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404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雨水径流和/或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污水,提供生物滤池;将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生物滤池中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化水;将所述净化水回收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用于净化雨水径流和/或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污水后,使污水的COD去除率达80~85%,SS去除率达80~90%,NH3‑N去除率达70~80%,TP去除率达40~60%。

Purification Treatment of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urification treatment method for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llecting sewage generated by rainwater runoff and/or combined pipeline overflow, providing a biological filter; filtering and treating the sewage into the biological filter to obtain purified water; and recycling the purified water. The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urification treatment method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used to purify the sewage produced by rainwater runoff and/or combined pipeline overflow, so that the COD removal rate of sewage reaches 80-85%, SS removal rate reaches 80-90%, NH3_N removal rate reaches 70-80%, and TP removal rate reaches 40-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雨的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强,土地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初期雨水的径流来势猛,水量大,水质差,具有突发性和非连续性。据调查,每年由城市地表径流造成的污染负荷相当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染负荷,城市地表径流水中污染悬浮物、重金属及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在数量级上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以北京为例,雨水径流中污染物SS(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TP(总磷)、TN(总氮)的超标倍数分别为3.89、13.55、3.35和15.97,说明我国的城市面源污染非常严重。污染物质随径流进入水体后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很大,水体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随之改变,对城市的受纳水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城市排水体制和管道系统是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而CSO(合流制管道溢流)排放是我国地表水污染的主要问题。CSO污染具有的特点包括:流量变化很大;浓度变化大;对某些河流沟道系统,在暴雨天气时,由于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累积,流入沟道,在CSO过程初期,形成了污水流量的高峰值,并且由于初期暴雨对地表和沟道中累积的污染物的冲刷,形成了污染物浓度的高峰,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污水得以稀释,污染物浓度下降至平均水平。CSO主要污染物的测定数值变化范围很大,其中COD和SS均值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由此可见,合流制管道溢流这一具有爆发性特征的污染源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控制初期雨水径流和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城市面源污染,目前采取的方式包括截污调蓄、排口水质处理。现有相关处理方法具有如下缺陷:(1)采用截留或沉淀等方式处理初期雨水,仅利用了简单的物理作用对较大的颗粒污染物进行截留或沉淀,并未起到良好的净水效果以及脱氮除磷效果,处理效果有限。(2)在排口末端或者管道上设置旋流沉砂器等在线处理设施,需对每条管道或每个排口进行改造,工程量大,改造空间需根据现场情况而定。(3)采用湿地进行处理,可结合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的作用,雨水效果好,但是停留时间长,占地大,适合利用城市现有水体或水库,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雨水径流和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净化效果不理想,治理过程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收集雨水径流和/或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污水,提供生物滤池;将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生物滤池中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化水;将所述净化水回收利用;其中,所述生物滤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水槽、预处理槽、生态处理槽和集水槽;所述预处理槽内设置有布水盲管和包覆所述布水盲管的第一砾石层,所述进水槽通过所述布水盲管与所述预处理槽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槽和所述生态处理槽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生态处理槽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介质层和第二砾石层,所述介质层载有水生植物,所述第二砾石层内设有集水盲管,且所述生态处理槽通过所述集水盲管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方法中应用多级生物滤池作为绿色的区域处理和储水设施系统,采用了绿色雨水原则和建设工艺,使用“绿色”设施和过程来削减染物;(2)该方法对多级生物滤池的处理量、处理效果及处理后雨水综合利用的研究为区域性的雨水处理提出可行性方案,实现了区域的生态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3)该方法建立梯田式多级生物滤池,使水流慢下来,减缓上游下来的地表径流、削减洪峰,调节季节性雨水。其方位、形式、深度都依据地质、地形因素和水流分析而设定,为以后的工程设计及建设提供经验。(4)该方法建立“绿色”的生物除氮构造体系,解决径流污染物氮去除的难题,系统COD去除率达80~85%,SS去除率达80~90%,NH3-N去除率达70~80%,TP去除率达40~60%。(5)用该方法处理初雨径流及CSO污染,可形成生态化的地表景观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滤池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流程;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进水槽;2:预处理槽;3:布水盲管;4:排泥渠;5:溢流堰;6:生态处理槽;7:集水盲管;8:集水槽;9:集水管;10:第一砾石层;11:介质层;12:第二砾石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01:收集雨水径流和/或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污水,提供生物滤池;S02:将上述污水通入生物滤池中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化水;S03:将所述净化水回收利用;其中,请参阅图1及图2,上述步骤S01中的生物滤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水槽1、预处理槽2、生态处理槽6和集水槽8;预处理槽内2设置有布水盲管3和包覆布水盲管3的第一砾石层10,进水槽1通过布水盲管3与预处理槽2相连通;预处理槽2和生态处理槽6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溢流堰5,生态处理槽6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介质层11和第二砾石层12,介质层11载有水生植物(图未标注),第二砾石层12内设有集水盲管7,且生态处理槽6通过集水盲管7与集水槽8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该方法中应用多级生物滤池作为绿色的区域处理和储水设施系统,采用了绿色雨水原则和建设工艺,使用“绿色”设施和过程来削减染物;(2)该方法对多级生物滤池的处理量、处理效果及处理后雨水综合利用的研究为区域性的雨水处理提出可行性方案,实现了区域的生态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3)该方法建立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收集雨水径流和/或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污水,提供生物滤池;将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生物滤池中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化水;将所述净化水回收利用;其中,所述生物滤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水槽、预处理槽、生态处理槽和集水槽;所述预处理槽内设置有布水盲管和包覆所述布水盲管的第一砾石层,所述进水槽通过所述布水盲管与所述预处理槽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槽和所述生态处理槽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生态处理槽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介质层和第二砾石层,所述介质层载有水生植物,所述第二砾石层内设有集水盲管,且所述生态处理槽通过所述集水盲管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收集雨水径流和/或合流制管道溢流产生的污水,提供生物滤池;将所述污水通入所述生物滤池中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化水;将所述净化水回收利用;其中,所述生物滤池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水槽、预处理槽、生态处理槽和集水槽;所述预处理槽内设置有布水盲管和包覆所述布水盲管的第一砾石层,所述进水槽通过所述布水盲管与所述预处理槽相连通;所述预处理槽和所述生态处理槽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生态处理槽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介质层和第二砾石层,所述介质层载有水生植物,所述第二砾石层内设有集水盲管,且所述生态处理槽通过所述集水盲管与所述集水槽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槽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收集所述预处理槽内杂物的排泥槽,且所述排泥槽的坡度为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和所述集水槽相连,且所述进水槽和所述集水槽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阀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面源污染净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盲管的下端两侧设置有使所述预处理槽内的水流为上向流的第一盲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燕霞蒲文鹏李洪利刘旭王冠平
申请(专利权)人:光大水务科技发展南京有限公司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