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03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该工作通道包括通道管以及第一固定组件。通道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手术器械,通道管的第二端用于进入治疗腔。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于通道管的第二端,第一固定组件具有使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使得通道管抵接于治疗腔的壁体上,进而固定在治疗腔内。从而当光学手术器械利用该工作通道进行手术操作时,光学手术器械被稳定地限定在该工作通道内,避免发生偏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手术器械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的问题。

Working channel and arthroscopic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pt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in particular to a working channel and an arthroscopic component. The working channel includes a channel tube and a first fixed assembly. The first end of the channel tube is used to connect the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channel tube is used to enter the therapeutic chamber. The first fix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nd of the channel tube. The first fixing component has a first state in which the channel tube enters the therapeutic cavity contactlessly and a second state in which the channel tube is bonded and fixed in the therapeutic cavity. Through the first fixing assembly, the channel tube is connected to the wall of the therapeutic cavity, and then fixed in the therapeutic cavity. Thus, when the opt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 operated through the working channel, the opt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 stably confined to the working channel to avoid offset. Thus, the problem of deviating from the original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optical surgical instruments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is effectively sol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手术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
技术介绍
椎间孔镜、腹腔镜、胸腔镜、肾镜、膀胱镜、关节镜等这类光学手术器械需要借助工作通道来进行。以关节镜为例,关节镜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常的程序是先通过影像学或者较完备的体格检查进行定位,后置入工作通道,工作通道是一切关节镜操作的基础。在关节镜手术中,一切关节腔内的操作均是利用各种关节镜专用器械通过工作通道置入关节腔内,在关节腔内完成操作,进而完成整个手术。目前,在这类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使得手术无法继续进行,需要术者暂停手术操作,再次调整寻找最佳的解刨结构。这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存在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作通道,包括:通道管;通道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光学手术器械,通道管的第二端用于进入治疗腔;以及第一固定组件,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于通道管的第二端,第一固定组件具有使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使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该工作通道,能够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进入治疗腔后,能够通过第一固定组件,使得通道管抵接于治疗腔的壁体上,进而固定在治疗腔内。从而当光学手术器械利用该工作通道进行手术操作时,光学手术器械被稳定地限定在该工作通道内,避免发生偏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手术器械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膨胀部和充盈部;膨胀部连接于通道管的第二端;膨胀部具有贴合于通道管的外壁上使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膨胀增大体积使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充盈部连通于膨胀部;充盈部被配置为用于当通道管的第二端进入到治疗腔后,驱使膨胀部膨胀并抵接于治疗腔的内壁上,以使通道管固定在治疗腔内。由于设置了膨胀部,当通道管进入治疗腔后,体积膨胀至抵接于治疗腔的内壁上。治疗腔的内壁限制了通道管的沿径向的位移,使得不能够在治疗腔内随意摆动。进一步地,在通道管的第二端设置膨胀部,当膨胀部的体积增大后,卡固在治疗腔内,从而也避免了通道管沿轴向前后移动。因此,为后续光学手术器械进入工作通道进行治疗提供了唯一固定的通道,保证了光学手术器械准确地作用于待治疗的解剖结构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膨胀部为中空结构的弹性套筒;弹性套筒套设在通道管的第二端;弹性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连通于充盈部。中空结构的弹性套筒,能够保证当膨胀部设置在通道管的第二端时,在没有膨胀的状态下,不会对治疗腔产生接触,使得通道管顺利地进入到治疗腔内,避免对治疗腔内解剖结构的损伤。当通道管进入治疗腔后,弹性套管的中空结构内被充盈部作用至膨胀增大,对通道管的轴向以及径向产生了位移限制。同时由于这种膨胀是缓慢地抵接于治疗腔的壁体上,因此对治疗腔的损害极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充盈部包括导管,导管设置在通道管的管壁内,且导管的第一端连通于开口,导管的第二端穿出于通道管。通过设置导管,并将导管连通于弹性套筒,能够向导管内注入液体或者气体驱动弹性套筒膨胀,实现固定通道管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充盈部还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囊,球囊连通于导管的第二端。进一步可选地,球囊的材质选择为与弹性套筒的材质相同。通过设置该球囊,根据物理学连通原理,球囊的充盈程度可以间接反映进入治疗腔内的弹性套筒的膨胀程度,以此可以协助使用者判断进入治疗腔内的弹性套筒的膨胀程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道管的第二端设置有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连通于导管;导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进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由于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向工作通道内注入无菌水等液体,保证光学手术器械手术所需要的环境。因此,将进水管道连通于导管,可以利用进水管道的无菌水等液体对弹性套筒进行驱动,使得弹性套筒膨胀。避免了需要再外加其他驱动源,使得整个工作通道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性更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水管道具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有吸引器,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通过在进水管道上设置出水口,能够将进水管道废弃的液体排出。当操作结束后,能够将导管内的液体排出,使得膨胀的弹性套筒的体积变小,贴合于通道管上,从而不接触地将通道管取出治疗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工作通道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可移动地连接于通道管;第二固定组件被配置为用于在治疗腔的外部对进入治疗腔的通道管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固定组件,当弹性套筒膨胀使通道管固定在治疗腔内部后,在治疗腔的外部,通过第二固定组件进一步地将通道管的第一端固定在治疗腔外部的皮肤上,进一步地限定了整个工作通道沿轴向的位移。使得整个工作通道的固定性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道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固定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第二固定组件为螺母,第一连接部为内螺纹结构,第二连接部为外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外螺纹结构配合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得第二固定组件能够在通道管上移动调整,并进行固定。提高了整个工作通道的灵活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广。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关节镜组件,包括:如上述的工作通道以及关节镜。关节镜连接于工作通道。该关节镜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的工作通道,工作通道能够固定在治疗腔内,从而当关节镜利用该工作通道进行手术操作时,关节镜被稳定地限定在该工作通道内,避免发生偏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手术器械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原有的解剖结构的问题。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通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通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通道的通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通道的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作通道的膨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关节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工作通道;110-通道管;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第一连接部;114-槽;120-第一固定组件;121-膨胀部;1211-套筒外壁;1212-套筒内壁;122-充盈部;123-开口;124-导管;1241-接入段;1242-转入段;1243-导管本体;125-第一阀门;126-第二阀门;127-球囊;130-第二固定组件;140-进水管道;141-连通器;142-进水口端;144-出水口;145-第三阀门;200-关节镜组件;211-安装座;212-光源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管;所述通道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光学手术器械,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用于进入治疗腔;以及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于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具有使所述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所述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使所述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所述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道管;所述通道管的第一端用于连接光学手术器械,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用于进入治疗腔;以及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于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具有使所述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所述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使所述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所述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膨胀部和充盈部;所述膨胀部连接于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所述膨胀部具有贴合于所述通道管的外壁上使所述通道管不接触地进入所述治疗腔的第一状态;以及膨胀增大体积使所述通道管抵接固定在所述治疗腔内的第二状态;所述充盈部连通于所述膨胀部;所述充盈部被配置为用于当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进入到所述治疗腔后驱使所述膨胀部膨胀并抵接于所述治疗腔的内壁上,以使所述通道管固定在所述治疗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部为中空结构的弹性套筒;所述弹性套筒套设在所述通道管的第二端;所述弹性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于所述充盈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盈部包括导管,所述导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玮杨文博王洪孟春庆黄欣何宇王小红金盛阳章其敏王泽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