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03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涉及重叠隧道施工设备领域,主要包括有支撑模板、升降油缸和边模油缸,所述支撑模板包括有若干模片组成,所述模片包括有弧形的顶模和边模,所述顶模设置于所述门架的顶部,并且该顶模通过所述升降油缸支撑,所述边模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模的两侧,相邻所述模片相互铰接设置,并且所述边模油缸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铰接处设置,所述边模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内侧铰接,所述支撑模板的两端端部与底模油缸铰接,以实现更加方便稳定的安装、拆卸和支撑管片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主要涉及重叠隧道施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入的加大及大城市交通拥堵客观形势的需要,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方兴未艾。尤其是地铁受周边环境的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增加,换乘车站的增多,重叠隧道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国内已有部分盾构重叠隧道施工的成功范例,如中铁隧道集团完成的深圳地铁1号线、3号线、5号线等,基本形成“先下后上”的施工工序,建立了相关研究方法及结论。因不同地质、水文及重叠方式,其施工力学行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形规律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尚处于从个案上升到系统体系阶段。支撑台车和管片是盾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设备,主要是对盾构后的隧道进行临时支撑,由于盾构面临的地质复杂,如何能够对盾构过程的隧道更加有效方便的支撑是目前面临的问题。目前的管片如公布号为CN104612711B的专利文献中的一种城市地铁上下区间重叠盾构隧道的衬砌管片结构,其中的管片是通过简单的拼接形成的,然后通过径向设置的油缸进行支撑,这种方案使用的时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管片之间太过分散,安装和拆卸都极不方便。在公布号为CN204591302U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用于重叠盾构隧道施工的支撑台车及支撑台车系统,该方案包括有:包括车架体,行走机构以及液压支撑机构,为了抵抗门架变形,在门架的下端部设置拉杆连接至管片,门架最主要的作用是对上部的管片进行支撑,而此处下部或者侧部管片实际上同时在对门架的下端进行支撑,由此很容易造成下部管片脱离所在的位置,上部的管片出现崩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更加方便稳定的安装、拆卸和支撑管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支撑模板、升降油缸和边模油缸,所述支撑模板包括有若干模片组成,所述模片包括有弧形的顶模和边模,所述顶模设置于所述门架的顶部,并且该顶模通过所述升降油缸支撑,所述边模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模的两侧,相邻所述模片相互铰接设置,并且所述边模油缸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铰接处设置,所述边模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内侧铰接,所述支撑模板的两端端部与底模油缸铰接,支撑模板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是收缩状态,升降油缸将顶模连同边模放下,同时通过边模油缸的作用,折叠向内收拢,这种状态是拆卸支撑模板的状态,便于移动支撑模板,另一种是支撑状态,通过升降油缸将支撑模板向上顶靠隧道顶部,同时启动边模油缸,将膜片向外张开,支撑模板的两端的底模油缸与隧道内的底座机构接触,向上支撑,整个对支撑模板和管片尽量贴合,并预加一定外力,保证每环支撑模板与底座机构自身形成一个封闭的整环,对混凝土管片进行保护。采用这种能够方案,整个系统形成全圆结构,每环管片在台车的支撑下整体受力效果好,有效避免了下部隧道管片错台、破损,拆卸安装都极为方便。进一步,车紧邻顶模两侧的边模设有电葫芦连接至支撑模板最端部的边模的端部,进而便于对端部的边模收拢折叠。进一步,所述门架的顶部还竖直滑动配合有导向杆,便于顶模稳定的升降。进一步,所述导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升降汽缸,便于顶模稳定的升降。