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高品质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41423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针状焦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品质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溶剂在常压下的初馏点≥130℃,200℃前馏出量≥45%(w/w),300℃前馏出量≥95%(w/w);所述溶剂的BMCI值为70~80,密度为0.86~0.92g/cm

Solvent,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quality needle coke from coal measure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eedle coke preparation, and discloses a solvent,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preparing high-quality coal-based needle coke. The initial distillation point of the solvent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s more than 130 C, the distillation amount before 200 C is more than 45% (w/w), and the distillation amount before 300 C is more than 95% (w/w); the BMCI value of the solvent is 70-80, and the density of the solvent is 0.86-0.92 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备高品质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状焦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高品质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针状焦是一种优质碳素材料,由于粉碎后呈细长的针状结构而得名,它取向性好,导电、导热性能强,是制造高级石墨电极的主要原料,用针状焦生产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具有电阻率低、体积密度大、机械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能好等优点。针状焦石墨化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电炉炼钢电极、核反应堆减速材料及火箭技术等领域。目前生产的针状焦根据其使用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石油系针状焦和煤系针状焦两大类。其中,石油系针状焦是以石油重质油为原料生产,煤系针状焦则是以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为原料生产。在针状焦生产初期,石油系针状焦占主导地位,其后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石油加工的日趋轻质化,致使石油系针状焦原料减少,于是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煤系针状焦的制备得到了广泛发展。煤系针状焦的形成须经历不稳定中间相小球体的形成以及小球体的生长和融并过程,而煤焦油沥青中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QS-TI)及喹啉不溶物(QI)成分会阻碍中间相小球体的进一步长大和融并,从而不能形成纤维结构良好的煤系针状焦。因此,为了得到高品质的煤系针状焦,必须对生产煤系针状焦的原料进行预处理以脱除其中的QS-TI及QI成分。在诸多对煤焦油沥青及其馏分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中,溶剂法因为操作简单、费用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509575A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高品质煤系针状焦的溶剂,该溶剂含有煤系重质馏分,所述煤系重质馏分为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经过加氢处理后分馏出的200~300℃之间的重质馏分。然而,上述溶剂的重质馏分含量高,溶剂密度大,与煤焦油沥青混合后,不易分离,增大了溶剂回收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上述溶剂的BMCI值相对较高导致溶剂的黏度较大,不利于QI颗粒在溶剂中自由迁移,使得QI不能很好附着在粘性颗粒上团聚,进而在重力沉降阶段被分离,从而导致制得的煤系针状焦原料中QI含量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存在回收难度大导致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成本高且制得的煤系针状焦原料中QI含量较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高品质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其回收能耗低、回收率高,且制得的煤系针状焦原料中QS-TI及QI含量低;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以中低温煤焦油生产针状焦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来制备所述溶剂的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溶剂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所述溶剂在常压下的初馏点≥130℃,200℃前馏出量≥45%(w/w),300℃前馏出量≥95%(w/w);所述溶剂的BMCI值为70~80,密度为0.86~0.92g/cm3。