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反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161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厌氧反应器整体全都设置在一个罐体内,因此存在罐体安置不稳定以及建造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室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置于反应室的一侧,所述反应室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道,且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达到了降低整体构架的高度,提高罐体安置的稳定性,并降低建造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反应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厌氧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和工业的高速发展,其产生的废水不仅危害环境,还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其中,化工等行业排放大部分废水都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利用常规的物化、生化处理难达到处理目的,同时存在操作管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这类废水的去除效率,专利技术了各种形式的厌氧反应器。例如专利号为CN205773627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HUBF厌氧反应器,由一个圆柱的罐体构成,在罐体内配置有配水循环系统、反应室、收集池,所述的反应室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半部分和上半部分,分别为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与第二反应室之间填料区;水循环系统在罐体的顶部,设有配液体和配液管路;所述的配液管路同时连接罐底、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和填料区;所述的收集池位于第一反应室之上。该厌氧反应器整体全都设置在一个罐体内,收集池位于罐体的顶部,则大大增加罐体的高度,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罐体安置不稳定以及建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反应系统,降低整体构架的高度,提高罐体安置的稳定性,并降低建造成本。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室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置于反应室的一侧,所述反应室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道,且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反应室和沉淀池分离放置,相当于将沉淀池外置,可极大程度降低厌氧反应系统整体的高度,避免为确保罐体的稳定而增加地基处理的负担,减小建造成本,同时将输送管道直接伸入到沉淀池的底部,而沉淀池的溢流口设置在顶部处,便于将浑浊物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增加浑浊物与溢流口之间的距离,提高净化效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沉淀池内位于溢流口处叠放设置有纳滤膜和反渗透RO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溢流口处设置纳滤膜和反渗透RO膜,反渗透RO膜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纳滤膜提高反渗透RO膜的过滤效果,从而确保出水口处水质的纯净。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与反应室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回流通道,且所述回流通道处设置有分离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回流通道,减小操作失误造成厌氧微生物意外流失的概率,提高净化效果,设置分离装置,便于在回流反应室之前就先实现过滤的操作,加快反应效率,减小回流水与污水搅拌后的浑浊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用于将水输送回反应室的抽水泵以及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污组件,且排污方向与水回流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抽水泵的吸力以及排污组件的推动力,从而将大部分的水和污泥分离,进而将厌氧微生物回流至反应室内,提高厌氧微生物的利用率。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排污组件包括设于回流通道内的螺旋推杆以及驱使螺旋推杆转动的转动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推杆对污泥的推动,结构简单且有效,实用性高,成本低。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螺旋推杆的螺旋叶片上开设有多个供水流穿设的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透水孔,避免大量回流水随污泥被排出沉淀池,造成回流水内厌氧微生物的意外流失,提高污泥与水的分离效果。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沉淀池与回流通道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且所述流量控制阀中节流口处的流量小于沉淀池进水量的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流量控制阀,用于控制节流处流经的流量小于输送管道排出水量的40%,以便保留足够的时间供污泥和厌氧微生物的沉淀,同时确保沉淀池内的聚积的水量高度能到达溢流口所在的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反应室内设置有附着厌氧微生物的填料区以及位于填料且下方的布水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水器设置在填料区的底部,采用动力布水,使得污水与厌氧微生物所在的填料区接触混合更充分、均匀,从而提高反应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反应室和沉淀池分离放置,可极大程度降低厌氧反应系统整体的高度,提高罐体安装的稳定性,降低建造成本,同时将输送管道直接伸入到沉淀池的底部,而沉淀池的溢流口设置在顶部处,便于将浑浊物沉淀在沉淀池的底部,增加浑浊物与溢流口之间的距离,提高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反应室;11、污水进口;12、出水口;2、沉淀池;21、溢流口;22、抑流颈;23、格栅网罩;31、纳滤膜;32、反渗透RO膜;4、输送管道;5、回流通道;6、分离装置;61、抽水泵;62、排污组件;621、螺旋推杆;622、转动电机;7、流量控制阀;8、布水器;9、填料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包括一个反应室1和一个沉淀池2,且沉淀池2外置于反应室1的一侧。结合图2所示,反应室1的侧壁靠近底部处具有一个污水进口11,污水进口11处连接有一个进水管,反应室1的侧壁靠近顶部处具有一个出水口12。在反应室1内的底部处设置有布水器8,且布水器8连接进水管,以便将污水向反应室1顶部方向输送。在反应室1内的中部处还设置有填料区9,填料区9位于污水进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填料区9中具有固定在反应室1内壁的填料架,填料区9内附着有厌氧微生物,用于分解流经填料区9处的污水。结合图3所示,沉淀池2的侧壁靠近顶部处具有一个溢流口21,用于排放反应完全的净水,沉淀池2的内壁位于溢流口21处焊接固定有一个格栅网罩23,格栅网罩23上捆绑固定有一个纳滤膜31和一个反渗透RO膜32,且反渗透RO膜32位于纳滤膜31和格栅网罩23之间,反渗透RO膜32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纳滤膜31提高反渗透RO膜32的过滤效果,从而确保出水口12处水质的纯净,且提高对厌氧微生物的截留能力。反应室1的出水口12处安装有一个输送管道4,且输送管道4的另一端经卡箍固定连接在沉淀池2内的底部,使得可将反应室1处理后的处理水直接运输到沉淀池2的底部,以便沉淀随处理水流出的厌氧微生物和残余污泥。沉淀池2的底部与反应室1的污水进口11之间连接有一个回流通道5,而沉淀池2的底部呈倒锥状,且形成连接回流通道5的抑流颈22,在抑流颈22内安装有一个流量控制阀7,用于控制节流处流经的流量小于输送管道4排出水量的40%,在本实施例中,节流处流量控制在输送管道4排水水量的28%,以便保留足够的时间供污泥和厌氧微生物的沉淀,同时确保沉淀池2内的聚积的水量高度能到达溢流口21所在的高度。在回流通道5处设置有一个分离装置6,分离装置6包括一个抽水泵61,抽水泵61的两端分别连接反应室1的进水管和回流通道5。分离装置6还包括一个排污组件62,排污组件62包括一个设于回流通道5内的螺旋推杆621,且螺旋推杆621贴合回流通道5的内壁旋转,螺旋推杆621的螺旋叶片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透水孔,透水孔的孔径小于4mm,排污组件62还包括驱动螺旋推杆621旋转的转动电机622,通过排污组件62将污泥沿水流向的反方向排出。经抽水泵61的吸力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室(1)和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设置于反应室(1)的一侧,所述反应室(1)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道(4),且所述输送管道(4)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池(2)的底部,所述沉淀池(2)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室(1)和沉淀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设置于反应室(1)的一侧,所述反应室(1)的顶部连接有输送管道(4),且所述输送管道(4)的另一端伸入沉淀池(2)的底部,所述沉淀池(2)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内位于溢流口(21)处叠放设置有纳滤膜(31)和反渗透RO膜(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的底部与反应室(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回流通道(5),且所述回流通道(5)处设置有分离装置(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6)包括用于将水输送回反应室(1)的抽水泵(6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兆剑王静赵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