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卷帘的方法及卷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280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控制具有缠绕回收遮光面料的卷管的卷帘的系统改变卷管的角速度以保持恒定幕帘线速度。所需的幕帘线速度、卷管直径和遮光面料的厚度与长度存储在由微处理器使用的存储器中。优选地,卷管角速度由微处理器依据来自霍耳效应传感器的信号确定的幕帘位置改变。微处理器依据旋转方向保持计数值的增加或减少。根据计数值,微处理器确定幕帘位置和用于所需幕帘线速度的校正角速度。优选地,微处理器使用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卷管角速度。该系统可以用于控制具有不同直径的卷管或不同厚度的遮光面料的第一和第二卷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控制多个电动卷帘的遮光面料速度的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卷帘包括缠绕在细长的卷管上的柔性遮光面料。卷管被可旋转地支撑从而遮光面料的底端通过旋转卷管能够上升和下降。卷管的形状通常是具有不同长度的直圆柱体用于支撑不同宽度的遮光面料。电动卷帘包括与卷管连结以使其旋转的驱动系统。为了美观的原因,希望卷管的外径尽可能的小。但是,卷管通常只在其终端被支撑,而在其整个长度没有支撑。因此,如果卷管的横截面不为所选面料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卷管容易下垂。因此增加卷管的长度通常伴随着增加管子的外径。在某些情况下,如遮阳区域的宽度非常大或遮阳区域在其宽度方向上不共面,就需要使用多个卷帘。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具有不同长度的卷管是必要的或必需的。比较长的管子与较短的管子相比要求更大的直径以限制下垂。在使用多个卷帘以遮挡特定区域的场合,需要提升或降低幕帘的能力从而作为整体协调一致地移动幕帘底端(即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移动)。但是,如果具有不同直径管子的卷帘以相同速度旋转,则其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提升或降低遮光面料。对于绕一个中心轴旋转的任何构件,旋转构件表面的线速度取决于表面和旋转轴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给定角速度(即转/分),在管子外表面得到的线速度(即英寸/秒)将正比于管外径变化,因此,以相同角速度驱动具有不同外径的两卷管将在外表面具有不同的线速度。直径较大的管子将在外表面具有较高的线速度,因此相关遮光面料比直径较小的管子以更快的速率收回或放出。为具有不同直径管子的两个卷帘提供协调一致的幕帘速度的能力被进一步复杂化,因为当在两幕帘位置之间提高或降低幕帘时,卷帘中任意一个的幕帘速度均不能保持恒定。在卷管上缠绕收回遮光面料产生了重叠的面料层,与旋转轴到管子外表面的距离相比其增大了旋转轴与缠绕回收的遮光面料上的点之间的距离。因此,幕帘速度将根据收回到卷管上的面料重叠层的厚度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控制卷帘的方法。卷帘包括被可旋转支撑的卷管,其缠绕回收柔性遮光面料。该方法包括步骤旋转卷管以在第一和第二幕帘位置之间相对于卷管移动遮光面料的底端。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在移动遮光面料期间变化卷管旋转的角速度从而幕帘底端移动的速度实质上保持恒定。根据一实施例,本方法中的卷帘包括电动驱动系统,卷管旋转的速度依据卷帘的位置变化。提供了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和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依据电机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响应来自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的信号保持计数值增加或减少。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指定与默认幕帘位置相关的默认计数值和确定在给定幕帘位置的计数与默认计数之间的差值。根据计数的差值,确定卷管的等价转数和幕帘位置。根据一实施例,与该方法相关的遮光面料具有一定厚度并可在全开幕帘位置和全闭幕帘位置之间移动。该方法包括步骤选择遮光面料的所需线速度并确定在全闭幕帘位置以所需线速度移动遮光面料的基本角速度。下一步,根据遮光面料的长度和厚度确定在全开和全闭幕帘位置之间移动遮光面料所需的转数。再确定全缠绕半径,该半径等于卷管的旋转轴与在全开幕帘位置缠绕收回的遮光面料上的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全缠绕半径,随后确定相对于在全开幕帘位置以所需线速度移动遮光面料必需的基本角速度的角速度缩减量。优选地,通过缩放全开位置的角速度缩减量决定在另一幕帘位置需要的角速度缩减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卷帘系统包括第一和第二卷帘,每一个卷帘包括被可旋转支撑的卷管和由卷管缠绕收回的柔性遮光面料。