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413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包括第一配水渠及第二配水渠,第一配水渠两侧渠壁高度不同,在渠壁较高的一侧连接进水管,较低的一侧设有堰板,第二配水渠的高度低于第一配水渠,第一配水渠较低渠壁的一侧与第二配水渠之间为曝气台,第二配水渠远离曝气台的一侧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包括底层的防渗结构及其上方的填料结构,填料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及第三碎石层,第二碎石层及第三碎石层之间设有集水管,第三碎石层上方设有布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自然高差形成曝气瀑布,跌水汇集于配水渠中,通过布水管均匀布置于潜流湿地系统中,实现人工湿地的无动力充氧。

A New Zero Power Constructed Wetland Oxygen Fil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zero-power constructed wetland aer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e first distribution channel and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channel. The two sides of the first distribution channel have different height, and the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on the higher side of the channel wall. The lower side is provided with weir plates. The height of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channel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distribution channel. The aeration platform is between the lower side of the first distribution channel wall and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channel. The second distribution channel is constructed wetland far from the aeration platform.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includes the impervious structure of the bottom layer and the filling structure above it. The filling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first gravel layer, the second gravel layer and the third gravel layer from bottom to top. A catchment pip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gravel layer and the third gravel layer, and a distribution pipe is arranged above the third gravel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natural elevation difference is used to form an aeration waterfall, the falling water is gathered in the distribution channel, and the distribution pipe is evenly arranged in the subsurface wetland system to realize the non-dynamic aeration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廉,便于操作,易于管理,具有良好处理效果的生态处理系统,在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人工湿地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制约了人工湿地功能的发挥,其中易受气候温度影响、占地面积大、基质容易堵塞、水中溶解氧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甚至制约了湿地的发展。这些因素当中水体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对人工湿地的广泛应用起到较大制约作用。湿地环境对很多生物来说是一种严酷的逆境,最严酷的条件是湿地土壤缺氧,在缺氧条件下,生物很难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部分湿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湿地前端加上曝气装置,但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因素,曝气装置会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部分湿地为增加充氧效果,在设计中降低水深,但在同等处理效果下,水深越低,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越大。现有中国专利文件CN201410565330.5公布了一种跌水充氧-高纵深复合潜流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其主要技术方案为:将农村生活原水经格栅处理后,送入调节池,经调节池处理后,污泥进入污泥池,并经处理后外运处置,经调节池后的污水进入跌水景观设施,经跌水景观设施处理后,进入跌水充氧-高纵深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简称湿地,OHSFS),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要求,被排放或回收利用;与本技术方案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利用堰板实现均匀布水,利用自然高差形成曝气瀑布,跌水汇集于配水渠中,通过布水管均匀布置于潜流湿地系统中,实现人工湿地的无动力充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包括第一配水渠及第二配水渠,所述第一配水渠两侧渠壁高度不同,在所述渠壁较高的一侧连接进水管,较低的一侧设有堰板,所述第二配水渠的高度低于第一配水渠,所述第一配水渠较低渠壁的一侧与第二配水渠之间为曝气台,所述第二配水渠远离曝气台的一侧为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底层的防渗结构及其上方的填料结构,所述填料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及第三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及第三碎石层之间设有集水管,所述第三碎石层种有湿地植物,且其上方设有布水管。进一步的,所述防渗结构由下至上包括填土层、C15垫层、防渗膜及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台的上游与下游高度差为500mm,所述堰板为采用5mm厚钢板加工而成的三角堰板,其上开有用于固定堰板的预留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碎石层采用的碎石为15-30mm,厚度为300mm;所述第二碎石层采用的碎石为8-15mm,厚度为400mm;第三碎石层采用的碎石为4-8mm,厚度为300mm。作为优选,所述布水管及集水管均采用100g/㎡的土工布包裹。作为优选,所述防渗结构的填土层通过分层碾压及夯实,压实系数>95%,所述C15垫层为100mm厚,所述防渗膜为1.0mmHDPE防渗膜,所述土工布为200g/㎡的土工布。作为优选,所述湿地植物为香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堰板实现均匀布水,设置上游与下游高差为500mm的曝气台,利用自然高差形成曝气瀑布,跌水汇集于配水渠中,通过布水管均匀布置于潜流湿地系统中,实现人工湿地的无动力充氧。与现有的充氧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且同等工艺状况下,湿地的面积没有增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堰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曝气台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包括第一配水渠1及第二配水渠2,均使用砖砌而成,所述第一配水渠1两侧渠壁高度不同,在所述渠壁较高的一侧连接进水管3,较低的一侧设有堰板4,起到均匀配水的作用。所述第二配水渠2的高度低于第一配水渠1,所述第一配水渠1较低渠壁的一侧与第二配水渠2之间为曝气台5,所述第二配水渠2远离曝气台5的一侧为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底层的防渗结构10及其上方的填料结构,所述填料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第一碎石层6、第二碎石层7及第三碎石层8,所述第二碎石层7及第三碎石层8之间设有集水管11,所述第三碎石层8种有湿地植物12,且其上方设有布水管9;所述防渗结构10由下至上包括素填土,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95%、100mm厚C15垫层、1.0mmHDPE防渗膜及200g/㎡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台5的上游与下游高度差为500mm,所述堰板4为采用5mm厚钢板加工而成的三角堰板,其上开有用于固定堰板4的预留孔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碎石层6采用的碎石为15-30mm,厚度为300mm;所述第二碎石层7采用的碎石为8-15mm,厚度为400mm;第三碎石层8采用的碎石为4-8mm,厚度为300mm。作为优选,所述布水管9及集水管11均采用100g/㎡的土工布包裹,起到布水集水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湿地植物12为香蒲,其去污能力强。本技术利用堰板4实现均匀布水,设置上游与下游高差为500mm的砖砌曝气台5,利用自然高差形成曝气瀑布,跌水汇集于配水渠中,通过布水管9均匀布置于潜流湿地系统中,实现人工湿地的无动力充氧。与现有的充氧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且同等工艺状况下,湿地的面积没有增加。本技术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水渠(1)及第二配水渠(2),所述第一配水渠(1)两侧渠壁高度不同,在所述渠壁较高的一侧连接进水管(3),较低的一侧设有堰板(4),所述第二配水渠(2)的高度低于第一配水渠(1),所述第一配水渠(1)较低渠壁的一侧与第二配水渠(2)之间为曝气台(5),所述第二配水渠(2)远离曝气台(5)的一侧为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底层的防渗结构(10)及其上方的填料结构,所述填料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第一碎石层(6)、第二碎石层(7)及第三碎石层(8),所述第二碎石层(7)及第三碎石层(8)之间设有集水管(11),所述第三碎石层(8)种有湿地植物(12),且其上方设有布水管(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水渠(1)及第二配水渠(2),所述第一配水渠(1)两侧渠壁高度不同,在所述渠壁较高的一侧连接进水管(3),较低的一侧设有堰板(4),所述第二配水渠(2)的高度低于第一配水渠(1),所述第一配水渠(1)较低渠壁的一侧与第二配水渠(2)之间为曝气台(5),所述第二配水渠(2)远离曝气台(5)的一侧为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包括底层的防渗结构(10)及其上方的填料结构,所述填料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第一碎石层(6)、第二碎石层(7)及第三碎石层(8),所述第二碎石层(7)及第三碎石层(8)之间设有集水管(11),所述第三碎石层(8)种有湿地植物(12),且其上方设有布水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结构(10)由下至上包括填土层、C15垫层、防渗膜及土工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零动力人工湿地充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台(5)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耀坤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