顶部连接有转向把手(11),转向把手(11)的底端固定连接取出装置(12);所述取出装置(12)包括第二伸缩杆(13)与取出架(14),第二伸缩杆(13)与取出架(14)的轴心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圈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平行设置有滑动架(2),底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锻压下模(3),锻压下模(3)的两侧安装有与底座(1)上表面接触的限位柱(4),限位柱(4)相对锻压下模(3)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导轨(5),滑动导轨(5)沿与底座(1)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滑动导轨(5)上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套(6),第一滑动套(6)的侧端与滑动架(2)固定连接,滑动架(2)的下部平行设置有锻压上板(7)与锻压下板(8),滑动架(2)的上部设置有驱动装置(18),驱动装置(18)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架(2)并延伸至锻压上板(7)顶端;所述锻压下板(8)的底端设置有锻压上模(9),锻压上模(9)相对于锻压下模(3)接近以及分离,并与锻压下模(3)之间的结合面形成锻压模腔;所述滑动导轨(5)的内侧部固定安装第一伸缩杆(10),第一伸缩杆(10)向锻压下模(3)上部方向延伸,其顶部连接有转向把手(11),转向把手(11)的底端固定连接取出装置(12);所述取出装置(12)包括第二伸缩杆(13)与取出架(14),第二伸缩杆(13)与取出架(14)的轴心固定连接。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相喜于清涛王生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方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