进一步地,所述溶剂包括芳香烃溶剂和脂肪烃溶剂;所述芳香烃溶剂中总芳烃按重量计占70~80%,BMCI值为95~110,密度为0.93~0.98g/cm3,所述脂肪烃溶剂中总饱和烃按重量计占95~99%,BMCI值≤10,密度为0.72~0.76g/cm3。进一步地,所述总芳烃中酚及其同系物按重量计占65~80%。进一步地,所述芳香烃溶剂与所述脂肪烃溶剂的质量比为5:5~7:3。更进一步地,所述芳香烃溶剂与所述脂肪烃溶剂的质量比为6:4~7: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蒸馏煤焦油和/或焦化油气,将得到的150~270℃馏分作为所述芳香烃溶剂;将得到的270~360℃馏分和/或分馏塔塔顶油气经加氢处理得到的产物再经分馏得到的130~310℃馏分作为所述脂肪烃溶剂;(2)将上述芳香烃溶剂与脂肪烃溶剂混合。进一步地,所述加氢处理的温度为250~390℃,压力为12~15MPa。进一步地,所述蒸馏在常压下进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溶剂或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溶剂用于处理煤焦油沥青得到煤系针状焦原料的应用,其中,所述溶剂与所述煤焦油沥青的质量比为(0.8~1.2):1。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与所述煤焦油沥青的质量比为1:1。本文中,所述BMCI值也称芳烃指数,是依据油品的馏程和密度两个基本性质建立起来的关联指标,其数值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多少,数值高表示芳烃含量高,计算方式为:BMCI=48460/(273+t)+473.6×d-456.8,其中,t表示油品的平均沸点,单位为℃,d表示15.6℃油品的密度与15.6℃水的密度之比,即两者的比重。本文中,所述TS为甲苯可溶物,QS-TI为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QI为喹啉不溶物。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所述溶剂在200℃前馏出量≥45%(w/w),即所述溶剂含有较多≤200℃的轻质馏分,相比于含大量重质馏分的溶剂,本专利技术的溶剂密度较低(0.86~0.92g/cm3),其与煤焦油沥青混合后形成的轻相更易与重相分离,且因溶剂中含有大量的轻质馏分,减压蒸馏时所述溶剂更易分离,降低了溶剂的回收能耗,提高了溶剂的回收率,降低了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所述溶剂的BMCI值为70~80,BMCI值在该范围内的溶剂黏度适中,有利于QI颗粒在溶剂中自由迁移,使QI颗粒很好地附着在粘性颗粒上团聚,进而在重力沉降阶段被分离,降低了煤系针状焦原料中QI的含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经过加氢处理的所述脂肪烃溶剂对煤系重质原料的溶解度降低,所述溶剂与煤焦油沥青混合后,原料中对制备针状焦有益的甲苯可溶物会被所述溶剂溶解形成澄清液,而QI和大量QS-TI则形成不溶物沉淀,且未溶解的QS-TI还会包覆在QI微粒的周围,使QI在后续物理分离的过程中更容易被除去,提高了煤系针状焦产品的品质。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对组成所述溶剂的芳香烃溶剂和脂肪烃溶剂以及芳脂比分别进行限定,既避免了溶剂中轻质馏分过多导致QI和QS-TI在溶剂中溶解度极低而使TS量变少,从而造成煤系针状焦产品收率低的问题,又避免了溶剂中轻质馏分过少起不到进一步降低QI和QS-TI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作用,从而不能提高煤系针状焦产品的品质;此外,特定的芳脂比还使得所述溶剂具有合适的黏度,避免溶剂黏性过大阻碍重相流动导致其加工难度大,进而不利于连续稳定生产。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芳香烃溶剂及脂肪烃溶剂均由煤焦油和/或煤焦油生产针状焦过程中的副产焦化油气经处理得到,提高了煤焦油的整体利用率,降低了煤系针状焦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环境经济效益。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溶剂用于处理煤焦油沥青制得煤系针状焦原料的应用,对所述溶剂与煤焦油沥青的质量比进行限定,一方面避免质量比过小限制煤焦油沥青的充分溶解,减少制备煤系针状焦的原料的收率,从而降低煤系针状焦的产量,另一方面也避免溶质量比过大导致溶剂的浪费。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启示下或是将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实施例中,中低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在常压下的初馏点≥130℃,200℃前馏出量≥45%(w/w),300℃前馏出量≥95%(w/w);所述溶剂的BMCI值为70~80,密度为0.86~0.92g/cm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煤系针状焦的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在常压下的初馏点≥130℃,200℃前馏出量≥45%(w/w),300℃前馏出量≥95%(w/w);所述溶剂的BMCI值为70~80,密度为0.86~0.92g/c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芳香烃溶剂和脂肪烃溶剂;所述芳香烃溶剂中总芳烃按重量计占70~80%,BMCI值为95~110,密度为0.93~0.98g/cm3,所述脂肪烃溶剂中总饱和烃按重量计占95~99%,BMCI值≤10,密度为0.72~0.76g/cm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芳烃中酚及其同系物按重量计占65~8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烃溶剂与所述脂肪烃溶剂的质量比为5:5~7:3。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烃溶剂与所述脂肪烃溶剂的质量比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宁李秀辉毛世强吕子胜王彦军述子清王雄雄刘宁姬锐刘伟赵修洪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