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框架结构或与其有关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57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作门窗金属,框架包括有用凹形金属型材制成的框架上,有两对两两相对的框架部分,与其邻接的框架部分成直角。框架通过槽口和金属型材的局部无复盖物区段的纵向变形而制作成纵向连续而横向成一角度的外形的整体结构。用于制作金属框架的方法包括金属型材的一个或几个边部切出槽口并将其去掉,型材的腹板部被加工成为固定这些框架部分使其互相成90°角的一角部增强和角部支承结构(32',38)。(*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门框、窗框、窗扇及其类似物的金属框架结构。该框架用凹形金属型材制成且含有两对两两相对的框架部份;每个框架部份与其邻接的框架部分成一角度,例如成直角。本专利技术不受能够普遍使用的形状较简单的及形状较复杂的那些具体的金属型材的限止,即无论它们是具有一个边部和两个腹板部(实质上为C形)的或者具有两个两两相对的边部和一个中间腹板部(实质为H形)的简单型材,还是具有数量更多的突边或类似的突出部份的型材,以及封闭(管形)形型材、凹形型材均可使用本专利技术。这里所说的“边部”通常是指构成框架的一条平行于框架主平面的一条边的那部份框架;“腹板”是指垂直框架主平面的那一部分框架。迄今为止,制造用于门框、窗框、窗扇及其类似物的金属框架的方法通常是先分别制造框架另件,然后在框架的四个角用专用的固定件(如包角)和/或专用的紧固装置(包括紧固螺丝和紧固装置)把这些框架另件连接在一起。除了逐个切断框架另件及对框架另件端部进行专门的修整之外,为制造并修整这些固定件,紧固装置等,以及把这些另件费力地安装在每对相互邻接的框架另件之间,以及另件的中间贮存等等均需花费大量的劳动,消耗额外的材料,而且这些作业还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和仓库。C形L形或T形这一类型材构成的简单框架已经公知。其中,将槽口作在该型材轮廓的与此型材轮廓的另一部份关连的一个部份或两个部份上。在这种情况下,框架的角部只得到相当有限的支承,因而在拐角部位的型材显著地削弱了。这种简单的框架不适于制作窗扇,窗框,门框等。英国专利NO1394578公开了一种用单独制作的金属型材增强件在框架的每一个角部把合成塑料型材制作的单个框架另件连接在一起并将其增强的方法。该金属增强件是在该型材的边部开口之后再弯成V形的。在奥地利专利申请NO333016中,公开了分别紧固到框架构件上的增强带。其方法是在装配框架构件并使之相互成直角之后,把在两个框架构件上的增强带的延长端对着其相邻接的框架构件弯曲而形成贴合支承。像这样卓有成效地制造和固定窗扇,窗框,门框及其类似物的方法,由于其使用的金属型材是为一般设计的,故仍不适宜于经济的机械化生产或大批量生产。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新结构之后能够实现连续生产,要实现自动化生产也就更为容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它极适于制造用作门框,窗框,窗扇等的金属型材框架,并能批量和大量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别是想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它能在得到精确设计过的稳定而牢固的框架结构的同时,取消或至少将固定作业减到最低限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制造一种金属框架,它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以承受使用中产生的应力而无需使用外加构件附加刚性和强度。如用这种方法,就有可能将单个木制另件分别紧固到金属框架上而不一定需要木制另件本身再作成一整体框架。本专利技术特别构思了一种框架结构,它由面向室外的金属框架和面向室内的木制框架组成。在这种框架结构中,金属框架用作该框架结构的支承和增强部件,而木制框架主要用作复盖层并作为该框架结构中面向室内的饰面。(面向室内并成房间本身的内侧面)和隔离面层。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于用作门框,窗框及窗扇的金属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由一条凹形金属型材制作的整体框架,该型材具有纵向连续而横向成一角度的外形并能形成一矩形环状框架。该框架包含两对两两相对的框架部份,每一框架部份与其邻接的框架部份成一角度。