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144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其结构包括第一电机、支撑板、输送带、转动轴、履带、侧板、支柱、控制器、按钮、电源接口、齿轮和清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其有益效果为,为解决不能对输送带进行清洁,导致输送带上有大量的杂质残留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清洁装置,首先通过连接管与外接水管进行连接,外接水管将清洁剂由连接管输送至导管内部,接下来在通过喷头体将清洁剂喷出,对输送带进行喷洗,其中通过旋动旋钮能够对喷头体的喷水量进行调节,接下来在通过毛刷装置对输送带进行刷洗,达到了能够对输送带进行清洁,使输送带上没有杂质残留的有益效果。

A Lubricant Feed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ubricant feed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motor, a support plate, a conveyor belt, a rotating shaft, a crawler, a side plate, a prop, a controller, a button, a power interface, a gear and a cleaning device. The lubricant feeding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conveyor belt cannot be cleaned,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conveyor belts. The problem of impurity residue is solved by installing a cleaning device. Firstly, the cleaning ag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ternal water pip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external water pipe conveys the cleaning agent from the connecting pipe to the inside of the pipe. Next, the cleaning agent is sprayed out through the nozzle body, and the conveyor belt is sprayed and washed. The amount of water sprayed by the nozzle body can be adjusted by rotating the knob, and then conveyed through the brush device. The belt is scrubbed to achiev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cleaning the conveyor belt so that there is no impurity residue on the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润滑剂供料
,具体涉及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
技术介绍
润滑剂用以降低摩擦副的摩擦阻力、减缓其磨损的润滑介质,润滑剂对摩擦副还能起冷却、清洗和防止污染等作用,为了改善润滑性能,在某些润滑剂中可加入合适的添加剂,选用润滑剂时,一般须考虑摩擦副的运动情况、材料、表面粗糙度、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润滑剂的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其中润滑剂供料在润滑剂生产过程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润滑剂供料系统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对输送带进行清洁,导致输送带上有大量的杂质残留,不能自动的进行刷洗,导致刷洗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对输送带进行清洁,导致输送带上有大量的杂质残留,不能自动的进行刷洗,导致刷洗费时费力的问题,达到了能够对输送带进行清洁,使输送带上没有杂质残留,能够进行自动刷洗,节约了劳动力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包括第一电机、支撑板、输送带、转动轴、履带、侧板、支柱、控制器、按钮、电源接口、齿轮和清洁装置,所述第一电机顶部通过垫片与支撑板底部右端进行焊接,所述齿轮位于第一电机输出端,并且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履带下端内侧与齿轮右端相啮合,所述转动轴左上端与履带上端内侧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安装于转动轴右端上侧,所述侧板安装于输送带顶部后端,所述清洁装置位于支撑板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支柱后端与支撑板前端左侧相焊接,所述控制器后端与支撑板前端右侧相焊接,所述控制器右下端安装有电源接口,所述按钮后端与控制器前端右下侧相插接,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保护框、旋钮、喷头体、导管、连接管和毛刷装置,所述保护框位于支撑板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连接管左端与保护框右上端相插接,所述导管右端与连接管左端相插接,所述喷头体位于导管下端左侧,并且与导管下端左侧相插接,所述旋钮安装于喷头体左端,所述毛刷装置安装于保护框内部上端,所述毛刷装置包括滑轨、滑块、毛刷、第一轴承、螺纹杆、滑动块、