进一步,包括底座机构和车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机构包括机车轨道、支墩、支撑丝杆和台车轨道,所述机车轨道铺设于隧道的中部,所述支墩分布于机车轨道的两侧,所述支墩通过螺栓锁定于隧道地面,所述支撑丝杆水平设置于所述机车轨道的下侧,并且所述支撑丝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所述支墩进行支撑,所述台车轨道分别设置于两侧的所述支墩内端,所述支墩的外端与铰接有支撑管片的底模油缸,所述车架体包括门架,所述门架的下端滑动配合于所述台车轨道,所述门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门架和所述支墩。台车轨道设置于机车轨道两侧的支墩上,并且支墩通过支撑丝杆向两侧进行支撑,丝杆给支墩向两侧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同时支墩通过螺栓固定于隧道地面,支墩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地面,并且具有足够的向两侧的张力,通过拉杆将门架与支墩连接,进而防止门架在为管片支撑的时候出现变形,由于支墩的稳定固定,通过支墩为门架提供固定支点,将更加可靠。进一步,所述台车轨道中心线应和隧道中心线重合,铺设误差不得大于30mm。进一步,所述台车轨道为43钢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有机架体的支撑模板的支撑状态;图2为没有机架体的支撑模板的支撑状态;图3为支撑模板的收缩状态。其中,1-支撑丝杆,2-机车轨道,3-底模油缸,4-支墩,5-车架体,6-边模油缸,7-边模,8-顶模,9-管片,10-电葫芦,11-升降油缸,12-机车,13-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底座机构和车架体5,底座机构包括机车轨道2、支墩4、支撑丝杆1和台车轨道,机车轨道2铺设于隧道的中部,支墩4分布于机车轨道2的两侧,支墩4通过螺栓锁定于隧道地面,支撑丝杆1水平设置于机车轨道2的下侧,并且支撑丝杆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支墩4进行支撑,台车轨道分别设置于两侧的支墩4内端,支墩4的外端与铰接有支撑管片9的底模油缸3,车架体5包括门架,门架的下端滑动配合于台车轨道,门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门架和支墩4。支撑模板组件包括有支撑模板、升降油缸11和边模油缸6,支撑模板包括有若干模片组成,模片包括有弧形的顶模8和边模7,顶模8设置于门架的顶部,并且该顶模8通过升降油缸11支撑,边模7分别设置于顶模8的两侧,相邻模片相互铰接设置,并且边模油缸6对应相邻模片的铰接处设置,边模油缸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相邻模片的内侧铰接,支撑模板的两端端部与底模油缸3铰接,支撑模板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是收缩的状态,升降油缸11将顶模8连同边模7放下,同时通过边模油缸6的作用,折叠向内收拢,这种状态是拆卸支撑模板的状态,便于移动支撑模板,另一种是支撑状态,通过升降油缸11将支撑模板向上顶靠隧道顶部,同时启动边模油缸6,将膜片向外张开,支撑模板的两端的底模油缸3与隧道内的支墩4接触支撑,向上支撑,整个对支撑模板和管片9尽量贴合,并预加一定外力,保证每环支撑模板与底座机构自身形成一个封闭的整环,对混凝土管片9进行保护。采用这种能够方案,整个系统形成全圆结构,每环管片9在台车的支撑下整体受力效果好,有效避免了下部隧道管片9错台、破损,拆卸安装都极为方便。紧邻顶模两侧的边模设有电葫芦10连接至支撑模板最端部的边模的端部,进而便于对端部的边模7收拢折叠。所述门架的顶部还竖直滑动配合有导向杆13,所述导向杆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升降汽缸,便于顶模稳定的升降。台车轨道设置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模板、升降油缸和边模油缸,所述支撑模板包括有若干模片组成,所述模片包括有弧形的顶模和边模,所述顶模设置于门架的顶部,并且该顶模通过所述升降油缸支撑,所述边模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模的两侧,相邻所述模片相互铰接设置,并且所述边模油缸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铰接处设置,所述边模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内侧铰接,所述支撑模板的两端端部与底模油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盾构重叠隧道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模板、升降油缸和边模油缸,所述支撑模板包括有若干模片组成,所述模片包括有弧形的顶模和边模,所述顶模设置于门架的顶部,并且该顶模通过所述升降油缸支撑,所述边模分别设置于所述顶模的两侧,相邻所述模片相互铰接设置,并且所述边模油缸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铰接处设置,所述边模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相邻所述模片的内侧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小平邓世猛刘东双路雨明周杰曾维勇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