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014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包括钻机主体、司机室、涡轮减速器,钻机主体的上部连接有机棚,机棚的一侧连接有起落钻架机构,起落钻架机构的一侧连接有除尘机构,除尘机构的上部连接有调压气缸,调压气缸的上部连接有送杆机构,钻机主体的上部连接有滑架,涡轮减速器的上部连接有输出链轮,涡轮减速器的一侧连接有连轴器,连轴器的一侧连接有电动机,涡轮减速器的上部连接有双联链轮,双联链轮的一侧上部连接有张紧链轮,气缸的一侧上部连接有上部链轮组,上部链轮组的一侧连接有钻具起力器,钻具起力器的上部连接有钻具转向器,钻具起力器的上部连接有钻具。该打孔钻机操作方便、设计合理,适合隧道接触网施工打孔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
本技术涉及钻机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
技术介绍
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和维护成本低等特点。由于它显著的优点是,在我国电气化轨道,尤其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发展前景广泛。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支撑装置安装前需先在隧道顶部钻孔。在传统的施工中,钻孔主要采用人工站在梯车上扶持钻孔,该施工方案效率低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且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损耗较大,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相继设计了几种隧道内钻孔装置,有前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厂设计的电气化铁道隧道凿孔车,以及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液压风动隧道接触网孔钻台车等,但这些钻孔装置都具有使用不方便、实用性差等缺陷和不足,所以在实施施工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钻机设计过于简单化,无法实现自动钻孔,无法实现对扬尘的收集保护,无法适应多种气候环境进行工作,长时间工作电机过度发热,易损坏机身,从而造成维修,增加了维修率,后期维修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固定支架结构过于简陋,无法对高压工作下提供支持,整体结构相对不稳。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包括钻机主体(1)、司机室(16)、涡轮减速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上部紧密连接有机棚(6),所述机棚(6)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起落钻架机构(7),所述钻机主体(1)的下部紧密连接有机架(3),所述机架(3)的下部且位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行走机构(5),所述起落钻架机构(7)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一侧紧密连接有除尘机构(9),所述除尘机构(9)的上部活动连接有调压气缸(10),所述调压气缸(10)的上部紧密连接有送杆机构(11),所述送杆机构(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钻机构(12),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接触网施工用打孔钻机,包括钻机主体(1)、司机室(16)、涡轮减速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上部紧密连接有机棚(6),所述机棚(6)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起落钻架机构(7),所述钻机主体(1)的下部紧密连接有机架(3),所述机架(3)的下部且位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行走机构(5),所述起落钻架机构(7)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钻机主体(1)的一侧紧密连接有除尘机构(9),所述除尘机构(9)的上部活动连接有调压气缸(10),所述调压气缸(10)的上部紧密连接有送杆机构(11),所述送杆机构(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钻机构(12),所述送杆机构(11)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副钻机构(12)的上方设置有回转供风机构(14),所述钻机主体(1)的上部且位于所述回转供风机构(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架(15),所述司机室(16)的一侧紧密连接有司机室净化机构(17),所述司机室净化机构(17)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机棚(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棚净化机构(18),所述司机室(1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托杆室(19),所述涡轮减速器(8)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输出链轮(32),所述涡轮减速器(8)的一侧紧密连接有连轴器(23),所述连轴器(23)的一侧且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汝军吕永宏刘邦鹏申志升刘超孙鑫谢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机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