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二轴承,所述滑轨上端与保护框内部左上端相焊接,所述滑轨贯穿于滑块中部,并且与滑块中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右端与第二轴承相焊接,所述毛刷左端嵌入于第二轴承内侧,并且与第二轴承内侧进行枢接,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保护框内部右上端,所述螺纹杆上端嵌入于第一轴承内侧,并且与第一轴承内侧进行枢接,所述螺纹杆贯穿于滑动块中部,并且与滑动块中间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后端与滑动块前端中部相焊接,所述毛刷右端与第二电机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右端与保护框内部右下端相焊接,所述螺纹杆下端与第三电机上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按钮、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喷头体共设置有三个,并且沿导管下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利于进行喷洒,并且增加喷洒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旋钮上端设置有条形防滑纹,并且防滑纹沿旋钮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操作者旋动,并且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块内部中间设置有螺纹,并且螺纹沿滑动块内部中间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利于与螺纹杆进行传动。进一步的,所述支柱底部设置有防滑垫,并且防滑垫的厚度为2cm,利于对润滑剂供料系统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上端设置有条形散热片,并且散热片沿第二电机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对第二电机进行散热,放置第二电机过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端共设置有六个按钮,并且按钮上端均设置有橡胶套,利于操作者操作,并且利于操作者按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为AKM系列,转速均匀。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为KV系列,耗能低,具体型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计或定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不能对输送带进行清洁,导致输送带上有大量的杂质残留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清洁装置,首先通过连接管与外接水管进行连接,外接水管将清洁剂由连接管输送至导管内部,接下来在通过喷头体将清洁剂喷出,对输送带进行喷洗,其中通过旋动旋钮能够对喷头体的喷水量进行调节,接下来在通过毛刷装置对输送带进行刷洗,达到了能够对输送带进行清洁,使输送带上没有杂质残留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不能自动的进行刷洗,导致刷洗费时费力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毛刷装置,第二电机得电进行机械运动,带动毛刷在第二轴承内侧进行传动,进而使毛刷进行转动,同时第三电机得电进行机械运动,带动螺纹杆在第一轴承内侧进行传动,进而带动滑动块在螺纹杆上端进行传动,使滑动块缓慢的向下运动,同时滑块在滑轨上端进行滑动,从而对毛刷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毛刷能够全方位的对输送带进行刷洗,达到了能够进行自动刷洗,节约了劳动力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电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清洁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毛刷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电机-1、支撑板-2、输送带-3、转动轴-4、履带-5、侧板-6、清洁装置-7、支柱-8、控制器-9、按钮-10、电源接口-11、齿轮-12、保护框-701、旋钮-702、喷头体-703、导管-704、连接管-705、毛刷装置-706、滑轨-716、滑块-726、毛刷-736、第一轴承-746、螺纹杆-756、滑动块-766、第二电机-776、第三电机-786、第二轴承-79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清洁装置7、保护框701、旋钮702、喷头体703、导管704、连接管705、毛刷装置706、滑轨716、滑块726、毛刷736、第一轴承746、螺纹杆756、滑动块766、第二电机776、第三电机786和第二轴承796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第一电机1、支撑板2、输送带3、转动轴4、履带5、侧板6、支柱8、控制器9、按钮10、电源接口11和齿轮12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包括第一电机1、支撑板2、输送带3、转动轴4、履带5、侧板6、支柱8、控制器9、按钮10、电源接口11、齿轮12和清洁装置7,第一电机1顶部通过垫片与支撑板2底部右端进行焊接,齿轮12位于第一电机1输出端,并且与第一电机1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履带5下端内侧与齿轮12右端相啮合,转动轴4左上端与履带5上端内侧传动连接,输送带3安装于转动轴4右端上侧,侧板6安装于输送带3顶部后端,清洁装置7位于支撑板2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