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彤专利>正文

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56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涉及医学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手术无法缝合的技术问题。包括杆状体和缝合部,所述缝合部包括针头、钩状体和开合体,所述杆状体的其中一端形成用于人手抓拿的握持部,所述杆状体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钩状体的尾部相连;所述开合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钩状体的尾部转动连接,针头与所述钩状体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开合体能相对于钩状体通过所述转动连接处转动至闭环状态以及开环状态。杆状体能经过口腔进入食管、胃,或气管,进行食管、胃底或气管内的缝合操作;或经肛门进入直、结肠,进行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的缝合操作。

Endoscopic surgical suture hoo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doscopic surgical suture hook needl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endoscopic surgery can not be sutured in the prior art. The suture part includes a needle, a hook body and a suture part. One end of the rod body forms a holding part for hand grasp, the other end of the rod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ail of the hook body.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includes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ail of the hook body, and the needle is rotated with the tail of the hook body. The head of the hook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an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can rotate to a closed loop state and an open loop state relative to the hook body through the rotating joint. The rod body can enter the esophagus, stomach or trachea through the mouth for suturing the esophagus, fundus of stomach or trachea, or enter the rectum or colon through the anus for suturing the rectum, sigmoid colon or descending col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
本技术涉及医学外科手术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和住院费用持续增长,外科医生持续地致力于发展先进的外科手术技术。在外科手术领域的进步通常涉及包括较小创伤的外科手术程序并且减小患者的整体创伤的操作技术的发展。这样,可以显著地缩短住院时间,因此,也能够减小住院和医疗费用。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微创,比如电视胸/腹腔镜手术、关节镜手术等。但即使这些微创手术,也需要在人体表面切一到数个小的切口。但是,近年来减小外科手术程序的创伤的一项实质的重大进步是内窥镜外科手术,而内窥镜手术是经过人体的自然孔道进行的,比如口腔、肛门等,不需要切口,创伤更小;但这种手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极少一部分简单的手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内脏器官进行缝合,缝合是外科手术的重要操作之一,缝合时必须使用医用缝合钩针;常用的缝合钩针是弯针,也有少数直针;在微创手术中,有些针可以用于胸/腹腔镜手术,但都无法用于内窥镜手术,因此,无法缝合是限制内窥镜手术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手术无法缝合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安全、不会刺伤其它部位)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包括包括杆状体和缝合部,其中:所述缝合部包括针头、钩状体和开合体,所述杆状体的其中一端形成用于人手抓拿的握持部,所述杆状体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钩状体的尾部相连;所述开合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合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钩状体的尾部转动连接,针头与所述钩状体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开合体能相对于钩状体通过所述转动连接处转动至闭环状态以及开环状态,处于开环状态所述开合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钩状体的头端相分离并与所述杆状体形成倒立的Y形结构以使所述针头、所述倒立的Y形结构以及所述杆状体依次能从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穿入,处于闭环状态所述开合体的第二端与所述钩状体的头端相抵接并形成闭环结构以使所述杆状体、所述闭环结构、针头依次能从所述手术缝合部位穿出;所述钩状体穿出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的过程中其内壁能拉动缝合线穿出所述手术缝合部位。优选的,还包括保护套本体,所述保护套本体套设在所述杆状体上且所述保护套本体能在所述杆状体上上向靠近或背离所述针头的方向移动,所述缝合部能隐藏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内或裸露于所述保护套本体外,所述保护套本体的长度小于所述杆状体的长度。优选的,所述杆状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杆状体包括连接部和所述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和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钩状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优选的,所述保护套本体呈圆筒状,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且小于所述握持部的外径,所述保护套本体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钩状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优选的,所述杆状体和所述缝合部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钩状体的头部的内壁之间形成带有圆角的夹角,所述钩状体穿出所述手术缝合部位的过程中其所述夹角能拉动缝合线穿出所述手术缝合部位。