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较大的坡面上采用混泥土护坡方式,初期便能起到很好的护坡作用,但随着外部风吹日晒和内部水流的侵蚀,混泥土会不断地剥落甚至出现整体的滑移塌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传统混泥土坡面修复,必须把原有的混泥土坡面破除,并把陡坡的坡度降低,再进行客土喷播。这种破除混泥土和降坡的方式费用较高,且坡度较大的地方机械设备无法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包括陡坡生态植被混凝土系统和陡坡客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陡坡生态植被混凝土系统包括多个开设在原混泥土陡坡上的种植坑,所述种植坑上设有植被混凝土层,所述植被混凝土层内设有多个垂直所述原混泥土陡坡的固定装置;所述陡坡客土固定系统包括铺设于所述植被混凝土上的客土层和设置在所述客土层内的防滑坡装置;其中,还包括多个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包括陡坡生态植被混凝土系统和陡坡客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陡坡生态植被混凝土系统包括多个开设在原混泥土陡坡上的种植坑,所述种植坑上设有植被混凝土层,所述植被混凝土层内设有多个垂直所述原混泥土陡坡的固定装置;所述陡坡客土固定系统包括铺设于所述植被混凝土上的客土层和设置在所述客土层内的防滑坡装置;其中,还包括多个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防滑坡装置的连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包括陡坡生态植被混凝土系统和陡坡客土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陡坡生态植被混凝土系统包括多个开设在原混泥土陡坡上的种植坑,所述种植坑上设有植被混凝土层,所述植被混凝土层内设有多个垂直所述原混泥土陡坡的固定装置;所述陡坡客土固定系统包括铺设于所述植被混凝土上的客土层和设置在所述客土层内的防滑坡装置;其中,还包括多个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防滑坡装置的连接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L型防护网、多个支撑所述L型防护网的骨架以及多个固定连接所述L型防护网和所述骨架的锚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防护网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原混泥土陡坡上的第一防护网和垂直设置于所述原混泥土陡坡上的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二防护网上设有间隔恒定距离的多个半圆状部件;所述骨架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原混泥土陡坡上的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呈一倾斜角度连接的第二基板以及平行设置于所述原混泥土陡坡上且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的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上开设有一个供所述锚杆穿过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坡装置包括第三防护网,所述第三防护网包括多条铁丝和多个圆环,所述铁丝横竖交叉连接,所述圆环连接于所述铁丝交叉点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层、上层,所述底层包括前端插入陡坡内的第一固定筒、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筒壁内的多个穿刺柱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筒内用于驱动穿刺柱向外滑动并插入所述半圆状部件内的驱动杆组件,所述上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同螺纹连接的第二固定筒、与所述第二固定筒螺纹配合的两个螺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混泥土陡坡生态绿化防塌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组件包括同轴设置于固定筒内的驱动丝杆和沿所述丝杆滑动的滑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泥土陡坡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杰,董敏甫,俆伟伟,花虹,陈慰,陈煜,孔令玉,陈奇,俞景阳,刘新星,鲍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