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津专利>正文

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61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该镜片由光学树脂基片、紫外线吸收层、抗蓝光层、石墨烯层组成。光学树脂基片为中间层。光学树脂基片的前端为紫外线吸收层,光学树脂基片的后端为抗蓝光层。紫外线吸收层的前端和抗蓝光层的后端分别设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采用多层石墨烯,厚度为3.5‑10nm。设于抗蓝光层后端的石墨烯层表面设有一层纳米银硅胶涂层,纳米银硅胶涂层厚度为30‑40um。紫外线吸收层为UV吸收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和二氧化硅层组成,紫外线吸收层厚度为90‑120nm。抗蓝光层自内向外由五氧化二铌层、一氧化锡层和氟化钾层组成,五氧化二铌层为65nm,一氧化锡层为55nm,氟化钾层为45nm。

A Blue Light Resistant Graphene Glass Le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ue-light-resistant graphene spectacle lens, which is composed of an optical resin substrate, an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ayer, a blue-light-resistant layer and a graphene layer. Optical resin substrates are intermediate layers. The front end of the optical resin substrate is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ayer,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optical resin substrate is the anti-blue layer. The front end of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ayer and the back end of the anti-blue lay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graphene layer. The graphene layer is made of multi-layer graphene with a thickness of 3.5 10 nm. A nano-silver silica gel coating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graphene layer at the back end of the anti-blue light layer. The thickness of the nano-silver silica gel coating is 30 40um.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ayer is composed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ayer,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layer and silica layer. The thickness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layer is 90 120nm. The anti-blue layer consists of niobium pentoxide layer, tin oxide layer and potassium fluoride layer from inside to outside. The niobium pentoxide layer is 65 nm, the tin oxide layer is 55 nm and the potassium fluoride layer is 45 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
本技术涉及眼镜光学镜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
技术介绍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电视、电脑、手机及LED灯等都存在蓝光,蓝光是可见光的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没有单独的白光,蓝光与绿光、黄光组合后呈现出白光。绿光与黄光能量小,对眼睛刺激小,蓝光波短在400-500nm之间、能量高,能够直接穿透晶体直达眼底视网膜上,从而引起视网膜细胞的损伤,长时间用眼导致眼睛疲劳,并且是不知不觉中眼睛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在校大学生为两千多万人,其中至少在百分之八十的人需要佩戴近似眼镜。并且中国儿童近似率从小城镇、中等城市至大城市都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明显从儿童高龄组向低龄组发展。其中,有一普遍现象,即已经近似的人群,在佩戴眼镜后,眼睛近似度数会逐年有轻微的加重,佩戴眼镜使得眼镜易疲劳。事实表明,现有的一些低端的眼镜镜片透光率低、抗蓝光效果差、不能有效阻挡紫外线等因素导致眼镜的使用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抗蓝光、吸收紫外线及高透光率的石墨烯眼镜镜片,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是已知的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至吸收2.3%的光。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其特征是,该镜片由光学树脂基片、紫外线吸收层、抗蓝光层、石墨烯层组成,所述光学树脂基片为中间层,光学树脂基片的前端为紫外线吸收层,光学树脂基片的后端为抗蓝光层,所述紫外线吸收层的前端和抗蓝光层的后端分别设有石墨烯层,石墨烯层采用多层石墨烯,厚度为3.5-10nm;所述设于抗蓝光层后端的石墨烯层表面设有一层纳米银硅胶涂层,纳米银硅胶涂层的厚度为30-40um。进一步,所述紫外线吸收层为UV吸收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和二氧化硅层组成,紫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90-120nm。进一步,所述抗蓝光层自内向外由五氧化二铌层、一氧化锡层和氟化钾层组成,五氧化二铌层为65nm,一氧化锡层为55nm,氟化钾层为45nm。进一步,所述光学树脂基片的厚度为1.56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技术方案设计的眼镜镜片,结合石墨烯的材料特性,实现镜片的透光率大大提高,并且石墨烯的耐磨性和强度提高了镜片的使用寿命。同时,结合紫外线吸收层和抗蓝光层,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光中的紫外线、短波蓝光进行有效过滤,使得镜片对光线传输至眼睛达到温和舒服的效果。佩戴给镜片制成的眼镜,无论是平光眼镜还是近似、老花眼镜都能够达到长时间使用,不易使得眼睛过度疲劳的效果,光线对眼睛的刺激大大降低。另外,通过纳米银硅胶涂层可以实现很好的抗菌作用,使得眼镜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细菌,有利于保护眼睛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附图1,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由光学树脂基片1、紫外线吸收层2、抗蓝光层3、石墨烯层4组成,所述光学树脂基片1为中间层,光学树脂基片1的前端为紫外线吸收层2,光学树脂基片1的后端为抗蓝光层3,所述紫外线吸收层2的前端和抗蓝光层3的后端分别设有石墨烯层4,石墨烯层4采用多层石墨烯,厚度为3.5-10nm,所述设于抗蓝光层3后端的石墨烯层4表面设有一层纳米银硅胶涂层5,纳米银硅胶涂层5的厚度为30-40um。纳米银硅胶涂层5,是利用银离子的杀菌作用,由于大部分的病原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依靠蛋白酶来维持新陈代谢,进而繁殖影响正常细胞,在这些蛋白酶之中还有一种氧代谢酶,当银遇到这种氧代谢酶时,氧代谢酶的活性会抢走银的一个电子,使银原子变成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就会吸引蛋白酶中带有负电荷的硫醇基(-SH)的特异性结合,有效地刺穿细胞壁与细胞膜外表,进一步使细菌细胞因蛋白质变性,而无法呼吸、代谢和繁殖,直至死亡,达到杀菌的效果。较优地,所述紫外线吸收层2为UV吸收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和二氧化硅层组成,紫外线吸收层2的厚度为90-120nm。较优地,所述抗蓝光层3自内向外由五氧化二铌层、一氧化锡层和氟化钾层组成,五氧化二铌层为65nm,一氧化锡层为55nm,氟化钾层为45nm。五氧化二铌层起到反射蓝光作用,一氧化锡层有较好的红外叹射率和紫外吸收性,氟化钾层对蓝光进行折射起到抗蓝光作用。较优地,所述光学树脂基片1的厚度为1.56mm。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对于属于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由光学树脂基片(1)、紫外线吸收层(2)、抗蓝光层(3)、石墨烯层(4)组成,所述光学树脂基片(1)为中间层,光学树脂基片(1)的前端为紫外线吸收层(2),光学树脂基片(1)的后端为抗蓝光层(3),所述紫外线吸收层(2)的前端和抗蓝光层(3)的后端分别设有石墨烯层(4),石墨烯层(4)采用多层石墨烯,厚度为3.5‑10nm,所述设于抗蓝光层(3)后端的石墨烯层(4)表面设有一层纳米银硅胶涂层(5),纳米银硅胶涂层(5)的厚度为30‑40u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蓝光石墨烯眼镜镜片,其特征在于:由光学树脂基片(1)、紫外线吸收层(2)、抗蓝光层(3)、石墨烯层(4)组成,所述光学树脂基片(1)为中间层,光学树脂基片(1)的前端为紫外线吸收层(2),光学树脂基片(1)的后端为抗蓝光层(3),所述紫外线吸收层(2)的前端和抗蓝光层(3)的后端分别设有石墨烯层(4),石墨烯层(4)采用多层石墨烯,厚度为3.5-10nm,所述设于抗蓝光层(3)后端的石墨烯层(4)表面设有一层纳米银硅胶涂层(5),纳米银硅胶涂层(5)的厚度为30-40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津
申请(专利权)人:杨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