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45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开口结构;栅极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时钟信号线;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触控引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引线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引线;第二触控引线通过第一时钟信号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通过将第二触控引线分别与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时钟信号线、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实现了第二显示区内的触控电极上的信号可靠传输,减少了需要从开口结构绕行经过的触控引线的条数,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技术效果,改善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屏幕通常为规则的矩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屏幕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显示面板的形状经常被设计为规则矩形以外的形状,如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圆形、环形等等,这类显示面板通常被称为异形显示面板。异形显示面板的形状设计可以避开显示装置中的一些功能模块,例如摄像头模块、传感器模块或扬声器模块等,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使显示效果更加突出。如何在异形显示面板中的异形区的周围进行走线设计,使得异形显示面板具有更大的屏占比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至少一个开口结构;显示区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和第一边缘部,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数据线和第一边缘部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边缘部朝向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开口结构,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数据线的一端和驱动芯片电连接;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和开口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显示区位于开口结构远离驱动芯片的一侧,第二显示区和开口结构沿第二方向排布,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第二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与栅极线电连接、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时钟信号线,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均与驱动芯片电连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一个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触控引线电连接,触控电极包括设置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设置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触控电极,触控引线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引线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引线;第二触控引线通过第一时钟信号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且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触控引线电连接、以向第二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第二触控引线与栅极驱动电路位于不同的膜层,因此第二触控引线不会使得栅极驱动电路出现短路,并且第二触控引线与栅极驱动电路的第一时钟信号线电连接,能够将触控电极检测的触控感测信号通过第一时钟信号线传输至驱动芯片,不仅实现了第二显示区内的触控感测信号的可靠传输,而且利用第一时钟信号线传输触控感测信号,仅增加了驱动芯片向触控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的导线,触控引线不需要绕行经过开口结构,大大减少了需要从开口结构绕行经过的触控引线的条数,减小了开口结构与显示区之间的非显示区的面积,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技术效果,改善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区域W的一种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时钟信号线的波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触控电极的波形图;图6是沿图2中XX’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沿图2中YY’线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沿图2中YY’线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沿图2中YY’线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第一进一步讨论。为了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专利技术人对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了如下的研究:请参见图1,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开口结构01,显示区AA包括多个触控电极03和多条触控引线02。显示区AA还包括显示分区BB,显示分区BB与开口结构01沿列方向相邻设置。显示区AA中的触控电极03与触控引线02电连接,但由于开口结构01的存在,使得部分触控引线02无法继续向显示分区BB延伸,因此为了使得触控电极03能够正常传输电信号,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在开口结构01的地方采用绕线的方式,即触控走线02在经过开口结构01时采用绕行的方式。由于还有其他导线也需要绕行,当开口结构01上方区域的触控电极03的个数较多时,绕行所需要的空间会非常大,从而大大增加了触控显示面板在开口结构01所在的一侧的非显示区的面积,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品质。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关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以下将详细描述。请参见图2-图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区域W的一种放大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围绕显示区A的非显示区B、至少一个开口结构1;显示区A包括多条栅极线2、多条数据线3和第一边缘部4,栅极线2沿第一方向X延伸,数据线2和第一边缘部4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边缘部4朝向显示区A内部凹陷形成开口结构1,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非显示区B包括驱动芯片5,数据线3的一端和驱动芯片5电连接;显示区A包括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第一显示区A1和开口结构1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显示区A2位于开口结构1远离驱动芯片5的一侧,第二显示区A2和开口结构1沿第二方向Y排布,非显示区B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B2,第二非显示区B2与第二显示区A2沿第一方向X相邻排布;第二非显示区B2包括栅极驱动电路6和触控驱动电路7,栅极驱动电路6与栅极线2电连接、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栅极驱动电路6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时钟信号线61,栅极驱动电路6的输入端Gin和触控驱动电路7的输入端Tin均与驱动芯片5电连接;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8和多条触控引线9,一个触控电极8与至少一条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至少一个开口结构;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和第一边缘部,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边缘部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边缘部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开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所述数据线的一端和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开口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开口结构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和所述开口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线电连接、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时钟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引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通过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且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电连接、以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至少一个开口结构;所述显示区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和第一边缘部,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边缘部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边缘部朝向所述显示区内部凹陷形成所述开口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非显示区包括驱动芯片,所述数据线的一端和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开口结构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开口结构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和所述开口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与所述栅极线电连接、以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时钟信号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均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引线,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引线电连接,所述触控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触控引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通过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且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电连接、以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在所述显示阶段,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线接收时钟信号;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线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接收所述触控信号并将所述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且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每个所述触控电极覆盖多条栅极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娟曹兆铿毛琼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