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016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其包括从内至外设置的导体(1)、多个支撑架(2)、保温管(3),其中:导体(1)为中空的金属管,并在所述的金属管道侧壁间隔设置有通孔(12),在所述导体内形成低温液体通道(11);所述支撑架(2)为非金属材料加工形成的镂空结构,其按照一定间隔套装在导体(1)上;所述保温管(3)为高真空绝热管道,所述导体(1)通过支撑架(2)同轴套装在保温管(3)内部。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在传输大电流时提高热传导效率以及避免集肤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导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
技术介绍
高纯度铝或铜的电阻在低温下将大幅降低,因此在诸如需要高载流密度、脉冲功率放电等场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一般情况下,低温电缆采用液氮直接对导体进行冷却,但低温液体直接冷却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常规导体发热导致低温液体汽化,形成的气膜容易附着在导体表面,从而影响导体与低温液体间的热交换;其次,传输大电流时导体存在集肤效应,电流大部分均通过导体表层附近导体,导体中间部位传输电流小,从而导致导体的载流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一些超低温电缆,例如,在其中的一种电缆结构中,其屏蔽绝缘芯线包括导体和依次包裹在所述导体外的半导电内屏蔽层、耐高压绝缘层、外半导电层和金属丝编织层等。本质上看,该电缆与常规电缆无太大区别,主要采用了一系列耐低温绝缘材料,同样会存在上述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可以在传输大电流时提高热传导效率以及避免集肤效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设置的导体(1)、多个支撑架(2)、保温管(3),其中:导体(1)为中空的金属管,并在所述的金属管道侧壁间隔设置有通孔(12),在所述导体内形成低温液体通道(11);所述支撑架(2)为非金属材料加工形成的镂空结构,其按照一定间隔套装在导体(1)上;所述保温管(3)为高真空绝热管道,所述导体(1)通过支撑架(2)同轴套装在保温管(3)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设置的导体(1)、多个支撑架(2)、保温管(3),其中:导体(1)为中空的金属管,并在所述的金属管道侧壁间隔设置有通孔(12),在所述导体内形成低温液体通道(11);所述支撑架(2)为非金属材料加工形成的镂空结构,其按照一定间隔套装在导体(1)上;所述保温管(3)为高真空绝热管道,所述导体(1)通过支撑架(2)同轴套装在保温管(3)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道1侧壁设置的通孔(12)为长条形通孔,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导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沿导体圆周方向的通孔按照沿圆周按第一距离进行的间隔布置,沿导体长度方向的通孔按照第二距离间隔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温液体强迫冷却电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通孔(12)的宽度为0.5-1mm、长度为3-5mm,所述第一距离处于5-8mm之间,所述第二距离处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骁刚胡子珩章彬汪桢子汪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