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双金权专利>正文

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006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包括固定在内镜头端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及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的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所述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主要有内镜固定部分和针引导装置两部分构成;且所述内镜固定部分为圆形圈状结构:且所述在圆圈状固定装置下为缝针引出装置,其结构为片状厚度约4mm的片状结构,此片状结构一端有2个固定支点,可沿着支点上下滑动。该发明专利技术引导一种手术使用的缝合线系统,对内镜微创手术中造成的消化道粘膜缺损进行缝合,其缝合方式和外科手术针线缝合类似,缝合后缝线牢固将缺损组织闭合,因此更为安全和便捷;该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意义。

An endoscopic suture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doscopic sutur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n auxiliary suture guiding device fixed at the inner lens end and a separable suture needle and a suture needle recovery fixing device through the endoscopic biopsy channel. The auxiliary suture guiding device mainly consists of two parts: an endoscopic fixing part and a needle guiding device, and the endoscopic fixing part is a circular ring structure. Under the circular fixing device is the sewing needle extraction device, which is a sheet structure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4 mm. There are two fixed fulcrums at one end of the sheet structure, which can slide up and down along the fulcrum. The invention guides a suture system used in surgery to suture the digestive tract mucosal defect caused by 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he suture method is similar to surgical suture. After suture, the defect tissue is closed firmly, so it is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软式内镜下微创手术开展广泛,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及Notes等手术均可造成消化道粘膜缺损或穿孔,这种情况一般都都需要进行封闭。目前除手术外,一般采用金属夹闭,对于较大的穿孔也可采用金属夹联合尼龙绳圈进行封闭,但金属夹可能夹闭不牢固,且夹子本身对组织亦有损伤,对于过大的穿孔夹闭也较困难。而采用缝线进行缝合,组织相容性好,缝合牢固,但普通内镜操作下引导缝线穿过组织连续缝合较困难,需要特殊设计内镜下辅助缝合工具进行辅助,综上所述,所以我设计了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包括固定在内镜头端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及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的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所述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主要有内镜固定部分和针引导装置两部分构成;且所述内镜固定部分为圆形圈状结构:且所述在圆圈状固定装置下为缝针引出装置,其结构为片状厚度约4mm的片状结构,此片状结构一端有2个固定支点,可沿着支点上下滑动,片状结构和内镜活检孔对应位置有直径3mm的小孔,孔的深度为3.5mm,小孔深度的中下部有半圆形片状活动结构:所述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由手柄,套管及组织抓钩构成,且其外套管直径3mm,能通过治疗内镜活检孔道;所述外套管内部有2个孔道,分别供缝针回收及释放系统和组织抓钩通过;所述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为直径1.8mm的钳状结构,钳瓣内侧面具有长轴平行的细小凹槽结构,便于牢固夹取缝针;所述缝针牢固夹取固定后退回外套管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套管的头端有一活动的金属小勾,直径3mm,可以做180度活动,通过调整角度,张开时可以勾住组织,便于缝针穿刺并通过组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可分离式缝针长1cm,直径1mm,一端针尖为锋利针尖状,另一端为钝形结构,距离钝端4mm有一个直径0.8mm圆孔供缝线穿过;所述可分离式缝针钝端针柱表面具有平行于针轴的环周细小凹槽结构,方便持针钳牢固夹住缝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引导一种手术使用的缝合线系统,对微创手术中的伤口大进行缝合,其缝合方式和外科手术针线缝合类似,引导缝线连续穿过组织将将缺损组织闭合,因此更为安全和便捷;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引导装置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可分离式缝针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结构主视图。图中:1、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2、可分离式缝针;3、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包括固定在内镜头端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1)及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的可分离式缝针(2)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3),所述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1)主要有内镜固定部分和针引导装置两部分构成;且所述内镜固定部分为圆形圈状结构:且所述在圆圈状固定装置下为缝针引出装置,其结构为片状厚度约4mm的片状结构,此片状结构一端有2个固定支点,可沿着支点上下滑动,片状结构和内镜活检孔对应位置有直径3mm的小孔,孔的深度为3.5mm,小孔深度的中下部有半圆形片状活动结构:所述可分离式缝针(2)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3)整体结构由手柄,套管及组织抓钩构成,且其外套管直径3mm,能通过治疗内镜活检孔道;所述外套管内部有2个孔道,分别供缝针回收及释放系统和组织抓钩通过;所述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3)为直径1.8mm的钳状结构,钳瓣内侧面具有长轴平行的细小凹槽结构,便于牢固夹取缝针;所述缝针牢固夹取固定后退回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头端有一活动的金属小勾,直径3mm,可以做180度活动,通过调整角度,张开时可以勾住组织,便于缝针穿刺并通过组织;所述可分离式缝针(2)长1cm,直径1mm,一端针尖为锋利针尖状,另一端为钝形结构,距离钝端4mm有一个直径0.8mm圆孔供缝线穿过;所述可分离式缝针(2)钝端针柱表面具有平行于针轴的环周细小凹槽结构,方便持针钳牢固夹住缝针。所述本专利技术装置在这个实施例中,该专利技术引导一种手术使用的缝合线系统,对微创手术中的伤口大进行缝合,其缝合方式和外科手术针线缝合类似,通过连续穿过缺损组织的缝线闭合组织缺损,因此更为安全和便捷;该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意义。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包括固定在内镜头端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及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的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主要有内镜固定部分和针引导装置两部分构成;且所述内镜固定部分为圆形圈状结构:且所述在圆圈状固定装置下为缝针引出装置,其结构为片状厚度约4mm的片状结构,此片状结构一端有2个固定支点,可沿着支点上下滑动,片状结构和内镜活检孔对应位置有直径3mm的小孔,孔的深度为3.5mm,小孔深度的中下部有半圆形片状活动结构,片状活动结构一端有弹簧状钢丝固定,另一端有牵引线条可拉动片状活动结构卡住进入小孔的缝针:所述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由手柄,套管及组织抓钩构成,且其外套管直径3mm,能通过治疗内镜活检孔道;所述外套管内部有2个孔道,分别供缝针回收及释放系统和组织抓钩通过;所述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为直径1.8mm的钳状结构,钳瓣内侧面具有长轴平行的细小凹槽结构,便于牢固夹取缝针;所述缝针牢固夹取固定后退回外套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缝合系统,包括固定在内镜头端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及通过内镜活检孔道的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针线缝合引导装置主要有内镜固定部分和针引导装置两部分构成;且所述内镜固定部分为圆形圈状结构:且所述在圆圈状固定装置下为缝针引出装置,其结构为片状厚度约4mm的片状结构,此片状结构一端有2个固定支点,可沿着支点上下滑动,片状结构和内镜活检孔对应位置有直径3mm的小孔,孔的深度为3.5mm,小孔深度的中下部有半圆形片状活动结构,片状活动结构一端有弹簧状钢丝固定,另一端有牵引线条可拉动片状活动结构卡住进入小孔的缝针:所述可分离式缝针及缝合针回收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由手柄,套管及组织抓钩构成,且其外套管直径3mm,能通过治疗内镜活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双金权王建宁翟启智
申请(专利权)人:双金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