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联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39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气联动阀,联动阀体的两端分别与水阀体及气阀体连接,水阀体与联动阀体内共同形成水压腔,气阀体与联动阀体内共同形成燃气通道,还包括水压腔隔膜、联动轴、气门抵挡件及气门,水压腔隔膜设于水压腔内,气门设于燃气通道内,联动轴设于联动阀体内其两端分别与气门及水压腔隔膜连接,气门抵挡件设于联动阀体的内壁,水压腔隔膜、联动轴与气门联动;气门靠近水压腔隔膜的一端具有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分别与气门抵挡件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间隙与第二进气间隙,第二进气间隙的最小值大于第一进气间隙的最大值。该水气联动阀达到了可使水温恒定的效果。

Hydraulic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air linkage valve. The two ends of the linkage valve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valve body and the air valve body. The water valve body and the linkage valve body jointly form a water pressure chamber. The air valve body and the linkage valve body jointly form a gas channel, including a water pressure chamber diaphragm, a linkage shaft, a valve resistor and a valve. The water pressure chamber diaphragm is located in the water pressure chamber, and the valve is located in the gas channel. Axis is arranged in the linkage valve body and its two ends are connected with valve and water pressure chamber diaphragm respectively. Valve counterparts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linkage valve body, and the water pressure chamber diaphragm, the linkage shaft and the valve are linked. The first inclined surfac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surface of the valve near the water pressure chamber diaphragm have the first inclined surfac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surface form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intake gap between the first inclined surface and the second inclined surface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second air intake clearance is larger than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first air intake clearance. The water-air linkage valve achieves the effect of keeping the water temperature const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气联动阀
本技术涉及燃气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气联动阀。
技术介绍
水气联动阀一般包括水阀体、联动阀体及气阀体,联动阀体的两端分别与气阀体与水阀体连接,水阀体和联动阀体内共同形成水压腔,水压腔内设有水压腔隔膜,并将水压腔分割为高压腔与低压腔,高压腔设置有出水通道,使用时,从水阀体的进水口通一定压力的水,使联动阀体上的微动开关动作并反馈信号给主控板,再由主控板控制安装在气阀体上的电磁阀是否通电开启燃气通道。但是传统所用到的水气联动阀,当进水流量大小变换时,出水温度会随着进水流量的变大而降低,则当该水气联动阀应用于燃气热水器时,燃气热水器会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水气联动阀,能有效地保证水温的稳定。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水气联动阀,包括水阀体、联动阀体以及气阀体,所述联动阀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阀体及所述气阀体连接,所述水阀体与所述联动阀体内共同形成水压腔,所述气阀体与所述联动阀体内共同形成燃气通道,还包括水压腔隔膜、联动轴、气门抵挡件及气门,所述水压腔隔膜设于所述水压腔内,所述气门设于所述燃气通道内,所述联动轴设于所述联动阀体内,所述联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门及所述水压腔隔膜连接,所述气门抵挡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燃气通道的内壁,所述水压腔隔膜、所述联动轴与所述气门联动;其中,所述气门具有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所述第一倾斜面沿水作用于所述水压腔隔膜上的压力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分别与所述气门抵挡件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间隙与第二进气间隙,所述第二进气间隙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进气间隙的最大值。本技术所述的水气联动阀,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当适量的水进入水阀体时,水的压差推动水压腔隔膜、联动轴及气门一起向左移动,此时气门被推开,燃气被点火从进气间隙进入联动阀体,此时有热水流出,当水流量增加时,气门更向左移动,由于气门具有第一倾斜面,此时通气量相应增加,保证了在水流量增加时有足够的气流量将水烧热,保证了水温稳定,当水流量继续增加时,气门更向左移动,由于气门具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则通气量继续相应增加,保证了在水流量增加时有足够的气流量将水烧热,保证了水温稳定,当水流量增加到最大时,通气量相应增加到最大,水温一直保持稳定,从而达到了水温恒定的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门包括本体、第一圆台及第二圆台,所述第一圆台位于所述本体与所述第二圆台之间,所述第一圆台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圆台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台的侧面为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圆台的侧面为所述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由所述第二圆台指向所述第一圆台方向向偏离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门抵挡件为气门挡圈,所述气门设置于所述气门抵挡件的内侧,所述水气联动阀还包括气门密封圈,所述气门密封圈套接于所述气门外侧且可与所述气门抵挡件抵接密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门外开设有周向槽,所述气门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周向槽内,且所述气门密封圈靠近所述气门抵挡件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气门密封圈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气门抵挡件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气联动阀还包括稳压件,所述稳压件安装于所述气阀体上,所述稳压件与所述气阀体之间形成稳压腔,经过所述稳压腔的燃气进入所述燃气