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588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及方法,在垃圾转运站四周设置用于处理垃圾转运站建筑屋顶雨水及去除恶臭气体的生物炭湿地,在垃圾转运站建筑旁设置调节池,调节池将渗滤液分为上层清液与下层底泥,上层清液输送至生态湿地进行处理,下层底泥输送至设置污泥干化床进行处理,污泥干化床产生的污水输送至生态湿地处理。通过上述系统以及处理方法对垃圾转运站内渗滤液、屋顶雨水、恶臭气体以及污泥可以通过生物炭湿地、生态湿地、污泥干化床的方式进行处理,所得清水可进行生产回用以及河道补给,增加了垃圾站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同时还能降低垃圾转运站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从水、气、声各方面提升垃圾转运站周围的生态环境。

An Ecosystem and Treatment Method for Urban Waste Transf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cosystem and a method for urban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A biochar wetland is arranged around the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for treating roof rainwater and removing odorous gases. A regulating pond is arranged beside the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building. The regulating pond divides the leachate into upper clear liquid and lower bottom mud, and the upper clear liquid is transported to the ecological wetland for treatment. Sediment is transported to a sludge drying bed for treatment, and sewage from the sludge drying bed is transported to an ecological wetland for treatment. The leachate, roof rainwater, odorous gas and sludge can be treated by biochar wetland, ecological wetland and sludge drying bed through the above system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ean water can be reused for production and recharge of rivers, which increases the capacity of the waste station to treat sewage and reduces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waste transfer station when it work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garbage transfer station from water, gas and sound a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镇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垃圾转运站多存在于城市、乡镇居民集中区,因居民生活的需求,在老城改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无法彻底进行搬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产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与民居对美好生活环境逐渐变高的要求形成矛盾。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垃圾转运站进行生态化改造。现有的垃圾转运站主要将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堆放,并进行简单压缩、打包、分装后通过转运车向垃圾处理厂转运。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在存放和转运过程中,存在渗滤液、恶臭气体和噪声的问题:1、渗滤液的问题:垃圾在压缩、装卸、堆放、转运作业过程会产生垃圾渗滤液;降雨、地面冲刷径流会携带垃圾渗滤液进入周边河道,造成水污染。2、恶臭气体的问题:垃圾在压缩、装卸、堆放、转运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随风扩散,无法进行捕捉,造成空气污染。3、噪声的问题:因垃圾站本身机械工作、转运车辆装卸工作会产生噪音,特别是转运工作通常都在清晨或者晚上进行,噪音污染扰民现象无法有效减弱。本专利技术专利将针对垃圾转运站的以上问题进行生态化改造,主要解决渗滤液的问题,同时解决恶臭气体、噪声问题,实现美化城镇垃圾转运站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及处理方法,能够在解决渗滤液的基础上,同时解决恶臭气体以及噪声的问题,,提高垃圾转运站周围的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设置于垃圾转运站旁,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四周设置用于处理垃圾转运站建筑屋顶雨水及去除恶臭气体的生物炭湿地,在垃圾转运站建筑旁设置用于收集渗滤液的调节池,所述的调节池将渗滤液分为上层清液与下层底泥,所述的上层清液输送至生态湿地进行处理,所述的下层底泥输送至设置在垃圾转运站旁的污泥干化床进行处理。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生物炭湿地包括第一生物炭填料、位于第一生物炭填料内部的若干第一通气管、第一集水装置、在第一生物炭填料内种植高大的湿地植物;在所述的第一通气管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的生态湿地包括生态滤料、位于生态滤料上的第二生物炭填料、位于生态滤料内部若干层第二通气管以及位于生态滤料底部的第二集水装置;在所述的生态滤料内栽种高大的湿地植物;在所述的第二通气管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通气孔。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结构相同均由通气主管以及设置于通气主管上的若干通气支管组成,所述的通气主管垂直向上且顶部为进气口,所述的通气支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通气主管连接,所述的第一通气孔以及第二通气孔设置于通气支管上。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通气支管分别从生物炭湿地以及生态湿地底部开始铺设,每15~30cm铺设一层通气支管;相邻层间所述的通气支管平行排布或错开排布。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第一生物炭填料与第二生物炭填料均由湿地植物、秸秆枯枝粉碎后在缺氧环境下燃烧、碳化制得。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内设置用于汇集污水、雨水的坡降,所述的坡降将污水、雨水导流并汇集一部分自流至调节池内,另一部分流入生物炭湿地和生态湿地。