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手动调试器
:本技术属于调试器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无线手动调试器。
技术介绍
:无线手动调试器是由无线编码模块、解码模块以及控制电路等组成,其通过手动发射无线信号,经过无线编码模块编码后发射,解码模块接收到编码模块发射的信号后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进行控制,但是现有的无线手动调试器具有可靠性低、灵敏度低、无法实现单发多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无线手动调试器具有可靠性低、灵敏度低、无法实现单发多收等缺点,从而提出一种无线手动调试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手动调试器,包括:手持遥控发射器,所述手持遥控发射器内设置有无线编码模块,所述手持遥控发射器外设置有控制按钮和发射天线。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所述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上设置有接收天线,所述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的1脚接地,2脚连接有+5V电源,3脚串联第二十二电阻R22后连接第二光耦U3的1脚,5脚串联第二十电阻R20后连接第一光耦U2的1脚,6脚串联第二十四电阻R24后连接第三光耦U4的1脚;第一光耦U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手动调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遥控发射器,所述手持遥控发射器内设置有无线编码模块,所述手持遥控发射器外设置有控制按钮和发射天线;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所述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上设置有接收天线,所述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的1脚接地,2脚连接有+5V电源,3脚串联第二十二电阻R22后连接第二光耦U3的1脚,5脚串联第二十电阻R20后连接第一光耦U2的1脚,6脚串联第二十四电阻R24后连接第三光耦U4的1脚;第一光耦U2的2脚、第二光耦U3的2脚、第三光耦U4的2脚分别接地,第一光耦U2的4脚、第二光耦U2的4脚、第三光耦U4的4脚分别连接24V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手动调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遥控发射器,所述手持遥控发射器内设置有无线编码模块,所述手持遥控发射器外设置有控制按钮和发射天线;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所述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上设置有接收天线,所述超外差带解码接收模块MK2的1脚接地,2脚连接有+5V电源,3脚串联第二十二电阻R22后连接第二光耦U3的1脚,5脚串联第二十电阻R20后连接第一光耦U2的1脚,6脚串联第二十四电阻R24后连接第三光耦U4的1脚;第一光耦U2的2脚、第二光耦U3的2脚、第三光耦U4的2脚分别接地,第一光耦U2的4脚、第二光耦U2的4脚、第三光耦U4的4脚分别连接24V电源,第一光耦U2的3脚串联第十七电阻R17后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光耦U3的3脚串联第二十一电阻R21后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光耦U4的3脚串联第二十五电阻R25后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联第十六电阻R16后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24V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第十九电阻R19后连接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24V电源,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串联第二十三电阻R23后连接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第七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24V电源,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插头J2的4脚,第六二极管6的负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插头J2的2脚,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插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超,高永相,宋鉷,孙立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舜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