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件包括:端盖,与所述气阀体连接形成进气腔;气稳压芯,滑动设于所述进气腔内且将所述进气腔分割形成稳压腔与连通所述燃气通道的进气通道,所述稳压腔由所述气稳压芯与所述气阀体形成,所述稳压腔与所述进气通道之间具有进气口;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气稳压芯背离所述稳压腔的一侧;固定件,与所述端盖连接且抵接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气稳压芯相对于所述进气腔滑动时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进气口的面积随着所述弹性件的压缩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调节螺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稳压芯背离所述稳压腔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弹性件容置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抵接所述弹性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气腔内的稳压隔膜,所述稳压隔膜的外侧壁与所述端盖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气稳压芯滑动且密封设于所述稳压隔膜的内侧,所述稳压隔膜、所述气稳压芯与所述气阀体三者之间形成所述稳压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稳压隔膜具有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M-M面剖视图;图4为图3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A处放大图;图5为图3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气门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2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A-A面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图2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B-B面的剖视图;图8为图7中所提供的水气联动阀的B处放大图。水气联动阀100水阀体10联动阀体20抵挡部21气阀体30水压腔隔膜41隔膜胶圈座42联动轴51螺母52螺母矩形圈53第二密封圈54挡圈55弹簧座56轴套弹簧57垫圈58第三密封圈59气门抵挡件61气门62第一倾斜面621第二倾斜面622本体623第一圆台624第二圆台625第一密封圈63气门密封圈64凸起641气门内弹簧65气门外弹簧66弹簧压板67水稳压弹簧71水稳压芯72水阀芯81气阀芯82稳压件90端盖92气稳压芯93容纳腔931弹性件94固定件95稳压隔膜96第四密封圈97压板98第五密封圈99燃气通道a稳压腔b进气通道c。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气联动阀100,包括水阀体10、联动阀体20及气阀体30,联动阀体20的两端分别与水阀体10与气阀体30连接,即联动阀体20位于水阀体10与气阀体30之间,水阀体10与联动阀体20内共同形成水压腔,气阀体30与联动阀体20内共同形成燃气通道a。继续参阅图3,及参阅图4与图5,水气联动阀100还包括水压腔隔膜41、联动轴51、气门抵挡件61及气门62,水压腔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气联动阀(100),包括水阀体(10)、联动阀体(20)以及气阀体(30),所述联动阀体(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阀体(10)及所述气阀体(30)连接,所述水阀体(10)与所述联动阀体(20)内共同形成水压腔,所述气阀体(30)与所述联动阀体(20)内共同形成燃气通道(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压腔隔膜(41)、联动轴(51)、气门抵挡件(61)及气门(62),所述水压腔隔膜(41)设于所述水压腔内,所述气门(62)设于所述燃气通道(a)内,所述联动轴(51)设于所述联动阀体(20)内,所述联动轴(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门(62)及所述水压腔隔膜(41)连接,所述气门抵挡件(61)固定设置于所述燃气通道(a)的内壁,所述水压腔隔膜(41)、所述联动轴(51)与所述气门(62)联动;其中,所述气门具有第一倾斜面(621)与第二倾斜面(622),所述第二倾斜面(622)与所述第一倾斜面(621)沿水作用于所述水压腔隔膜(41)上的压力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621)与所述第二倾斜面(622)分别与所述气门抵挡件(61)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间隙与第二进气间隙,所述第二进气间隙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进气间隙的最大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气联动阀(100),包括水阀体(10)、联动阀体(20)以及气阀体(30),所述联动阀体(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阀体(10)及所述气阀体(30)连接,所述水阀体(10)与所述联动阀体(20)内共同形成水压腔,所述气阀体(30)与所述联动阀体(20)内共同形成燃气通道(a),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压腔隔膜(41)、联动轴(51)、气门抵挡件(61)及气门(62),所述水压腔隔膜(41)设于所述水压腔内,所述气门(62)设于所述燃气通道(a)内,所述联动轴(51)设于所述联动阀体(20)内,所述联动轴(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门(62)及所述水压腔隔膜(41)连接,所述气门抵挡件(61)固定设置于所述燃气通道(a)的内壁,所述水压腔隔膜(41)、所述联动轴(51)与所述气门(62)联动;其中,所述气门具有第一倾斜面(621)与第二倾斜面(622),所述第二倾斜面(622)与所述第一倾斜面(621)沿水作用于所述水压腔隔膜(41)上的压力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面(621)与所述第二倾斜面(622)分别与所述气门抵挡件(61)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间隙与第二进气间隙,所述第二进气间隙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进气间隙的最大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联动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62)包括本体(623)、第一圆台(624)及第二圆台(625),所述第一圆台(624)位于所述本体(623)与所述第二圆台(625)之间,所述第一圆台(62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圆台(625)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圆台(624)的侧面为所述第一倾斜面(621),所述第二圆台(625)的侧面为所述第二倾斜面(622);所述第一倾斜面(6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622)均由所述第二圆台(625)指向所述第一圆台(624)方向向偏离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倾斜面(62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622)相互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联动阀(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抵挡件(61)为气门挡圈,所述气门(62)设置于所述气门抵挡件(61)的内侧,所述水气联动阀(100)还包括气门密封圈(64),所述气门密封圈(64)套接于所述气门(62)外侧且可与所述气门抵挡件(61)抵接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气联动阀(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王杰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