每一个卷帘进一步包括,操作相关卷管以带动卷管旋转从而在全开幕帘位置和全闭幕帘位置之间移动相关遮光幕帘的底端卷帘的驱动系统。每一个驱动系统适于改变相关卷管旋转的角速度。第二卷管的直径比第一卷管的直径大。该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第一和第二卷帘的至少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适于以比旋转第二卷管慢的角速度旋转第一卷管,从而第一和第二遮光面料的底端以实质上相同的幕帘线速度共同移动。根据一实施例,每一个驱动系统包括具有旋转驱动输出轴的电机。至少一个控制器适于向卷帘的驱动系统发出脉宽调制占空比信号以改变电机输出轴的角速度。附图说明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表示了目前优选的形式。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示的精确排列和装置。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结合了幕帘速度控制系统的两卷帘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卷帘之一沿线2-2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另一个卷帘沿线3-3的剖视图。图4是两卷帘的幕帘速度的图形说明,两卷帘具有以恒定角速度驱动的不同外直径的卷管。图5是用本专利技术的幕帘速度控制系统的图4中两卷帘的相同幕帘线速度的图形说明。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幕帘速度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图4中幕帘速度控制系统的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的局部端视图。图8是图7中霍尔效应传感器组件的传感器产生的脉冲序列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卷帘的幕帘速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中表示了分别包括被可旋转支撑的细长卷管14、16的一对卷帘10、12。卷管14、16支撑柔性遮光面料18、20,依据卷管14、16旋转的方向从卷管14、16的外表面缠绕回收或放出柔性遮光面料。卷帘10、12以并排方式布置从而提供组合覆盖的遮光区域。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卷管14、16中的每一个被可旋转地支撑到固定的支撑点,如墙或天花板。但是,卷管14、16沿长度方向在两端支撑点之间不支撑。在管子和遮光面料的合力作用下,具有大纵横比(即长度比外直径)的卷管容易下垂变形。因此,与要求单管横跨整个宽度的卷帘相比,更希望使用多个卷帘遮挡相对宽的遮阳区域,因为这样每一个管子的直径能够做得相对小,不会过分下垂。如图所示,卷管16的长度约是卷管14的两倍。但是,管子14、16每一个的纵横比已经优化为当在两端支撑管子且管子支撑相关遮光面料18、20时,具有管子不会过分下垂的最小直径。因此,如图所示,通过比较图2和图3,卷管16的外径大于卷管14的外径。过去,通过使两个管子都具有较长管子要求的较大直径处理多个管子不同长度的问题。从而两个管子中较短的管子的纵横比比所需要的大。卷帘10、12包括与相应卷管14、16连结以分别驱动管子的电机22、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在两幕帘位置之间(如在全开和全闭位置之间)以一致方式驱动遮光面料18、20的控制系统,从而遮光面料18、20的底端26、28以实质上相同的速度一起移动。遮光面料18、20的底端26、28的移动在下文中有时是指幕帘速度。这种驱动遮光面料18、20的方式为遮光面料18、20的底端26、28提供了协调一致的外观,模仿延伸穿过遮光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单一、整体遮光面料。如下所详述的,两卷管14、16的外径不同导致了卷管14、16的幕帘缠绕特性不同,因此使所需的统一幕帘移动控制复杂化。因为管子16的外表面与卷管14相比远离旋转轴,所以,如果卷管14、16以相同的角速度驱动,管子16外表面的线速度比卷管14表面的线速度大。因此,如果卷管14、16以相同的角速度驱动,卷管16将比卷管14以更快的速度缠绕回收或放出遮光面料。所以,为了提供以相同的线速度统一驱动遮光面料18、20,卷管16需要以比管子14慢的角速度驱动。但是,即便以恒定的角速度驱动每一个卷管14、16,因为随着遮光面料18、20在两幕帘之间移动,缠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控制具有卷管的卷帘的方法,卷管被可旋转地支撑并缠绕回收柔性遮光面料,该方法包括:旋转卷管以在第一和第二幕帘位置之间移动遮光面料的底端;及在移动遮光面料期间变化卷管旋转的角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劳伦斯R卡门戴维J多兰马克A沃克
申请(专利权)人:路创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