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30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相纳米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催化剂是由单原子钯均匀负载于三维有序多孔氧化铈(CeO2)中组成,三维有序多孔CeO2孔径为150‑200nm,金属钯呈单原子级高度分散,且钯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wt%;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剂能实现对金属钯的最大化利用,全方位提高催化效率,使催化反应能够在更温和更环保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对催化Suzuki偶联反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A Catalyst for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ltiphase nano-catalysts,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phase catalyst for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catalyst is composed of monoatomic palladium uniformly loaded in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porous cerium oxide (CeO 2). The pore size of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porous CeO 2 is 150 200 nm, the metal palladium is highly dispersed at the monoatomic level, and the palladium is in the catalyst.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catalyst is 1.0 2.0wt%. The catalyst of the invention can max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palladium metal, improve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in an all-round way, enable the catalytic reaction to be carried out under milder and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have higher catalytic efficiency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for the catalytic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相纳米催化剂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多相催化剂。
技术介绍
Suzuki偶联反应是不饱和有机硼试剂与芳基卤化物等进行的交叉偶联反应,目前已经成为构建碳碳键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易得、产物易于分离、转化率和选择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中间体、天然产物、复杂配体及功能材料等合成中。配体钯催化剂是Suzuki偶联反应最常用的均相催化剂,尽管这类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但是存在许多缺点,如成本高、毒性大、从反应体系中分离过程繁琐、难以回收循环等。而非均相催化剂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为此,人们将研究重点转向开发高活性、易分离、可循环使用的环境友好型非均相催化剂。目前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剂大多数为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相较于钯纳米粒子催化剂,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稳定性更强,在实际应用中更容易分离、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载体和纳米钯之前的协同作用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但是该类催化剂活性远不如均相催化剂,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由三维有序多孔氧化铈负载钯组成,其中钯呈单原子分布且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w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由三维有序多孔氧化铈负载钯组成,其中钯呈单原子分布且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0-2.0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常温常压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步骤如下:(1)分别称量一定量的六水合硝酸铈、乙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依次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溶液A,所述六水合硝酸铈的浓度为1-2mol/L,乙酸的浓度为1.5-2mol/L,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浓度为8-12g/L;(2)量取一定量的浓度为0.1mol/L的氯钯酸铵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A中,得到前驱体溶液B;(3)称量一定量的聚苯乙烯纳米球粉体,通过超声均匀分散于甲醇中形成乳浊液,然后经离心分离移去多余的甲醇,得到有序堆积的聚苯乙烯纳米球固体C;(4)将前驱体溶液B转移到盛放聚苯乙烯纳米球固体C的容器中,在真空度为0.090-0.095MPa下,抽真空40-60min,移去多余的溶液B,即得到吸附前驱体溶液的聚苯乙烯纳米球固体块D;(5)将固体块D在空气中热处理:首先在300-350℃下保温2-3h,然后在450-500℃下保温2-3h,最后自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侠陶雪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