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弘川专利>正文

微创肌腱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43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进行肌腱吻合手术时手术切口大造成术后恢复慢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包括左右并排滑动设置在连杆上的基座一、基座二、基座三及基座四,基座一与基座二的右上端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基座三与基座四的左上端端部分别设置第三导轨与第四导轨,第一导轨及第四导轨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第一斜向通孔、第二斜向通孔和第三水平通孔,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手术时,术后恢复较快,且在缝合牵拉时不容易造成肌腱撕脱。

Minimally invasive tendon staple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d provide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ndon stapl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slow recovery caused by large incision in tendon anastomosis operation. The stapler comprises a base 1, a base 2, a base 3 and a base 4 sliding side by side o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a base 1 and a base 2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rail and a second guide rail at the upper right end of the base 1 and the base 2. The left upper end of the base 3 and the base 4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third guide rail and the fourth guide rail. The first oblique through hole, the second oblique through hole and the third horizontal through hole are respectively separated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re respectively separated from top to bottom. When the method is used for operation, the recovery is faster after operation, and tendon avulsion is not easy to occur when suture and traction are per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创肌腱吻合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
技术介绍
肌腱断裂是临床常见的外伤,需在减张力的情况下精确吻合,由于肌腱断裂后,肌腱常回缩于腱鞘内,在吻合肌腱过程中,现术式为开放式,即将肌腱断裂处切开8-10cm,才能够吻合,导致切口大,愈合慢,甚至难愈合,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行肌腱吻合器的研究与推广,肌腱吻合器是肌腱修复外科手术中用于辅助肌腱吻合,并固定肌腱的一种医疗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目前进行肌腱吻合手术时手术切口大造成术后恢复慢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包括基座一、基座二、基座三、基座四、连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及第四导轨,所述基座一、基座二、基座三及基座四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基座一、基座二、基座三及基座四依次左右并排设置,且通过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基座一、基座二、基座三及基座四可沿连杆左右滑动,所述第一导轨设置在基座一的右上端端部,第二导轨设置在基座二的右上端端部,第三导轨设置在基座三的左上端端部,第四导轨设置在基座四的左上端端部,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及第四导轨位于同一平面上,基座二与基座三并拢后,第二导轨与第三导轨呈“V”形设置,所述第一导轨及第四导轨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便于缝合针穿过的第一斜向通孔、第二斜向通孔和第三水平通孔,所述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的垂直高度小于第一导轨或第四导轨上的第三水平通孔至基座一或基座四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一通孔的中心与第四导轨上第二斜向通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导轨上第二通孔的中心与第四导轨上第一斜向通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导轨上第一通孔的中心与第一导轨上第二斜向通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导轨上第二通孔的中心与第一导轨上第一斜向通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斜向通孔的斜度为45度。所述第二斜向通孔的斜度为22.5度。基座二与基座三并拢后,第二导轨与第三导轨的夹角为3~5度。所述第一导轨及第四导轨上的第一斜向通孔、第二斜向通孔、第三水平通孔的孔径分别设置为2mm,所述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径分别设置为3~4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手术时,只需横向切一个小切口即可,由于手术时切口较小,所以手术后恢复较快。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设置在人体内的第二导轨与第三导轨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孔径增大到3~4mm,便于手术时一次性即可将缝合针轻松地穿过位于人体内的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上的通孔,避免了因缝合针倾斜,需多次穿入才能将缝合针穿过第二导轨与第三导轨上的通孔,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导轨与第四导轨上设置第一斜向通孔与第二斜向通孔,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交叉缝合,由于缝合线斜向设置,使得在缝合牵拉过程中不容易对肌腱造成撕脱。4.