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内部设置储水池,所述的储水池接收、存储生物炭湿地以及生态湿地处理后的清水,以提供给生产使用,以及补给河道。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的湿地植物为芦苇、芦狄以及芦竹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栽种。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处理方法,将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恶臭气体通入生物炭湿地以及生态湿地内进行气体除味操作;将垃圾转运站建筑的屋顶雨水导流至生物炭湿地进行处理;将垃圾转运及堆放所产生的渗滤液、垃圾转运站周边的地面漫流污水汇集至调节池储存并进行初步处理,调节池的上层清液通入至生态湿地内进行处理,调节池的下层底泥进入污泥干化床进行处理,污泥干化床产生的污水输入至生态湿地进行处理;在生物炭湿地的第一通气管道以及生态湿地的第二通气管道在不进行气体处理的时候通入空气或者氧气实现复氧操作。进一步具体的,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旁栽种高大、遮挡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用于去除噪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系统以及处理方法对垃圾转运站内渗滤液、屋顶雨水、恶臭气体以及污泥可以通过生物炭湿地、生态湿地、污泥干化床的方式进行处理,所得清水可进行生产回用或者补给河道水体,增加了垃圾站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同时还能降低垃圾转运站工作时产生恶臭气体和噪音,从水、气、声各方面提升垃圾转运站周围的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处理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生物炭湿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生态湿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的竖直方向排布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的错开排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垃圾转运站;2、生物炭湿地;3、调节池;4、生态湿地;5、污泥干化床;6、储水池;7、湿地植物;21、第一生物炭填料;22、第一通气管;23、第一集水装置;24、第一通气孔;41、第二生物炭填料;42、第二通气管;43、第二集水装置;44、第二通气孔;45、生态滤料;221、通气主管;222、通气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设置于垃圾转运站1旁,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1四周设置用于处理垃圾转运站1建筑屋顶雨水及去除恶臭气体的生物炭湿地2,在垃圾转运站1建筑旁设置用于收集渗滤液的调节池3,所述的调节池3将渗滤液分为上层清液与下层底泥,所述的上层清液输送至生态湿地4进行处理,所述的下层底泥输送至设置在垃圾转运站1旁的污泥干化床5进行处理。将垃圾转运站1产生的恶臭气体通入生物炭湿地2内进行气体除味操作;将垃圾转运站1产生的渗滤液、雨水以及地面漫流汇集后通入到生态湿地4内进行处理,在生物炭湿地2以及生态湿地4内的第一通气管22、第二通气管42在不通恶臭气体的情况下,通入空气或者氧气可实现滤床的复氧操作,提高浓度较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将垃圾转运站1产生的污泥运输至污泥干化床5进行处理。如图3所示生物炭湿地2就近设置于垃圾转运站1建筑墙体,并沿着外墙环绕布局,且略低于地平面,其一有利于消纳垃圾转运站1建筑屋顶雨水,其二有利于消纳垃圾转运站1建筑周边的地面漫流污水,其三有利于消纳垃圾转运站1臭味气体的消除。生物炭湿地2底部及四周铺设防渗膜,防止液体渗出;内部主要包括第一生物炭填料21、位于第一生物炭填料21内的若干第一通气管22、第一集水装置23、以及种植在第一生物炭填料21内高大的湿地植物7。生物炭湿地2略低于地平面,且由垃圾转运站1建筑地平外延向生物炭湿地2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使垃圾转运站1屋顶雨水落于地面后,雨水与地面的漫流污水等通过倾斜地势能够向生物炭湿地2方向自流,有利于收集、处理建筑屋顶雨水及地面积水。由第一生物炭填料21处理后,通过底部的第一集水装置23收集后运送至储水池6。如图5与图6所示生物炭湿地的第一通气管22整体结构为L型,由通气主管221以及设置于通气主管221上的若干通气支管222组成,所述的通气主管221垂直向上且顶部为进气口,进气口可外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设置于垃圾转运站(1)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1)四周设置用于处理垃圾转运站(1)建筑屋顶雨水及去除恶臭气体的生物炭湿地(2),在垃圾转运站(1)建筑旁设置用于收集渗滤液的调节池(3),所述的调节池(3)将渗滤液分为上层清液与下层底泥,所述的上层清液输送至生态湿地(4)进行处理,所述的下层底泥输送至设置在垃圾转运站(1)旁的污泥干化床(5)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设置于垃圾转运站(1)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垃圾转运站(1)四周设置用于处理垃圾转运站(1)建筑屋顶雨水及去除恶臭气体的生物炭湿地(2),在垃圾转运站(1)建筑旁设置用于收集渗滤液的调节池(3),所述的调节池(3)将渗滤液分为上层清液与下层底泥,所述的上层清液输送至生态湿地(4)进行处理,所述的下层底泥输送至设置在垃圾转运站(1)旁的污泥干化床(5)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炭湿地(2)包括第一生物炭填料(21)、位于第一生物炭填料(21)内部的若干层第一通气管(22)、第一集水装置(23)、在第一生物炭填料(21)内种植高大的湿地植物(7);在所述的第一通气管(22)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通气孔(24);所述的生态湿地(4)包括生态滤料(45)、位于生态滤料(45)上的第二生物炭填料(41)、位于生态滤料(45)内部若干层第二通气管(42)以及位于生态滤料(45)底部的第二集水装置(43);在所述的生态滤料(45)内栽种高大的湿地植物(7);在所述的第二通气管(42)上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通气孔(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气管(22)与第二通气管(42)结构相同均由通气主管(221)以及设置于通气主管(221)上的若干通气支管(222)组成,所述的通气主管(221)垂直向上且顶部为进气口,所述的通气支管(222)一端封闭另一端与通气主管(221)连接,所述的第一通气孔(24)以及第二通气孔(44)设置于通气支管(2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城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支管(222)分别从生物炭湿地(2)以及生态湿地(4)底部开始铺设,每15~30cm铺设一层通气支管(222);相邻层间所述的通气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强邢蓓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