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物位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50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物位计,包括发射模块,还包括透镜和导波装置,导波装置中设置有导波通路,导波通路上端为圆柱通道,导波通路下端为多模喇叭结构,发射模块设置在导波装置的上端,透镜设置在导波装置下端,且透镜与导波装置下端贴合。发射模块发射的电磁波可通过导波装置内的导波通路,导波装置下端的透镜对电磁波进行聚焦,形成平行电磁波向下方射出。透镜与多模喇叭结构紧密贴合,增大了透镜与导波装置下端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导波装置的承压能力,透镜与导波装置紧密贴合,防止产生间隙导致振动,在高压环境中对透镜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了雷达物位计的使用寿命,保证了雷达物位计工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物位计
本技术涉及一种雷达物位计。
技术介绍
雷达物位计的工作环境恶劣,部分介质(例如蒸汽)具有较强压力,而现有的雷达物位计承压能力较弱,导致雷达物位计使用寿命短,测量精度等受到影响,现有的雷达物位计不能满足在高压介质环境中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物位计,通过改进自身结构,使雷达物位计可承受较高压力,可在高压介质环境中可靠工作。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物位计,包括发射模块,还包括透镜和导波装置,所述导波装置中设置有导波通路,所述导波通路上端为圆柱通道,所述导波通路下端为多模喇叭结构;所述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导波装置的上端,所述透镜设置在导波装置下端,且所述透镜的形状与所述导波装置下端的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匹配,所述透镜的外表面与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贴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物位计,发射模块设置在导波装置的上端,发射模块发射的电磁波可通过导波装置内的导波通路,导波装置下端的透镜对电磁波进行聚焦,形成平行电磁波向下方射出。导波装置下端设置多模喇叭结构,透镜与多模喇叭结构紧密贴合,增大了透镜与导波装置下端的接触面积,避免压力过度集中在较小区域上,从而有效增强了导波装置的承压能力,透镜与导波装置紧密贴合,透镜上方没有变形空间,使透镜在受力时不会向上方发生变形;此外,透镜与导波装置紧密贴合,防止在二者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振动,在高压环境中对透镜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大大延长了雷达物位计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雷达物位计工作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雷达物位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雷达物位计的多模喇叭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透镜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雷达物位计的下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关系为:1发射模块,2透镜,21第一部分,211圆锥,212圆柱,213第一圆台,22第二部分,221第二圆台,222球体,23配合部,3导波装置,31导波通路,311圆柱通道,312多模喇叭结构,3121圆锥面,3122圆柱面,3123圆台面,3124第一水平过渡面,3125第二水平过渡面,32卡钩,33密封圈,4绝缘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物位计,如图1所示,包括发射模块1,还包括透镜2和导波装置3,导波装置3中设置有导波通路31,导波通路31上端为圆柱通道311,导波通路31下端为多模喇叭结构312;发射模块1设置在导波装置3的上端,透镜2设置在导波装置3下端,且透镜2的形状与导波装置3下端的多模喇叭结构312相匹配,透镜2的外表面与多模喇叭结构312相贴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雷达物位计,发射模块1设置在导波装置3的上端,发射模块1发射的电磁波可通过导波装置3内的导波通路31,导波装置3下端的透镜2对电磁波进行聚焦,形成平行电磁波向下方射出。导波装置3下端设置多模喇叭结构312,透镜2与多模喇叭结构312紧密贴合,增大了透镜2与导波装置3下端的接触面积,避免压力过度集中在较小区域上,从而有效增强了导波装置3的承压能力,透镜2与导波装置3紧密贴合,透镜2上方没有变形空间,使透镜在受力时不会向上方发生变形;此外,透镜2与导波装置3紧密贴合,防止在二者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振动,在高压环境中对透镜2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大大延长了雷达物位计的使用寿命,也保证了雷达物位计工作的可靠性。可选地,如图4所示,多模喇叭结构312上部为圆锥面3121,中部为圆柱面3122,下部为圆台面3123。