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消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55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D消解器,应用在环保检测领域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分离冷凝管与消解瓶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相连的冷凝主机,底座包括搁板以及位于搁板下方的消解加热台,底座内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齿轮相啮合且滑移设置在底座内侧壁上的齿条,齿条的顶端与搁板的底部相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齿条沿底座内侧壁上下滑移,进而带动搁板移动,当需要将冷凝管从消解瓶内拿出,则控制搁板向下运动,使得冷凝管的底端与消解瓶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方便冷凝管的拿出,并且提起过程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D消解器
本技术涉及环保检测,特别涉及一种COD消解器。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在日益增长,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导致地表、地下水体的污染,水质不但恶化,这都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张。我国是淡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国家,近年来水体污染导致各种恶性事件不断见诸于报端,加强对水体污染的执法与监管,提高检测部门对水质监控检测的效率,是治理我国水体污染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领域中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是地表水和废水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是水的有机污染的重要综合指标,测定COD需要专用的消解仪器。目前,现有专利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6569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COD消解器,包括消解器本体、消解器底座和套筒,所述消解器本体下部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下部周侧设置有螺纹部,所述消解器底座上部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上部设置为光滑部,所述套筒的上部开设有与螺纹部相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套筒的下部开设有与光滑部相套接的套孔,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套筒的配合,使得消解器本体和消解器底座之间的距离高度可调,十分方便检测,且便于拆卸运输。但是,消解器在使用过程中,当实验结束后将消解瓶取下时,需要向上提起冷凝管,并倾斜消解瓶,才能实现将冷凝管的底端从消解瓶内移出,在冷凝管取出的过程中存在操作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D消解器,无需倾斜消解瓶,即可快速地将冷凝管从消解瓶内拿出,取出过程省时、省力。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COD消解器,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相连的冷凝主机,所述底座包括搁板以及位于搁板下方的消解加热台,所述底座内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连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齿轮相啮合且滑移设置在底座内侧壁上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顶端与搁板的底部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齿条沿底座内侧壁上下滑移,进而带动搁板移动,当需要将冷凝管从消解瓶内拿出,则控制搁板向下运动,使得冷凝管的底端与消解瓶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方便冷凝管的拿出,使得取出过程省时、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条的背部设有燕尾块,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燕尾块滑移配合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在燕尾槽内滑移,引导齿条沿竖直方向滑移,对齿条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有助于提高驱动过程的流畅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正转与反转的控制开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控制开关,有助于实验人员方便、快捷地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从而灵活、便捷地控制搁板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内在驱动电机与消解加热台之间设有风琴防护罩,所述风琴防护罩的一侧设有PVC支撑板,所述风琴防护罩上活动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搁板与底座的底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琴防护罩将驱动电机与消解加热台进行阻隔,同时起到隔热作用,防止消解加热台的产热对驱动电机造成影响;PVC支撑板对风琴防护罩起到支撑作用,对上方的搁板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在搁板上下滑移的过程中,风琴防护罩并不影响搁板的运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搁板的上表面凸出设有若干放置座,每个所述放置座内设有放置槽,消解瓶安装在放置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座凸出设置,消解瓶放置在放置槽内,增加了与消解瓶侧壁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试验进行时消解瓶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座的纵截面为凹字形,所述放置座内粘结有用于夹紧消解瓶的夹紧套,所述夹紧套呈圆锥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座对消解瓶起到限位作用,当容纳较小直径的消解瓶时,消解瓶在放置座内容易产生晃动,通过夹紧套,将消解瓶紧密地套在夹紧套内,可实现对消解瓶的进一步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内壁上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口朝向驱动电机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消解加热台对消解瓶进行加热,而驱动电机处于封闭空间,需要及时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轴流风机的散热性能良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位于搁板上方和下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上下相对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分别对齿条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防止搁板发生过度上升或者下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OD消解器,当需要将冷凝管从消解瓶内拿出时,驱动搁板向下移动,使得冷凝管与消解瓶相分离,从而方便冷凝管拿出;2、在底座内侧壁上设置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防止齿条发生过度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保证调节过程的使用流畅性;3、放置座以及夹紧套对消解瓶起到限位、固定作用,提高试验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实施例中放置座、放置座、夹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用于体现齿轮、齿条、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用于体现燕尾块、燕尾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1、冷凝管;02、消解瓶;1、底座;11、搁板;111、放置座;112、放置槽;12、消解加热台;2、冷凝主机;3、驱动电机;4、齿轮;5、齿条;51、燕尾块;6、燕尾槽;7、控制开关;8、风琴防护罩;9、PVC支撑板;10、夹紧套;13、轴流风机;14、第一限位板;15、第二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COD消解器,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与底座1相连的冷凝主机2,底座1包括搁板11以及位于搁板11下方的消解加热台12(图2)。如图2所示,底座1为箱体结构,搁板11为薄板状,搁板11的上表面凸出设有6个放置座111,形状为圆筒状,每个放置座111内凹陷设有放置槽112,放置座111的纵截面形状为凹字形,试验时,将消解瓶02放在放置槽112内,针对较小直径的消解瓶02,消解瓶02在放置槽112内容易发生晃动,在放置槽112的槽底面粘结设有夹紧套10,夹紧套10的外形呈圆锥形状,且夹紧套10为收口布袋,将较小直径的消解瓶02套装在夹紧套10内,并将夹紧套10的套口收紧,可实现对较小直径消解瓶02的夹紧。如图3所示,底座1内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3、连接在驱动电机3输出轴上的齿轮4、与齿轮4相啮合且滑移设置在底座1内侧壁上的齿条5,齿条5的顶端与搁板11的底部相连接,底座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正转与反转的控制开关7(图2),消解瓶02放置在搁板11上,冷凝管01穿过冷凝主机2并插进消解瓶02内,当试验结束后,操作控制开关7,使得驱动电机3驱动齿轮4转动,继而驱动齿条5向下移动,带动搁板11向下运动,使得冷凝管01的底端与消解瓶02相分离,实现快速从消解瓶02内提起冷凝管01;当准备试验时,再次将消解瓶02放在搁板11上,然后控制驱动电机3驱动齿轮4反向转动,驱动齿条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搁板11向上运动,使得冷凝管01紧密插在消解瓶02内。如图3所示,底座1内位于搁板11上方和下方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5,当在搁板11上升或者下降时,第一限位板14、第二限位板15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当搁板11触碰到第一限位板14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OD消解器,包括底座(1)以及与底座(1)相连的冷凝主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搁板(11)以及位于搁板(11)下方的消解加热台(12),所述底座(1)内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3)、连接在驱动电机(3)输出轴上的齿轮(4)、与齿轮(4)相啮合且滑移设置在底座(1)内侧壁上的齿条(5),所述齿条(5)的顶端与搁板(11)的底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D消解器,包括底座(1)以及与底座(1)相连的冷凝主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搁板(11)以及位于搁板(11)下方的消解加热台(12),所述底座(1)内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3)、连接在驱动电机(3)输出轴上的齿轮(4)、与齿轮(4)相啮合且滑移设置在底座(1)内侧壁上的齿条(5),所述齿条(5)的顶端与搁板(11)的底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D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5)的背部设有燕尾块(51),所述底座(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燕尾块(51)滑移配合的燕尾槽(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OD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正转与反转的控制开关(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D消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在驱动电机(3)与消解加热台(12)之间设有风琴防护罩(8),所述风琴防护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锋楼宇辰张翼洪兵斌朱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博环境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