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37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背板,包括基底和与基底相连的延伸部,基底所在平面和延伸部所在平面相交,基底和延伸部形成一容置空间;衬底,位于容置空间中,设置在基底靠近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电磁屏蔽层,设置在衬底远离基底的一侧;驱动功能层,位于电磁屏蔽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多个LED,与驱动功能层电连接,并设置于驱动功能层远离衬底的一侧。通过引入电磁屏蔽层,能够有效屏蔽外界电磁信号对驱动功能层的影响,有利于提升LED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部件,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作为光源,采用LED光源的背光模组具有较薄的厚度,可有效降低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厚度,而且,采用LED光源的背光模组还具有较低的能耗,因此,以LED作为光源的背光模组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LED作为背光源在液晶面板显示领域的应用渗透率已经超过90%。背光源模组架构主要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侧入式LED背光模组是将LED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LED射出的光进入导光板后,通过反射片、网点的反射和散射将光导出。直下式LED背光源模组是将LED光源设置在LCD显示屏的正下方,LED芯片射出的光线照射到LCD显示屏上,从而实现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照亮的作用。背光模组中的LED通常是由驱动电路来驱动发光的,该驱动电路常常会受到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从而导致LED出现亮度不均或闪烁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驱动功能层和衬底之间引入了电磁屏蔽层,该电磁屏蔽层的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包括基底和与基底相连的延伸部,所述基底所在平面和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相交,所述基底和所述延伸部形成一容置空间;衬底,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电磁屏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驱动功能层,位于所述电磁屏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多个LED,与所述驱动功能层电连接,并设置于所述驱动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包括基底和与基底相连的延伸部,所述基底所在平面和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相交,所述基底和所述延伸部形成一容置空间;衬底,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电磁屏蔽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驱动功能层,位于所述电磁屏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多个LED,与所述驱动功能层电连接,并设置于所述驱动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层为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的阻值为R,其中,R≤1000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厚度为D1,其中,50nm≤D1≤10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层的厚度为D1,其中,50nm≤D1≤6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衬底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层为透明导电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层为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复用为反射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斌义苏冰淋杨雁沈柏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