2顶部左端相焊接,支柱8后端与支撑板2前端左侧相焊接,控制器9后端与支撑板2前端右侧相焊接,控制器9右下端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包括第一电机(1)、支撑板(2)、输送带(3)、转动轴(4)、履带(5)、侧板(6)、支柱(8)、控制器(9)、按钮(10)、电源接口(11)和齿轮(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装置(7),所述第一电机(1)顶部通过垫片与支撑板(2)底部右端进行焊接,所述齿轮(12)位于第一电机(1)输出端,并且与第一电机(1)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履带(5)下端内侧与齿轮(12)右端相啮合,所述转动轴(4)左上端与履带(5)上端内侧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3)安装于转动轴(4)右端上侧,所述侧板(6)安装于输送带(3)顶部后端,所述清洁装置(7)位于支撑板(2)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2)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支柱(8)后端与支撑板(2)前端左侧相焊接,所述控制器(9)后端与支撑板(2)前端右侧相焊接,所述控制器(9)右下端安装有电源接口(11),所述按钮(10)后端与控制器(9)前端右下侧相插接,所述清洁装置(7)包括保护框(701)、旋钮(702)、喷头体(703)、导管(704)、连接管(705)和毛刷装置(706),所述保护框(701)位于支撑板(2)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2)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连接管(705)左端与保护框(701)右上端相插接,所述导管(704)右端与连接管(705)左端相插接,所述喷头体(703)位于导管(704)下端左侧,并且与导管(704)下端左侧相插接,所述旋钮(702)安装于喷头体(703)左端,所述毛刷装置(706)安装于保护框(701)内部上端,所述毛刷装置(706)包括滑轨(716)、滑块(726)、毛刷(736)、第一轴承(746)、螺纹杆(756)、滑动块(766)、第二电机(776)、第三电机(786)和第二轴承(796),所述滑轨(716)上端与保护框(701)内部左上端相焊接,所述滑轨(716)贯穿于滑块(726)中部,并且与滑块(726)中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726)右端与第二轴承(796)相焊接,所述毛刷(736)左端嵌入于第二轴承(796)内侧,并且与第二轴承(796)内侧进行枢接,所述第一轴承(746)安装于保护框(701)内部右上端,所述螺纹杆(756)上端嵌入于第一轴承(746)内侧,并且与第一轴承(746)内侧进行枢接,所述螺纹杆(756)贯穿于滑动块(766)中部,并且与滑动块(766)中间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76)后端与滑动块(766)前端中部相焊接,所述毛刷(736)右端与第二电机(776)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786)右端与保护框(701)内部右下端相焊接,所述螺纹杆(756)下端与第三电机(786)上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按钮(10)、第二电机(776)和第三电机(786)均与控制器(9)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通过电源接口(11)与外接电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剂供料系统,包括第一电机(1)、支撑板(2)、输送带(3)、转动轴(4)、履带(5)、侧板(6)、支柱(8)、控制器(9)、按钮(10)、电源接口(11)和齿轮(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装置(7),所述第一电机(1)顶部通过垫片与支撑板(2)底部右端进行焊接,所述齿轮(12)位于第一电机(1)输出端,并且与第一电机(1)输出端进行传动连接,所述履带(5)下端内侧与齿轮(12)右端相啮合,所述转动轴(4)左上端与履带(5)上端内侧传动连接,所述输送带(3)安装于转动轴(4)右端上侧,所述侧板(6)安装于输送带(3)顶部后端,所述清洁装置(7)位于支撑板(2)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2)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支柱(8)后端与支撑板(2)前端左侧相焊接,所述控制器(9)后端与支撑板(2)前端右侧相焊接,所述控制器(9)右下端安装有电源接口(11),所述按钮(10)后端与控制器(9)前端右下侧相插接,所述清洁装置(7)包括保护框(701)、旋钮(702)、喷头体(703)、导管(704)、连接管(705)和毛刷装置(706),所述保护框(701)位于支撑板(2)顶部左端,并且与支撑板(2)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连接管(705)左端与保护框(701)右上端相插接,所述导管(704)右端与连接管(705)左端相插接,所述喷头体(703)位于导管(704)下端左侧,并且与导管(704)下端左侧相插接,所述旋钮(702)安装于喷头体(703)左端,所述毛刷装置(706)安装于保护框(701)内部上端,所述毛刷装置(706)包括滑轨(716)、滑块(726)、毛刷(736)、第一轴承(746)、螺纹杆(756)、滑动块(766)、第二电机(776)、第三电机(786)和第二轴承(796),所述滑轨(716)上端与保护框(701)内部左上端相焊接,所述滑轨(716)贯穿于滑块(726)中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冰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顶煦化学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