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434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包括缝合针及连于缝合针尾端的缝合线,所述缝合针的尾端设置呈中空管状,所述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在缝合线上呈螺旋方向设置,缝合线的一端插入缝合针尾端的中空管内后,再卡压中空管的管壁,使缝合线连于缝合针的尾端,缝合线的另一端上设置呈防滑脱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专用于消化内镜手术下带有倒刺线缝合针,能够通过狭长的钳道进行置入消化腔内以及取出,并且可以免打结。

A suture needle with suture for digestive endoscopic surger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ture needle with suture for digestive endoscopic surgery, which comprises a suture needle and a suture thread connected to the tail end of the suture needle. The suture needle has a hollow tube at the tail end. The suture thread is provided with an inverted needle, which is spirally arranged on the suture line. After one end of the suture is inserted into the hollow tube at the tail end of the suture needle, the tube wall of the hollow tube is clamped. The suture is connected to the tail end of the suture needl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uture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slip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digestive endoscopy surgery with inverted needle suture needle, which can be inserted into and taken out of the digestive cavity through a narrow forceps, and can avoid kno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
技术介绍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多发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而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现率也随之增高,对于一些消化道早期肿瘤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进行切除肿瘤,就能够达到根治性效果。随着消化内镜和内镜下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检查越来越成为消化道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使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现也越来越多,内镜下治疗也随之增多,导致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相应也增多,这其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穿孔可分为内镜诊疗穿孔并发症和主动消化系统管壁造口,如内镜检查时发生穿孔,消化道息肉摘除、EMR、ESD等发生的穿孔,以及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和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切口等,以前消化道穿孔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修补,随着内镜器械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消化道穿孔可以在内镜下进行缝合。目前常用的消化道穿孔闭合技术主要有常规止血夹闭合、大止血夹闭合、尼龙圈套器止血夹荷包缝合法、OTSC(over-the-scope-clipsystem)、金属夹闭合术,另外,在食管、十二指肠等相对狭小部位的穿孔还可用临时性覆膜金属支架治疗,但上述治疗存在着技术难度高、操作繁琐、时间长、可靠性不高等缺点,有些还仅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在所有的消化道穿孔缝合技术中,外科缝合技术是最基本的、最可靠的,也是其他技术难以完成后,最终选择的缝合手段。外科缝合技术可以做到消化道管壁全层对位缝合,这是组织愈合及防止消化腔术后渗漏的重要因素,上述缝合技术难以达到。在借助消化内镜进行缝合手术时,由于消化内镜的钳道空间非常有限,胃镜钳道的直径约为2.8mm,肠镜钳道的直径约为3.2mm,而钳道本身的长度在1.2~1.4mm左右,在这样狭长的空间里,能够放置的手术器械非常有限,目前常规的缝合手术器械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需制作出一种专门用于消化内镜下微创手术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专用于消化内镜手术下带有倒刺线缝合针,能够通过狭长的钳道进行置入消化腔内以及取出,并且可以免打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包括缝合针及连于缝合针尾端的缝合线,所述缝合针的尾端设置呈中空管状,所述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在缝合线上呈螺旋方向设置,缝合线的一端插入缝合针尾端的中空管内后,再卡压中空管的管壁,使缝合线连于缝合针的尾端,缝合线的另一端上设置呈防滑脱结构。