多模喇叭结构312上部的圆锥面3121与导波通路31的圆柱通道311相连,多模喇叭结构312中部为圆柱面3122,圆柱面3122的直径大于圆锥面3121的底面直径,多模喇叭结构312下部为圆台面3123,圆台面3123上端的直径大于圆柱面3122的直径,且在圆锥面3121的下端与圆柱面3122的上端之间设有第一水平过渡面,在圆柱面3122的下端与圆台面3123的上端之间设有第二水平过渡面。导波装置3下端设置的这种多模喇叭结构312,有助于分散导波装置3及透镜2承受的压力,避免压力集中在某一局部,损坏导波装置3或透镜2。可选地,如图5所示,透镜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上部为圆锥211,中部为圆柱212,下部为第一圆台213,第二部分22上部为第二圆台221,下部为与第二圆台221相连的部分球体222。透镜2的第一部分21伸入导波装置3的多模喇叭结构312内,与导波装置3下端贴合紧密,透镜2的第二部分22凸出于导波装置3,电磁波穿过透镜2,最终从透镜2第二部分22的球面(球体222的表面)处平行向下射出,信号稳定可靠。可选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导波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卡钩32,透镜2上对应设置有配合部23,配合部23位于透镜2的第一圆台213和第二圆台221之间,配合部23与卡钩32卡接,使透镜2卡接在导波装置3下端。导波装置3上的卡钩32通过配合部将透镜2卡接固定在导波装置3下端,使透镜2的连接简单可靠,且拆卸方便,在使用过程因透镜2承受自下而上的压力,故卡钩32连接不会承担过大的压力而导致透镜2从导波装置3下端脱落。可选地,如图3所示,导波装置3的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卡钩32。卡钩32与导波装置3一体成型,使得卡钩32卡接的可靠性强,且加工方便。可选地,卡钩32沿导波装置3的圆周方向连续。卡钩32沿圆周方向连续,使卡钩32可沿导波装置3的周向设置一圈,进一步提高了卡钩32处的强度,避免了卡钩32受力而断裂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导波装置3的可靠性。可选地,导波装置3下端可拆卸地设置有挡圈,挡圈将透镜2固定在导波装置3下端。或者,透镜2的圆柱面212上设置有外螺纹,多模喇叭结构312的圆柱面3122上设有内螺纹,透镜2与导波装置3螺接。透镜2也可通过挡圈固定在导波装置3下方,这种固定方式拆装方便,挡圈优选塑料挡圈,避免挡圈对电磁波造成反射。或者,在透镜2的圆柱面212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导波装置3多模喇叭内相应位置处(即圆柱面3122上)设有相配合的内螺纹,透镜2与导波装置3螺接,螺纹连接可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并且这种连接方式增强了透镜2与导波装置3的连接强度,使物位计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时,仍然具有良好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透镜2的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物位计,包括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镜和导波装置,所述导波装置中设置有导波通路,所述导波通路上端为圆柱通道,所述导波通路下端为多模喇叭结构;所述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导波装置的上端,所述透镜设置在导波装置下端,且所述透镜的形状与所述导波装置下端的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匹配,所述透镜的外表面与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物位计,包括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镜和导波装置,所述导波装置中设置有导波通路,所述导波通路上端为圆柱通道,所述导波通路下端为多模喇叭结构;所述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导波装置的上端,所述透镜设置在导波装置下端,且所述透镜的形状与所述导波装置下端的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匹配,所述透镜的外表面与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的上部为圆锥面,中部为圆柱面,下部为圆台面;所述透镜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相匹配,且所述第一部分的上部为圆锥,中部为圆柱,下部为第一圆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圆柱面与所述多模喇叭结构的圆柱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物位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模喇叭结构中,所述圆锥面的下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圆柱面的直径,所述圆柱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台面的上端的直径,所述圆锥面的下端与所述圆柱面的上端之间设有第一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古大仪表有限公司周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