本专利技术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可以根据人体的差异因人而定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基座一,2-基座二,3-基座三,4-基座四,5-连杆,6-第一导轨,7-第二导轨,8-第三导轨,9-第四导轨,10-第一斜向通孔,11-第二斜向通孔,12-第三水平通孔,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包括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基座四4、连杆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依次左右并排设置,且通过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杆5连接在一起,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可沿连杆5左右滑动,所述第一导轨6设置在基座一1的右上端端部,第二导轨7设置在基座二2的右上端端部,第三导轨8设置在基座三3的左上端端部,第四导轨9设置在基座四4的左上端端部,所述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位于同一平面上,基座二2与基座三3并拢后,第二导轨7与第三导轨8呈“V”形设置,其角度为3~5度,所述第一导轨6及第四导轨9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便于缝合针穿过的第一斜向通孔10、第二斜向通孔11和第三水平通孔12,所述第一斜向通孔10的斜度为45度,所述第二斜向通孔11的斜度为22.5度,所述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的垂直高度小于第一导轨6或第四导轨9上的第三水平通孔12至基座一1或基座四4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导轨7上第一通孔13的中心与第四导轨9上第二斜向通孔11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导轨7上第二通孔14的中心与第四导轨9上第一斜向通孔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导轨8上第一通孔13的中心与第一导轨6上第二斜向通孔11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导轨8上第二通孔14的中心与第一导轨6上第一斜向通孔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手术时,将第二导轨7与第三导轨8设置在人体内,第一导轨6与第四导轨9设置在人体外,缝合时,第一针先进行水平缝合,即从第一导轨6的第三水平通孔12穿入,从第四导轨9的第三水平通孔12穿出,第二针进行45度斜向缝合,从第一导轨6的第一斜向通孔10穿入,从第三导轨8的第二通孔14穿出,第三针与第二针交叉设置,进行45度斜向缝合,从第四导轨9的第一斜向通孔10穿入,从第二导轨7的第二通孔14穿出。或者第二针进行22.5度斜向缝合,从第一导轨6的第二斜向通孔11穿入,从第三导轨8的第一通孔13穿出,第三针与第二针交叉设置,进行22.5度斜向缝合,从第四导轨9的第二斜向通孔11穿入,从第二导轨7的第一通孔13穿出,缝合完毕将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从人体内牵拉出来,通过缝合线将肌腱对接,由于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交叉缝合,缝合线斜向设置,使得在缝合牵拉过程中不容易对肌腱造成撕脱。另外,缝合过程中的第二针、第三针的缝合顺序可以任意调整。为了便于将缝合针一次性就能轻松地穿过位于人体内的第二导轨7和第三导轨8上的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将所述第二导轨7和第三导轨8上的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的孔径设置的比第一导轨6和第四导轨9上的第一斜向通孔10、第二斜向通孔11、第三水平通孔12的孔径略大一些,将第一导轨6及第四导轨9上的第一斜向通孔10、第二斜向通孔11、第三水平通孔12的孔径分别设置为2mm,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上的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的孔径分别设置为3~4mm。为了保证整个微创肌腱吻合器的牢固性,所述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分别与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一体成型设置。由于不同人体存在形体差异,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微创肌腱吻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基座四(4)、连杆(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依次左右并排设置,且通过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杆(5)连接在一起,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可沿连杆(5)左右滑动,所述第一导轨(6)设置在基座一(1)的右上端端部,第二导轨(7)设置在基座二(2)的右上端端部,第三导轨(8)设置在基座三(3)的左上端端部,第四导轨(9)设置在基座四(4)的左上端端部,所述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位于同一平面上,基座二(2)与基座三(3)并拢后,第二导轨(7)与第三导轨(8)呈“V”形设置,所述第一导轨(6)及第四导轨(9)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便于缝合针穿过的第一斜向通孔(10)、第二斜向通孔(11)和第三水平通孔(12),所述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的垂直高度小于第一导轨(6)或第四导轨(9)上的第三水平通孔(12)至基座一(1)或基座四(4)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导轨(7)上第一通孔(13)的中心与第四导轨(9)上第二斜向通孔(11)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导轨(7)上第二通孔(14)的中心与第四导轨(9)上第一斜向通孔(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导轨(8)上第一通孔(13)的中心与第一导轨(6)上第二斜向通孔(11)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导轨(8)上第二通孔(14)的中心与第一导轨(6)上第一斜向通孔(10)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肌腱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基座四(4)、连杆(5)、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依次左右并排设置,且通过至少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杆(5)连接在一起,所述基座一(1)、基座二(2)、基座三(3)及基座四(4)可沿连杆(5)左右滑动,所述第一导轨(6)设置在基座一(1)的右上端端部,第二导轨(7)设置在基座二(2)的右上端端部,第三导轨(8)设置在基座三(3)的左上端端部,第四导轨(9)设置在基座四(4)的左上端端部,所述第一导轨(6)、第二导轨(7)、第三导轨(8)及第四导轨(9)位于同一平面上,基座二(2)与基座三(3)并拢后,第二导轨(7)与第三导轨(8)呈“V”形设置,所述第一导轨(6)及第四导轨(9)的上部分别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对应设置便于缝合针穿过的第一斜向通孔(10)、第二斜向通孔(11)和第三水平通孔(12),所述第二导轨(7)及第三导轨(8)的垂直高度小于第一导轨(6)或第四导轨(9)上的第三水平通孔(12)至基座一(1)或基座四(4)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导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弘川李海洋王玲娟
申请(专利权)人:李弘川李海洋王玲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