所述的缝合针为超弹性镍钛记忆合金丝。所述的缝合针长度为19mm,直径为0.5~0.6mm。所述的缝合针为1/2弧度,5*12型。所述的缝合线为聚丙烯聚合物。所述的倒刺为三角状倒刺或鱼骨状倒刺。所述的缝合线为4-0~1-0系,长度为15~25cm。所述的缝合线每厘米上设有8个倒刺。所述的防滑脱结构为设于缝合线另一端的活结或线结。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还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与缝合针释放/回收装置配套使用,本专利技术缝合针具有不变形、弹性好、硬度适中的特点,便于进出释放管/回收管;2.本专利技术缝合线具有免打结、异物反应小、可吸收等特点;3.本专利技术在缝合时免打结,无需助手牵拉缝合线,提高手术效率,减少麻醉反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缝合线上三角状倒刺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缝合线上鱼骨状倒刺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缝合针与缝合线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包括缝合针1及连于缝合针1尾端的缝合线2,所述缝合针1材质选用超弹性镍钛记忆合金丝(直径为0.5~0.6mm)制作而成,该材质具有不变形、弹性好、硬度适中等特点,克服传统不锈钢缝合针硬度高、弹性差等缺陷,缝合针1的尾端设置呈中空管状,将缝合线2的一端插入缝合针1尾端的中空管内后,再用钳子卡压中空管的管壁,管壁变形后,夹住缝合线2,使缝合线2连于缝合针1的尾端,缝合针1采用1/2弧度,5*12型,全长约19mm。较佳的,所述缝合线2上具有三角状的倒刺3或鱼骨状的倒刺3,倒刺在缝合线上呈螺旋方向设置,缝合线2材质选用聚丙烯聚合物,可吸收,缝合线2规格主要选择4-0~1-0系,长度为15~25cm较为合适,在缝合线2每厘米上设有8个倒刺3,缝合线2的另一端上设置呈防滑脱结构4,防滑脱结构4采用活结或线结,便于缝合组织收紧后,防止缝合线2滑脱。手术时,与本专利技术配套使用的缝合针释放/回收装置,主要包括释放头/弯钩、鞘管、操作手柄和辅助套管,辅助套管套在鞘管上,在鞘管上可来回移动,鞘管内设有一根镍钛合金丝,操作手柄上设有滑环,镍钛合金丝的一端与释放头/弯钩连接,另一端与滑环连接,鞘管的一端与操作手柄连接,另一端连接一释放/回收套管,当拉动或推动滑环时,作用力通过镍钛合金丝传导至释放头/弯钩在释放/回收套管中进出。将本专利技术缝合针、缝合线释放入胃肠腔的操作:将缝合针、缝合线准备好后,将缝合针释放装置的滑环拉向操作手柄尾端,使释放头回缩进入释放管中,用普通血管钳将缝合针送入释放管中:缝合针头端先入释放管,血管钳夹住尾部将其全部置入官腔中,再将辅助套管向释放管远端推出,随着辅助套管推出长度的增加,逐渐将缝合线全部收入其管腔中备用。当需要缝合用时,先将辅助套管头端由消化内镜钳道置入,然后连同释放装置鞘管一并插入,当释放管头端进入视野时,将辅助套管向后拉,缝合线便释放入胃肠腔中,直至辅助套管后撤至释放管后方,此时将滑环向前推动,作用力通过镍钛合金丝传导至释放头,释放头推动缝合针连同缝线由释放管中弹出,进入胃肠腔中,然后拔出释放装置,插入消化内镜用持针钳和血管钳,就可以进行缝合了。缝合时可将胃肠腔穿孔部位全层对位缝合,抽紧缝线(缝线尾端有防滑脱长方形结构,或活结收紧),放松时,无需牵拉缝线,因缝合线有倒刺,防止组织回缩,然后进行下一针缝合,以此类推,直至完全缝合穿孔,再往回缝合1~2针,抽紧缝线,予以保留适当长度,剪断缝线,取出缝合针,手术结束。将本专利技术缝合针、缝合线从胃肠腔中回收的操作:首先将滑环拉向操作手柄尾端,使弯钩回缩进入回收管中,当需要回收缝合针时,术者将缝合针回收装置由消化内镜钳道插入,头部进入视野后,助手将滑环向前推进,弯钩露出,左手操作手柄尾环,右手拧动滑环,操作手柄主体一并旋转,带动镍钛合金丝弯钩一同旋转,当弯钩与缝合针中部垂直时,钩住弯针中部,拉动滑环,将针拉到回收管头端,确定未将黏膜组织误钩入,助手用力将滑环向后回拉,缝合针就会折弯进入回收管,然后将回收装置拔出钳道,回收完成。回收装置拔出后,用小血管钳将针拔出,即可完成整个缝合针回收操作。回收装置清洗消毒后可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适应症,可用于以下穿孔的缝合:1.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检查穿孔;2.内镜下治疗后穿孔:息肉摘除术、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3.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和经自然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包括缝合针及连于缝合针尾端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的尾端设置呈中空管状,所述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在缝合线上呈螺旋方向设置,缝合线的一端插入缝合针尾端的中空管内后,再卡压中空管的管壁,使缝合线连于缝合针的尾端,缝合线的另一端上设置呈防滑脱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包括缝合针及连于缝合针尾端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的尾端设置呈中空管状,所述缝合线上设有倒刺,倒刺在缝合线上呈螺旋方向设置,缝合线的一端插入缝合针尾端的中空管内后,再卡压中空管的管壁,使缝合线连于缝合针的尾端,缝合线的另一端上设置呈防滑脱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针为超弹性镍钛记忆合金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缝合针长度为19mm,直径为0.5~0.6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化内镜手术带有缝合线的缝合针,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春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