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12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00
本公开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变焦透镜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其中每对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在变焦期间改变,其中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R,其中透镜单元LR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和至少一个负透镜,其中该至少一个负透镜包括负透镜LRN,负透镜LRN由相对于d线具有该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最大阿贝数的材料制成,并且其中材料的非常规部分色散比ΔθgF、在望远端从透镜单元LR的像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bft”、在广角端从透镜单元LR的像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bfw”以及透镜单元LR的焦距“fr”被适当地设定。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zoom lens and an image pickup device. The zoom lens includes: a first lens unit with positive refractive force; a second lens unit with negative refractive force; a third lens unit with positive refractive force; and a rear lens group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ens unit, in which the interval between each pair of adjacent lens units changes during zoom, and a rear lens group comprising a lens unit LR with negative refractive force, in which the lens is single. Element LR includes at least one positive lens and at least one negative lens, wherein at least one negative lens includes a negative lens LRN, which is made of a material having the maximum Abbe number of the at least one negative lens relative to the d-line, and in which the unconventional partial dispersion ratio of the material Theta gF, the distance from the lens surface of the image side of the lens unit LR to the image plane at the telescope end, \bft\, and the image plane at the telescope end. The distance \bfw\ from the lens surface on the image side of the lens unit LR to the image plane at the wide angle end and the focal length \fr\ of the lens unit LR are set appropri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于使用图像拾取元件的图像拾取装置(例如,摄像机、电子静态相机、广播相机或监视相机)的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图像拾取元件的图像拾取装置通过使用电子取景器而整个设备缩小尺寸。另外,例如,要求用于与图像拾取装置一起使用的图像拾取光学系统是紧凑的变焦透镜,具有用于缩短变焦透镜的总长度的短的后焦距,并且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具有高的光学性能。例如,还要求图像拾取光学系统是包括长焦距的望远型的变焦透镜,这有利于拍摄远处的物体的图像。作为满足那些要求的变焦透镜,已知其中具有正折光力(refractivepower)的透镜单元最靠近物侧布置的望远型和正引线型(positive-lead)变焦透镜。一般而言,在望远型变焦透镜中,随着变焦透镜的总长度变短,或者随着焦距变长,在各种像差当中出现大的色差。在相关技术中,已知有一种望远型变焦透镜,其中使用由非常规(extraordinary)部分色散材料制成的透镜来校正那时的色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202202和No.2014-41223)。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202202和No.2014-41223中的每一个中,公开了一种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跟随第一透镜单元、第二透镜单元和第三透镜单元之后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在相关技术中,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202202中,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41223中,后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和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可替代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41223中,后透镜组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四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五透镜单元和具有负折光力的第六透镜单元。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11-202202和No.2014-41223中的每一个中,由非常规部分色散材料制成的透镜被用在最靠近物侧的透镜单元中,以校正色差。正引线型变焦透镜相对容易在缩小变焦透镜的尺寸的同时实现高变焦比。但是,在正引线型的变焦透镜中,当在缩短变焦透镜的总长度的同时要实现长焦距并且变焦透镜是望远型时,会出现较大的色差和其它各种像差,并且光学性能显著降低。一般而言,在实现长焦距的望远型变焦透镜中,在前侧的透镜单元中出现的像差被后侧的透镜单元放大。因此,在正引线型变焦透镜中,为了在缩短变焦透镜的总长度并减小变焦透镜的尺寸的同时在整个变焦范围内获得高的光学性能,适当地设定变焦类型(透镜单元的数量和透镜单元的折光力的符号)是重要的。另外,例如,适当地设定形成变焦透镜的透镜单元的透镜结构是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焦透镜,该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其中每对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在变焦期间改变,其中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R,其中透镜单元LR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和至少一个负透镜,其中这至少一个负透镜包括负透镜LRN,该负透镜LRN由具有该至少一个负透镜中的最大阿贝数(Abbenumber)并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的材料制成:0.0<ΔθgF<0.3,其中ΔθgF表示该材料的非常规部分色散比,并且其中以下条件表达式被满足:3.5<bft/bfw<50.0;以及-100.0<fr/bfw<-5.0,其中“bft”表示在望远端从透镜单元LR的像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bfw”表示在广角端从透镜单元LR的像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并且“fr”表示透镜单元LR的焦距。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图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1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1B是根据示例1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透镜横截面图。图1C是根据示例1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2A是根据示例1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像差图。图2B是根据示例1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像差图。图2C是根据示例1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像差图。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2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3B是根据示例2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透镜横截面图。图3C是根据示例2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4A是根据示例2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像差图。图4B是根据示例2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像差图。图4C是根据示例2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像差图。图5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3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5B是根据示例3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透镜横截面图。图5C是根据示例3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6A是根据示例3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像差图。图6B是根据示例3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像差图。图6C是根据示例3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像差图。图7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4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7B是根据示例4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透镜横截面图。图7C是根据示例4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8A是根据示例4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像差图。图8B是根据示例4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像差图。图8C是根据示例4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像差图。图9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5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9B是根据示例5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透镜横截面图。图9C是根据示例5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10A是根据示例5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像差图。图10B是根据示例5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像差图。图10C是根据示例5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像差图。图11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6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11B是根据示例6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透镜横截面图。图11C是根据示例6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透镜横截面图。图12A是根据示例6的变焦透镜在广角端的像差图。图12B是根据示例6的变焦透镜在中间变焦位置的像差图。图12C是根据示例6的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像差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后焦距”是指在光轴上从最后一个透镜表面到近轴(paraxial)像平面的距离,该距离以空气等效(air-equivalent)长度表示。“变焦透镜的总长度”是指通过将后焦距与在光轴上从变焦透镜的最前表面(最靠近物侧的透镜表面)到最后表面(最靠近像侧的透镜表面)的距离相加所获得的长度。“广角端”是指变焦透镜的焦距最短的状态,而“望远端”是指变焦透镜的焦距最长的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每个示例的变焦透镜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光焦度)=(焦距的倒数))的第一透镜单元L1、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L2、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L3以及包括一个或多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在变焦期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其中每对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在变焦期间改变,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R,其中透镜单元LR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和至少一个负透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负透镜包括负透镜LRN,负透镜LRN由具有所述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最大阿贝数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的材料制成:0.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21 JP 2017-141664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负折光力的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镜单元;以及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单元的后透镜组,其中每对相邻透镜单元之间的间隔在变焦期间改变,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具有负折光力的透镜单元LR,其中透镜单元LR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和至少一个负透镜,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负透镜包括负透镜LRN,负透镜LRN由具有所述至少一个负透镜的最大阿贝数并且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的材料制成:0.0<ΔθgF<0.3,其中ΔθgF表示所述材料的非常规部分色散比,以及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5<bft/bfw<50.0;以及-100.0<fr/bfw<-5.0,其中“bft”表示在望远端从透镜单元LR的像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bfw”表示在广角端从透镜单元LR的像侧的透镜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并且“fr”表示透镜单元LR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10.0<TLt/Mr<-2.0,其中TLt表示所述变焦透镜在望远端的总长度,Mr表示透镜单元LR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的变焦期间的移动量,当透镜单元LR被定位成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靠近像侧时,所述移动量的符号为正,而当透镜单元LR被定位成在望远端比在广角端更靠近物侧时,所述移动量的符号为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0<ear/bfw<10.0,其中“ear”表示透镜单元LR中最靠近像侧的透镜表面的有效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30.0<frn/bfw<-2.0,其中“frn”表示负透镜LRN的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满足以下条件表达式:2.0<D23w/D23t<20.0,其中D23w表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冈真也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