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473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一种在整个变焦区域可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且与以往相比更为高性能化及小型化的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由自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正的第一透镜组G1、负的第二透镜组G2、具备一个以上透镜组的GR组构成,是通过改变各透镜组间的间隔进行变焦的变焦镜头,其中,GR组具备至少两个形成发散面的接合面、满足指定的条件式的凸透镜GpH及凸透镜GpL,在第一透镜组后配置孔径光圈,并满足指定的条件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有该变焦镜头。

Zoom lens and camera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zoom lens capable of correcting the color aberration well in the whole zoom area, which is more high performance and smaller than before, and a camera device with the zoom le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zoom len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nsists of a positive first lens group G1, a negative second lens group G2, and a GR group with more than one lens group arranged in sequence from the side of the object. The zoom lens is zoomed by changing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lens groups, in which the GR group has at least two joint surfaces forming divergent surfaces and a convex lens GpH meeting specified conditions. The convex lens GpL is equipped with aperture aperture after the first lens group and satisfies the specified conditions. The imaging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the zoom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照相机、摄像机、数码静态相机等摄像光学系统的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采用了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得到了普及。随着固体摄像元件的像素密度的增加,对于摄像装置中使用的摄像光学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高性能化的要求。并且,随着摄像装置的小型化,也提出了摄像光学系统小型化的要求。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以下,称之为“单反相机”)等镜头交换式的摄像装置中,广泛采用了基于与被拍摄体的距离调节焦距,可以改变视角的变焦镜头。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单反相机用的所谓的标准大口径变焦镜头。专利文献1公开的变焦镜头由自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具备一个以上透镜组的后组构成。该变焦镜头中,通过在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中配置低折射率、低色散且具有正的反常色散的玻璃材料制的正透镜,可以抑制变焦时的色像差的变动。然而,该变焦镜头无法充分地抑制变焦时的色像差的变动,对于在整个变焦区域的更高的高性能化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了单反相机用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专利文献2公开的变焦镜头由自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在物体侧具有孔径光圈且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三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四透镜组及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五透镜组构成。该变焦镜头中,通过优化第二透镜组具备的正透镜的玻璃材料等,可以抑制色像差的生成、实现高性能化。但该变焦镜头的尺寸大,无法满足摄像光学系统的小型化的要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585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008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整个变焦区域可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且与以往相比更为高性能化及小型化的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变焦镜头由自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具备一个以上透镜组的GR组构成,通过改变各透镜组间的间隔进行变焦,其特征在于,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体侧移动,所述GR组具备至少两个具有负折射力的接合面、一个以上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凸透镜GpH、及一个以上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的凸透镜GpL,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后配置孔径光圈,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及条件式5。1)1.80<ndpH<2.502)10.0<vdpH<35.03)60.0<vdpL<100.04)1.00<hGpH/hStop<2.005)0.90<f1/fw<6.75其中,ndpH:所述凸透镜GpH对于d线的折射率vdpH:所述凸透镜GpH对于d线的阿贝数vdpL:所述凸透镜GpL对于d线的阿贝数hGpH:在该变焦镜头的望远端,轴向光束通过所述凸透镜GpH的物体侧面时的自光轴起的最大高度hStop:在该变焦镜头的望远端,轴向光束通过所述孔径光圈时的自光轴起的最大高度f1: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w:广角端的该变焦镜头的焦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变焦镜头、及在该变焦镜头的像侧设置并将该变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整个变焦区域可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且与以往相比更为高性能化及小型化的变焦镜头,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是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4是实施例1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7是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8是实施例2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10是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1是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2是实施例3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14是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5是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6是实施例4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18是实施例5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9是实施例5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0是实施例5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6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22是实施例6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3是实施例6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4是实施例6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7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26是实施例7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7是实施例7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8是实施例7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8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30是实施例8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1是实施例8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2是实施例8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9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透镜构成例的剖面图。图34是实施例9的变焦镜头在广角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5是实施例9的变焦镜头在中间焦距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6是实施例9的变焦镜头在望远端的无限远对焦时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及歪曲像差图。符号的说明G1第一透镜组、G2第二透镜组、G3第三透镜组、G4第四透镜组、G5第五透镜组、G6第六透镜组、S孔径光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由自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具备一个以上透镜组的GR组构成,是通过改变各透镜组间的间隔进行变焦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体侧移动,所述GR组具备至少两个具有负折射力的接合面、一个以上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凸透镜GpH、及一个以上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的凸透镜GpL,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后具备孔径光圈,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及条件式5,1)1.8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08 JP 2017-1530681.一种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由自物体侧起依次排列的具有正折射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力的第二透镜组、具备一个以上透镜组的GR组构成,是通过改变各透镜组间的间隔进行变焦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体侧移动,所述GR组具备至少两个具有负折射力的接合面、一个以上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凸透镜GpH、及一个以上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的凸透镜GpL,在所述第一透镜组后具备孔径光圈,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及条件式5,1)1.80<ndpH<2.502)10.0<vdpH<35.03)60.0<vdpL<100.04)1.00<hGpH/hStop<2.005)0.90<f1/fw<6.75其中,ndpH为所述凸透镜GpH对于d线的折射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岡田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腾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