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丰有发专利>正文

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846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包括护坡桩,所述护坡桩内部形成护坡井,所述护坡桩上设置有与所述护坡井连通的溢流管,每一所述溢流管包括溢流主管和溢流分支管,所述溢流主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溢流分支管分布设置于所述溢流主管的末端并与所述溢流主管连通,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护坡井,所述溢流主管开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向上延伸至地面表面。当需要浇筑时,就可以液体会流入溢流管,凝固后形成多个支撑结构,保证浇筑的效果,提高整个护坡桩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建筑基坑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1)基坑支护工程是个临时工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由于基坑支护工程造价高,开工数量多,是各施工单位争夺的重点,又由于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变化因素多,事故频繁,是建筑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上的难点,同时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基坑支护工程正向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有的长度和宽度均超过百余米,深度超过20余米。工程规模日益增大。岩土性质千变万化,地质埋藏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均匀性,往往造成勘察所得的数据离散性很大,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并且精确度较低,给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增加了难度。在软土、高地下水位及其他复杂场地条件下开挖基坑,很容易产生土体滑移、基坑失稳、桩体变位、坑底隆起、支挡结构严重漏水、流土以致破损等病害,对周边建筑物、地下构筑物及管线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工程实践证明,要做好基坑支护工程,必须包括整个开挖支护的全过程,它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等整个系列,因而强调要精心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各城市的主要高层、超高层建筑大都集中在建筑密度大、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狭小场地中,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条件均很差。邻近常有必须保护的永久性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不能放坡开挖,对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的要求很严。基坑支护工程包含挡土、支护、防水、降水、挖土等许多紧密联系的环节,其中的某一环节失效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相邻场地的基坑施工,如打桩、降水、挖土等各项施工环节都会产生相互影响与制约,增加事故诱发因素。在支护工程设计中应包括支护体系选型、围护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计算、场地内外土体稳定性、降水要求、挖土要求、监测内容等,应注意避免“工况”和计算内容之间可能出现的“漏项”,从而导致基坑失误。在施工过程中,尤其在软土地区中施工时,应该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好挖土的方法,以及支撑与挖土的配合,将会显著地减少基坑变形和基坑支护事故的发生。基坑支护工程造价较高,但又是临时性工程,一般不愿投入较多资金。可是,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十分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严重。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需经历多次降雨、周边堆载、振动、施工不当等许多不利条件,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而一般设置有通过护坡桩实现基坑支护的结构,而护坡桩的第一部需要在基坑的底部周沿开挖若干槽型结构,而槽型结构的开挖需要机器配合人工进行,在形成护坡井后,需要通过凝结质使井壁凝结,保证施工,而最后在安装钢筋笼后,需要通过水泥浇灌,而现有的支护基坑容易出现浇筑效果较差导致整个支护桩结构承受强度仍然较低,所以需要一种强度较高的支护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包括护坡桩,所述护坡桩内部形成护坡井,所述护坡桩上设置有与所述护坡井连通的溢流管,每一所述溢流管包括溢流主管和溢流分支管,所述溢流主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溢流分支管分布设置于所述溢流主管的末端并与所述溢流主管连通,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护坡井,所述溢流主管开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向上延伸至地面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护坡井底部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定位稳流管。进一步地:所述护坡井由上而下包括有第一井区、第二井区、第三井区,所述第一井区和第二井区通过第一环形台过渡,所述第二井区和所述第三井区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台过渡。进一步地:所述溢流管包括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台,所述第二溢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井区的井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井区的井径由上至下相等,所述第三井区的井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井区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三井区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三环形槽。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这样设置,当需要浇筑时,就可以液体会流入溢流管,凝固后形成多个支撑结构,保证浇筑的效果,提高整个护坡桩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护坡桩;110、第一井区;111、第一环形台;120、第二井区;121、第二环形台;130、第三井区;210、第一溢流管;220、第二溢流管;211、溢流主管;212、溢流支管;201、排气管;310、定位稳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参照图1所示,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包括护坡桩100,所述护坡桩100内部形成护坡井,所述护坡桩100上设置有与所述护坡井连通的溢流管,每一所述溢流管包括溢流主管211和溢流分支管,所述溢流主管211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溢流分支管分布设置于所述溢流主管211的末端并与所述溢流主管211连通,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护坡井,所述溢流主管211开设有排气管201,所述排气管201向上延伸至地面表面。首先在浇筑时,更多的水泥流入溢流管,然后经过溢流主管211流到溢流支管212,然后再通过溢流支管212流到土中,形成一个较佳的支撑结构,而排气管201可以将溢流管中的气体排出,以免气体压力造成土壤松动的现象。所述护坡井底部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定位稳流管310。定位稳流管31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稳流效果,保证固定可靠性。所述护坡井由上而下包括有第一井区110、第二井区120、第三井区130,所述第一井区110和第二井区120通过第一环形台111过渡,所述第二井区120和所述第三井区130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台121过渡。所述溢流管包括第一溢流管210和第二溢流管220,所述第一溢流管210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台111,所述第二溢流管220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台121。所述第一井区110的井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二井区120的井径由上至下相等,所述第三井区130的井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井区110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三井区130的井壁上设置有第三环形槽。通过这样设置,可以起到收拢的作用,同时提供较为可靠的操作空间,同时将第一溢流管210和第二溢流管220分别设置在环形台上,可以起到一个提高固定效果的作用。当然,以上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包括护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桩内部形成护坡井,所述护坡桩上设置有与所述护坡井连通的溢流管,每一所述溢流管包括溢流主管和溢流分支管,所述溢流主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溢流分支管分布设置于所述溢流主管的末端并与所述溢流主管连通,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护坡井,所述溢流主管开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向上延伸至地面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包括护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桩内部形成护坡井,所述护坡桩上设置有与所述护坡井连通的溢流管,每一所述溢流管包括溢流主管和溢流分支管,所述溢流主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溢流分支管分布设置于所述溢流主管的末端并与所述溢流主管连通,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护坡井,所述溢流主管开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向上延伸至地面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井底部设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定位稳流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溢流护坡井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井由上而下包括有第一井区、第二井区、第三井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有发
申请(专利权)人:丰有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