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15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的进水口和设置在外壳另一侧的出水口,外壳内部沿着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内均设有用于沉淀的斜管,生化处理区内设有挂膜填料,外壳上设有对应第一沉淀区的第一检修人孔、对应第二沉淀区的第二检修人孔、对应生化处理区的第三检修人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连贯性好,适合各种场所建造,适用范围广,雨水中沙石等颗粒杂质沉淀效果好,对SS的去除率高,还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COD等有害物质,每个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均对应一个检修人孔,使得其人工检修和人工清理方便。

A Small Rainwater Regulating and Storage Tank with Water Treatment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mall rainwater storage tank with water treatment function,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water inlet on one side of the shell and a water outle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hell. There are successively connected first sedimentation zone, second sedimentation zone and biochemical treatment zone in the shell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zone and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zone are equipped with inclined pipes for sedimentation. There are film-hanging fillers in the treatment area, the first overhaul man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precipitation area, the second overhaul man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precipitation area and the third overhaul manh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biochemical treatment area. The utility model has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volume and good coherence, is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places, wide application range, good precipitation effect of sand and stone particles in rainwater, high removal rate of SS, and effective removal of harmful substances such as COD in rainwater. Each precipitation area and biochemical treatment area corresponds to a manhole, which makes manual maintenance and manual cleaning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调蓄池,尤其涉及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
技术介绍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普通的雨水调蓄池占地面积大,建造场所受到限制,而且雨水中的颗粒杂质易于在调蓄池中沉积,人工清理难度大,对SS的去除率得不到保障,同时雨水中的COD等有害物质无法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适合各种场所建造,适用范围广,雨水中沙石等颗粒杂质沉淀效果好,对SS的去除率高,人工清理方便,还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COD等有害物质的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的进水口和设置在外壳另一侧的出水口,所述外壳内部沿着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所述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内均设有用于沉淀的斜管,所述生化处理区内设有挂膜填料,所述外壳上设有对应第一沉淀区的第一检修人孔、对应第二沉淀区的第二检修人孔、对应生化处理区的第三检修人孔。本技术将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设置在同一个外壳内,使得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连贯性好,适合各种场所建造,适用范围广,雨水中沙石等颗粒杂质沉淀效果好,对SS的去除率高,还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COD等有害物质,每个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均对应一个检修人孔,使得其人工检修和人工清理方便。优选地,所述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之间通过第一隔舱板隔开,所述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二隔舱板隔开,所述第一隔舱板和第二隔舱板均为带孔隔舱板。该种结构使得其各个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之间相互独立有相互连贯,进一步确保沉淀区的沉淀效果和生化处理区的处理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检修人孔、第二检修人孔和第三检修人孔均位于外壳顶部,所述外壳底部内侧设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进泥端位于第一沉淀区内,排泥管贯穿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排泥管的出泥端位于第三检修人孔处。该种结构进一步方便其人工检修和人工清理。优选地,所述外壳呈水平罐状,其两端分别为半球形进水端和半球形出水端,所述进水口位于半球形进水端上侧,所述出水口位于半球形出水端上侧。该种结构方便其安装,而且使得其填埋在地下更加牢固可靠。优选地,所述挂膜填料上的挂膜为微生物挂膜。该种结构进一步确保其对COD等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本技术将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设置在同一个外壳内,使得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连贯性好,适合各种场所建造,适用范围广,雨水中沙石等颗粒杂质沉淀效果好,对SS的去除率高,还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COD等有害物质,每个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均对应一个检修人孔,使得其人工检修和人工清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进水口,3.出水口,4.第一沉淀区,5.第二沉淀区,6.生化处理区,7.斜管,8.挂膜填料,9.排泥管,10.半球形进水端,11.第一检修人孔,12.第二检修人孔,13.第三检修人孔,14.第一隔舱板,15.第二隔舱板,16.半球形出水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包括外壳1、设置在外壳1一侧的进水口2和设置在外壳1另一侧的出水口3。外壳1内部沿着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区4、第二沉淀区5和生化处理区6,第一沉淀区4和第二沉淀区5内均设有用于沉淀的斜管7,生化处理区6内设有挂膜填料8,外壳1上设有对应第一沉淀区4的第一检修人孔11、对应第二沉淀区5的第二检修人孔12、对应生化处理区6的第三检修人孔13。第一沉淀区4和第二沉淀区5之间通过第一隔舱板14隔开,第二沉淀区5和生化处理区6之间通过第二隔舱板15隔开,第一隔舱板14和第二隔舱板15均为带孔隔舱板。第一检修人孔11、第二检修人孔12和第三检修人孔13均位于外壳1顶部,外壳1底部内侧设有排泥管9,排泥管9的进泥端位于第一沉淀区4内,排泥管9贯穿第一沉淀区4、第二沉淀区5和生化处理区6,排泥管9的出泥端位于第三检修人孔13处。外壳1呈水平罐状,其两端分别为半球形进水端10和半球形出水端16,进水口2位于半球形进水端10上侧,出水口3位于半球形出水端16上侧。挂膜填料8上的挂膜为微生物挂膜。本技术使用时,埋在地底下,雨水从进水口进入调蓄池,进过两个沉淀池沉淀,使雨水中的沙石等杂质得到沉淀,沉淀后的雨水进入生化处理区,挂膜填料上挂膜的微生物可以去除部分COD等有害物质,本技术的调蓄池对SS的去除率可达70%。本技术将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设置在同一个外壳内,使得其结构紧凑,体积小,连贯性好,适合各种场所建造,适用范围广,雨水中沙石等颗粒杂质沉淀效果好,对SS的去除率高,还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COD等有害物质,每个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均对应一个检修人孔,使得其人工检修和人工清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的进水口和设置在外壳另一侧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沿着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所述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内均设有用于沉淀的斜管,所述生化处理区内设有挂膜填料,所述外壳上设有对应第一沉淀区的第一检修人孔、对应第二沉淀区的第二检修人孔、对应生化处理区的第三检修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一侧的进水口和设置在外壳另一侧的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沿着水流方向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区、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所述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内均设有用于沉淀的斜管,所述生化处理区内设有挂膜填料,所述外壳上设有对应第一沉淀区的第一检修人孔、对应第二沉淀区的第二检修人孔、对应生化处理区的第三检修人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水处理功能的小型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之间通过第一隔舱板隔开,所述第二沉淀区和生化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二隔舱板隔开,所述第一隔舱板和第二隔舱板均为带孔隔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陵超胡杭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