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161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采用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双层面料同织,并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在需要闭合的位置织出同织部形成一体结构,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为分段式,并在分离的位置形成充绒格的充绒口。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表示双层面料同时一起织,织的过程中,每间隔一个位置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织成一体,一体的位置为同织部,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空隙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的位置就不会在面料表面形成车缝针孔,也就避免跑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方法,尤其是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
技术介绍
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因此羽绒被和羽绒服作为冬天的常备用品。羽绒服和羽绒被都是具有双层面料,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之间通过车缝线缝制出多个分隔的充绒格,充绒格内冲入羽绒。但是羽绒被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羽绒被容易跑绒,需要做好防绒措施。传统的羽绒被,在车缝线的部位由于针孔的存在,容易跑绒。为了避免跑绒,现有技术中多是在双层面料内设置内胆的方式来进行防绒,也就是说将羽绒充入到内胆内,而内胆多为涤纶料,羽绒充入到这种内胆内后就丧失了羽绒的特性,其调温功能下降,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保留羽绒的调温特性,不密封住羽绒,有人在车缝线的部位融胶,或者粘胶,通过一层密封性好的材料来密封住车缝线,避免羽绒从针孔内跑出。但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车缝后再进行融胶密封,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中间部位的车缝线难以融胶,而且融胶等还容易产生异味。而且,现有的车缝线只能缝出直线,因此在面料上会形成明显的车缝痕迹,车缝线也无法缝出曲线,车缝的位置会离开面料上的花纹,无法被花纹覆盖,容易影响羽绒被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在织的时候一次成型,无需再后序工作中进行车缝,从而避免在面料上形成明显的车缝痕迹,避免面料形成车缝针孔,造成跑绒。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采用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双层面料同织,并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在需要闭合的位置织出同织部形成一体结构,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为分段式,并在分离的位置形成充绒格的充绒口。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表示双层面料同时一起织,织的过程中,每间隔一个位置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织成一体,一体的位置为同织部,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空隙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的位置就不会在面料表面形成车缝针孔,也就避免跑绒;传统的羽绒被在车缝的时候,两层面料手工车缝线与提花图案不能协调匹配,采用本方法,每一充绒格均可以按照图案进行同织,比如,图案均匀,那么充绒格的同织部也是均匀的,如果图案是其他要求的,充绒格的同织部可以按照图案的要求进行同织。进一步优选,交叉的时候,上层面料的纬线绕过下层面料的经线,下层面料的纬线绕过上层面料的经线,纬线在双层面料之间交叉。进一步优选,纬线绕过另一层面料的经线的时候,从该经线的后一侧边进入,两纬线形成8字形交叉,绕过经线后直接从自身层面料的经线的后一侧边进入。进一步优选,纬线绕过另一层面料的经线为两根或三根。进一步优选,同织部在充绒口处通过提花织成加强节点。进一步优选,同织部为直线,或者曲线;充绒格为直边充绒格,或者是曲边充绒格,或者是直边和曲边相结合的充绒格。进一步优选,纬线和经线在织之前经过预湿上浆处理,使用的浆料为玉米淀粉和聚酯浆料的混合物,混合物中中含聚酯浆料15-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表示双层面料同时一起织,织的过程中,每间隔一个位置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织成一体,一体的位置为同织部,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空隙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的位置就不会在面料表面形成车缝针孔,也就避免跑绒。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织法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织法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织法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面料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充绒格的示意图;图中:1、上层面料,2、经线,3、纬线,4、下层面料,5、同织部,6、充绒格,7、充绒口,8、加强节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采用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双层面料同织,并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在需要闭合的位置织出同织部5形成一体结构,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充绒格6,同织部为分段式,并在分离的位置形成充绒格的充绒口7。交叉的时候,上层面料1的纬线3绕过下层面料4的经线2,下层面料的纬线绕过上层面料的经线,纬线在双层面料之间交叉。一层面料的纬线绕过另一层面料的经线的时候,从该经线的后一侧边进入,两纬线形成8字形交叉,绕过经线后直接从自身层面料的经线的后一侧边进入。一层面料的纬线绕过另一个面料的经线为一根。同织部在充绒口处通过提花织成加强节点。同织部的走向按照面料上提花的边缘走向,同织部为直线,或者曲线。充绒格为直边充绒格,或者是曲边充绒格,或者是直边和曲边相结合的充绒格。纬线和经线在织之前经过预湿上浆处理,使用的浆料为玉米淀粉和聚酯浆料的混合物,混合物中中含聚酯浆料18%。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层面料的纬线绕过另一个面料的经线为两根,且纬线是同时绕过两根经线,两层面料之间的纬线形成两个8字形交叉。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3:如图3所示,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层面料的纬线绕过另一个面料的经线为三根,一层面料的纬线绕过另一层面料的经线的时候是按照S形的曲线方式,两层面料之间的纬线形成两个8字形交叉。纬线和经线在织之前经过预湿上浆处理,使用的浆料为玉米淀粉和聚酯浆料的混合物,混合物中中含聚酯浆料22%。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如图4图5图6所示,一种防绒无缝双层共织面料,面料为一体式同织双层结构,包括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4,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具有随面料一起织成的同织部5,同织部连接双层面料并将双层面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充绒格6,每一个充绒格均具有一个充绒口7。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是同时织出来的,第一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在织的时候就形成为一体,第二层面料和第二层面料在织的过程中通过同织部使得双层面料形成一体。同织部处的面料厚度等于第一层面料厚度和第二层面料厚度之和。同织部为直线,充绒格为直边充绒格,充绒格呈菱形,充绒口处于直边的中间位置,一个充绒格具有两个充绒口,一个充绒口用于管子伸入进行充绒,另一个充绒口用于管子穿过充绒格进入到下一个充绒格进行充绒,相邻充绒格的充绒口相互分离。形成充绒口的两同织部相对的端部处设置加强节点8,加强节点随同同织部同时织成。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双层面料同织,并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在需要闭合的位置织出同织部形成一体结构,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为分段式,并在分离的位置形成充绒格的充绒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层一体式交叉织法,双层面料同织,并通过交叉的方式将双层面料在需要闭合的位置织出同织部形成一体结构,同织部将双层面料之间的区域分隔成多个充绒格,同织部为分段式,并在分离的位置形成充绒格的充绒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交叉的时候,上层面料的纬线绕过下层面料的经线,下层面料的纬线绕过上层面料的经线,纬线在双层面料之间交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绒无缝双层面料同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纬线绕过另一层面料的经线的时候,从该经线的后一侧边进入,两纬线形成8字形交叉,绕过经线后直接从自身层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长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鑫马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