优选的,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凸点,所述防滑凸点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上。优选的,所述杆状体和所述缝合部的总长度为600~750mm,所述保护套本体的外径为4~5mm,所述针头的外径为1mm。优选的,所述杆状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杆状体和所述缝合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提供的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包括杆状体和缝合部,所述缝合部包括针头、钩状体和开合体,杆状体的其中一端形成用于人手抓拿的握持部,杆状体的其中另一端与钩状体的尾部相连;杆状体能经过口腔进入食管、胃,或气管,进行食管、胃底或气管内的缝合操作,或经肛门进入直、结肠,进行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的缝合操作;针头穿过需要缝合的软组织后,软组织能产生对缝合部的开合体的阻力使开合体的第二端与钩状体的头端相分离,缝合部的钩状体上安上缝合线,针头退穿回软组织时,软组织同样能产生对开合体的阻力使开合体第二端与钩状体的头端相抵接,钩状体将缝合线钩拉穿过软组织上的针孔,达到缝合的目的。此外,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保护套本体的设置,设在杆状体上且保护套本体能在杆状体上移动,缝合部能隐藏于保护套本体内或裸露于保护套本体外,使缝合部在进入食管、结肠等处的过程中不致于刺伤其他部位,到达操作部位后,将保护套本体后移,露出针头进行缝合操作;握持部上的防滑结构的设置,增加了人手与杆状体之间的摩擦力,使人手抓拿握持部时更加牢稳不易打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的开合体与钩状体呈闭环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开合体与钩状体呈开环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杆状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缝合示意图。附图标记:1、杆状体;11、握持部;12、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2、第二连接部;2、缝合部;21、针头;22、钩状体;23、开合体;3、缝合线;4、保护套本体;5、防滑凸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包括杆状体1和缝合部2,其中:缝合部2包括针头21、钩状体22和开合体23,杆状体1的其中一端形成用于人手抓拿的握持部11,杆状体1的其中另一端与钩状体22的尾部相连;开合体2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开合体23的第一端与钩状体22的尾部转动连接,针头21与钩状体22的头部固定连接,开合体23能相对于钩状体22通过转动连接处转动至闭环状态以及开环状态,处于开环状态的开合体23的第二端与钩状体22的头端相分离并与杆状体1形成倒立的Y形结构以使针头21、倒立的Y形结构以及杆状体1依次能从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穿入,需要注意的是,开合体23的第二端与钩状体22的头端相分离时开合体23与杆状体1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处于开环状态的开合体23转动的最大程度不是呈水平和竖直状态的,这里所说的竖直状态是处于开环状态的开合体23转动的最终状态与杆状体1的轴线相同的方向,水平状态是处于开环状态的开合体23转动的最终状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杆状体(1)和缝合部(2),其中:所述缝合部(2)包括针头(21)、钩状体(22)和开合体(23),所述杆状体(1)的其中一端形成用于人手抓拿的握持部(11),所述杆状体(1)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尾部相连;所述开合体(2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合体(23)的第一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尾部转动连接,针头(21)与所述钩状体(22)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开合体(23)能相对于钩状体(22)通过所述转动连接处转动至闭环状态以及开环状态,处于开环状态所述开合体(23)的第二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头端相分离并与所述杆状体(1)形成倒立的Y形结构以使所述针头(21)、所述倒立的Y形结构以及所述杆状体(1)依次能从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穿入,处于闭环状态所述开合体(23)的第二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头端相抵接并形成闭环结构以使所述杆状体(1)、所述闭环结构、针头(21)依次能从所述手术缝合部位穿出;所述钩状体(22)穿出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的过程中其内壁能拉动缝合线(3)穿出所述手术缝合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28 CN 20162080559291.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杆状体(1)和缝合部(2),其中:所述缝合部(2)包括针头(21)、钩状体(22)和开合体(23),所述杆状体(1)的其中一端形成用于人手抓拿的握持部(11),所述杆状体(1)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尾部相连;所述开合体(2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开合体(23)的第一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尾部转动连接,针头(21)与所述钩状体(22)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开合体(23)能相对于钩状体(22)通过所述转动连接处转动至闭环状态以及开环状态,处于开环状态所述开合体(23)的第二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头端相分离并与所述杆状体(1)形成倒立的Y形结构以使所述针头(21)、所述倒立的Y形结构以及所述杆状体(1)依次能从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穿入,处于闭环状态所述开合体(23)的第二端与所述钩状体(22)的头端相抵接并形成闭环结构以使所述杆状体(1)、所述闭环结构、针头(21)依次能从所述手术缝合部位穿出;所述钩状体(22)穿出软组织上的手术缝合部位的过程中其内壁能拉动缝合线(3)穿出所述手术缝合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套本体(4),所述保护套本体(4)套设在所述杆状体(1)上且所述保护套本体(4)能在所述杆状体(1)上向靠近或背离所述针头(21)的方向移动,所述缝合部(2)能隐藏于所述保护套本体(4)内或裸露于所述保护套本体(4)外,所述保护套本体(4)的长度小于所述杆状体(1)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手术缝合钩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杆状体(1)包括连接部(12)和所述握持部(11),所述握持部(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彤
申请(专利权)人:李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