金属型材上开有为将其局部弯曲的局部槽口,槽口具有该金属型材的纵向的无复盖物区段,通过至少在一纵向和一个横向方向上的变形,使该金属型材构成一整体框架,并使得正好在每对邻接的框架部份之间的角顶处形成角部增强和角部支承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使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在框架的每一个角部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承和特别大的锁紧作用。因为,这种支承和锁紧能用框架型材本身以较简单的加工作业来实现。所以,这种框架结构不仅可不使用外加的紧固件,而且还可实现自动化生产。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制造用作门框,窗框或窗扇的框架的方法。该框架用一条凹型的具有纵向连续而横截面成一角度的外形的金属型材制作成一个整体矩形框架。该方法包括在金属型材上加工局部槽口并在这些槽口处使金属型材局部弯曲以形成具有两对两两相对的框架部份的框架,每一框架部份与其邻接的框架部份成一角度。在加工局部槽口时,金属型材的纵向轮廓部份的局部区段被裸露出来。在将该金属型材弯成框架的过程中,这些局部区段至少在一个纵向和一个横向方向上变形,从而正好在每对邻接的框架部份间的角顶处形成各个角部的局部增强和角部支承结构。并使此框架部份间成预定的角度。在上述解决方案中,金属框架能以特别简单易行的方法作成一个整体。如该框架由先冲压,继之以弯曲和变形相结合的加工作业。用一整条其长度与框架相适应的金属型材来制作。在具体实施时,只有当单独一条金属型材坯料本身能作成成品金属框架的全部必须的部件时,这种生产才能实现。更准确地说,人们先通过比较简单的作业来得到一最终能加工成一整体的封闭框架的那段长度的金属型材,然后通过相对弯曲此金属型材的两端面并将它们简便地连接在一起而得到一成品金属框架。就将相对弯曲的两端面连接在一起而言,可以用使框架型材顺序弯曲而实现一种特别简单的连接结构。最好,连接结构能在金属型材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上形成。也就是说,将其设计成能利用金属型材本身。由于用了这种方法,就有可能不使用外加的紧固件或外加的维持紧固状态的装置而实现整件框架的自动化生产。因此,在框架制作的全过程中,通常有的固定作业全都能取消,框架制造能以近乎连贯的方式作业,顺序地直接用金属型材来实现。通过使用精确制作的支承表面,人们能以简单的弯曲作业来控制弯曲角度,以使得框架的拐角部都一样精确地制成90°角。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对其实施方式予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通过窗户中心部位的纵截面图。截面处于与窗户主截面平行的位置,以此图表明窗户的金属框架(窗框和窗扇)。图2是表明在通过窗户主平面的纵截面上的窗户角部的局部剖视图。此图表示窗户的金属框架与木制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图3是一第一种型材坯料的局部横断面图。此型材坯料构成窗框的主构件部份即金属框架。图4-6顺序表明成型如图3所示的型材坯料的几个不同的工部。图7是在与相应于图2剖面图表明的、构成窗扇的主构件即金属框架的型材坯料的剖面图。图8-10表示用于成型图7所示型材坯料的几个不同的工部。图11是局部视图,它表示在三个角部成型为如图6所示结构之后的,图1所示型材框架的第四个角部。图12-13分别表明用于成型图11所示型材坯料结构的两个预定工部。图1表示了两个不同的框架21和20。它们作为窗户的一部份,即第一框架20构成如图2所示的窗框22的主构件;第二框架21构成如图2所示的窗扇23的主构件。更准确地说,窗框22包括一铝型材制作的,作为窗框构件之一的主构件20,它面向室外。另外窗框还有一个面向室内的木制装饰构件24。框架20用螺丝24a紧到装饰构件24上。同样,窗扇23也包括一铝型材制作的,构成窗扇构件之一的主构件21,它面向室外。另外窗扇还包括一个面朝室内的木制装饰构件25。铝型材构件即框架21用螺丝25a紧固到装饰构件25上。装饰构件24和25在某些情况下可分别以单个另件的形式直接固紧到框架20和21上。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作门框、窗框或窗扇及其类似物的金属框架结构包括一由一条凹形金属型材制成的整体框架,该型材具有纵向连续而横向成一角度的外形并能形成一环状矩形框架;该框架包含有两对两两相对的框架部份,每一框架部份与其邻接的另一框架部份成一角度,该型材具有为将其局弯曲而加工出的局部槽口,其特征在于:槽口(31,35)在型材的纵向部份的无复盖物区段(32,36,37),通过在纵向和/或横向方向上的变形而连成一个整体,该金属型材正好在每一对相互邻接的框架部份间的角顶处形成角部增强和角部支承结构(32′,3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恩卡尔森
申请(专利权)人:斯皮尔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O[挪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